冷文鳳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新課標下的中學體育教學,在遵循一定原則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廣泛性和針對性,促進學生體質、情感及意志的培養(yǎng)。作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體育,目前基本上是單一的普通教育,素質教育并沒有得到全面發(fā)展。本文以體育游戲教學法進行研究,試圖探索一條適合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初中體育 體育游戲教學法 課程改革
恩施市芭蕉侗族鄉(xiāng)初級中學905班為實驗組,男生42人,女生22人;901班為對照組,男生37人,女生32人。在體育教學實驗中,實驗組采用“體育游戲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法。從學生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進行對比分析,對收集到的所有資料信息進行整理和歸納,近而運用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的方法進行邏輯思維加工,為選用適合初中體育與健康課教學方法奠定基礎,提供理論依據(jù)。
一、體育游戲教學法在芭蕉初級中學的應用
對芭蕉初中體育中考項目50米快速跑進行實驗。
對照組采用原有的教學方法:第一階段是準備活動,由教師組織進行慢跑,徒手操等,活動強度較小,時間大約10分鐘;第二階段是學習新內容,在教師的安排指導下,學生分組進行50米快速跑練習,強調練習次數(shù),活動強度為中等,時間大約25-30分鐘;第三階段是放松活動,由學生自主活動,大約為5分鐘,教學效果主要從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活動量和掌握技能程度來評價。
實驗組采用體育游戲教學法:第一階段是準備活動,由教師組織很有趣味的慢跑(同心圓追逐跑)和徒手操,活動強度較小,時間大約10分鐘;第二階段是學習新內容,進行50米快速跑的練習,將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兩隊,各隊分成甲乙兩組,相距50米,面對面成縱隊站立,甲組排頭持棒站在起跑線后。教師發(fā)令后,甲組排頭迅速前跑,將棒交給本隊乙組排頭,然后站到隊尾,乙組排頭再跑至甲組將棒教給第二人,以后每人都以此方法進行,直至都跑完一次,先跑完的隊為勝。起跑及接棒時不能越線和搶跑,掉棒應有掉棒者拾起,不準拋接。
活動強度為中等,時間大約25-30分鐘;第三階段是放松活動,由學生自主活動,大約為5分鐘,教學效果主要從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活動量和掌握技能程度來評價。
(一)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生理變化情況的比較
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后,雖然心率和肺活量都有變化,但無顯著變化。實驗組男生的心率基本在108/次·min-1左右,女生在96/次·min-1左右;對照組男生的心率基本在105/次·min-1左右,女生在94/次·min-1左右。實驗組男生的肺活量基本在3483/ml,女生在2527/ml左右;對照組男生的肺活量基本在3408/ml,女生在2493/ml左右。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來說,體育游戲教學法能提高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和學習的積極性,實驗組學生的生理情況稍有改觀但不明顯。
(二)學生對體育課是否感興趣的差異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是否使用體育游戲教學法的變化明顯。實驗組對體育課非常感興趣的學生有58人,占90%;比較感興趣的有5人,占8%;一般的有1人,占2%;不喜歡的沒有。對照組對體育課非常感興趣的學生有48人,占70%;比較感興趣的有10人,占14%;一般的有8人,占12%;不喜歡的有3人,占4%。實驗組的學生在體育游戲教學法后明顯對體育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上述以50米快速跑為例,學生更喜歡教師參與引導的體育教學,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判斷能力,陶冶學生情操,對學生進行心理鍛煉,這種方法正好符合當代中學生喜歡競爭與快樂的天真性格。
(三)學生是否喜歡上體育課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是否使用體育游戲教學法的變化明顯。實驗組非常喜歡上體育的學生有48人,占75%;比較喜歡的有8人,占12%;一般的有7人,占11%;不喜歡的有1人,占2%。對照組非常喜歡上體育的學生有38人,占56%;比較喜歡的有10人,占14%;一般的有9人,占13%;不喜歡的有12人,占17%。主要原因是學生興趣愛好的逐步提升和培養(yǎng),教師上課能力的提高及所用教學方法的正確性等因素。
二、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初中生喜歡體育游戲教學中有競爭性的體育活動,而平時體育教師沒能很好的安排這些競爭性體育活動內容,影響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和喜歡程度。
2.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來說,體育游戲教學法能提高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和學習的積極性,實驗組學生的生理情況稍有改觀但不明顯。
3.從運動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學生對是否使用體育游戲教學法的變化明顯。從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比較情況可以看出:體育游戲教學法能對學生進行心理鍛煉,增加對體育課的興趣,學生喜歡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的程度也隨之上升,學生對體育課的感受也普遍較好。
(二)建議
1.為了適應中學生生理和心理的需求,選用的教學方法應盡量靠近以體育游戲和競賽活動為主的體育教學方法以及以探究活動為主的體育教學方法。而平時體育教師沒有很好的安排這些方面的體育活動內容,影響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和喜歡程度;教師應在練習中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安排符合學生生理、心理的特點的教材,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2.體育游戲教學必須加強組織性和紀律性,這是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如分組后,各自都要按指定的方法和規(guī)則進行游戲,特別是投擲項目及在跑動中進行的游戲和球類游戲等,更要注意有秩序、有步驟地進行,否則易出現(xiàn)混亂,甚至出現(xiàn)傷害事故,影響教學的進行。
參考文獻:
[1] 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7).
[2] 鄧興華,譚華.新編體育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9).
[3] 宋超美.初中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教學探索[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