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梅
摘 要: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活動課引起了廣大教師的關注。然而,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學習與培訓,缺乏對心理知識的了解,很多教師對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感到茫然。因此,探討心理健康活動的本質(zhì)特點,提高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有效就成為心理健康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學;目標定位;活動與體驗
心理健康活動課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按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感悟,從而獲得心理成長,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zhì)的課程。本文從心理教育教研工作的角度出發(fā),對心理活動現(xiàn)狀做如下分析與思考:
一、準確定位心理健康活動課的目標
心理健康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能正確地認識自我,增強調(diào)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zhì),最終實現(xiàn)“助人自助”。在教學活動中,如果對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認識有偏差,心理健康課就會變味,與品德課、語文課、數(shù)學課或者健康課混為一談。尤其在學習心理板塊,老師普遍出現(xiàn)目標定位不準確的問題。如,在心理活動中將“整體觀察巧打算”“主題突出重點明”上成語文中的作文訓練課,將“深刻理解知識點”“雙向推理巧解題”上成數(shù)學課等。其實,在心理健康教學中,這類課題的目標是通過訓練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顒拥闹攸c主要是教給學生處理某類問題的思維方法和策略,并讓學生學會在需要的時候使用這種方法進行自我監(jiān)控,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充分把握心理健康學科活動課的特點
1.心理健康活動課要以活動為載體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解決知與不知的問題,而是要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手段啟發(fā)學生感知、領悟,實現(xiàn)學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因此,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心理情境,開展富有啟發(fā)意義的活動,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能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fā)展的內(nèi)容融入各種活動之中,讓他們在活動過程中提高心理素質(zhì)、掌握心理調(diào)節(jié)的方法和技能,這是心理健康教學的重要模式。在聽評課中常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受傳統(tǒng)知識學科教學的影響,總擔心教學中沒有講解學生就不能學到東西,于是,在教學中不時穿插講授,殊不知,正是這些講授使心理訓練變成了說理教育。學生在失去自己體驗和感悟的同時,也失去了發(fā)展與成長的機會。也有一些教師沒有真正理解心理活動的意義,為活動而活動,整節(jié)課活動接著活動,表面看起來熱熱鬧鬧,實際上卻未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
2.心理健康活動課要關注學生的內(nèi)心體驗
學生的心理成長,如果沒有內(nèi)在的體驗,是很難認同與內(nèi)化教師所講授的內(nèi)容的。在活動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心理體驗,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行為訓練。這就要求活動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最關心、最需要、最感興趣和最感困難的問題,只有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學生才會產(chǎn)生共鳴,體驗才會深刻。也就是說,心理活動的主體是學生,不是教師,教師僅僅是誘導者,學生才是活動中真正的主體。教師要做的是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而不是嚴厲刻板地說教、說大道理。在一節(jié)“紙筆的妙用”的心理健康課中,教師設計了一個被同學誤會的情境表演,讓學生體驗被人誤會的痛苦。由于情境創(chuàng)設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感同身受,體驗深刻。其中一名男孩說到被同學誤會的往事時,傷心地哭了。教師抓住良機,及時引導學生討論消除誤會的技巧,并巧妙地示意曾經(jīng)發(fā)生過矛盾的同學用學到的技巧去消除誤會,使那名男孩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解開了心結(jié)。
三、搭建心與心的溝通平臺
心理健康活動課究其本質(zhì)來說,是討論的過程、心靈溝通的過程、情感交流的過程。在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通過語言、手勢、表情、動作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暗示,鼓勵學生多講話;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多作討論、少作評論;要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來看待當前面臨的問題;要以商量的口吻來讓學生表達自己對所討論問題的觀點與立場。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毫無顧慮地深入展示內(nèi)心世界,進行自我教育。教師除了把握好所有課堂提問都遵循的清晰、準確、簡潔、激趣、開放的原則以外,尤其要注意溝通的重心是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而不是學生的認知。一位教師在教學“我的快樂”時,設計了這些情境:路上遇到一位老奶奶拿著沉重的包袱;看到有人將廢紙扔在整潔的大街上。其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幫助人、保護環(huán)境之后的快樂,然而,教師將問題設計成“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樣做?”“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可想而知,溝通的結(jié)果轉(zhuǎn)到了道德認識上,偏離了心理體驗,心理健康課被上成思想品德課。
總之,心理健康課作為一門全新的學科,值得探討的教學問題還有很多,只要教師給予更多的關注,將會有力地推進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吳增強,蔣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J].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04.
[2]岳曉東,祝新華.中小學心理輔導實用理論與技巧[J].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3.
[3]黃希庭,張慶林,靳玉樂.心理健康教育[J].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08.
編輯 黃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