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沙
【摘要】新時期教育觀念的變革,要求班主任從班集體的“領導者、管理者”轉變?yōu)椤敖M織者、教育者、指導者”。[1]因此如何組建班集體就顯得格外重要,本文立足“把班級還給學生”這一新理念作為著眼點,淺談班集體的創(chuàng)建與管理,本著將主動權交給學生的原則,讓學生從班級的創(chuàng)建開始,便團結協(xié)作,從游戲中認識同學,在班級建設中形成主人翁意識,在活動中成長。
【關鍵詞】班級組建 破冰游戲 文化建設 活動組織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195-02
班集體不僅是教育的對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不僅是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更是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組織機構。因此進行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務必是培養(yǎng)班集體,然而好的班集體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班主任強制性的管理得來的。它是班主任向其班級學生提出要求,指明方向,并通過集體的活動配合、師生的共同努力建構的;是每一個集體成員為塑造良好的班風、形成高凝聚力的班集體作出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的。所以班主任如何高效的組建班集體,引領班級積極健康向上的發(fā)展已成為當今時代教育管理的一個重要突破點。而下面就以自身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立足實際的一些探索創(chuàng)新與同仁分享。
一、破冰游戲
“破冰”又稱“融冰”,是打破人際交往間懷疑、猜忌,就像打破嚴冬厚厚的冰層之意?!捌票螒颉笨梢詭椭藗兎潘刹⒆兊脴酚诮煌拖嗷W習,打破陌生人之間的隔膜,消除同事朋友間的積怨。它是現(xiàn)代培訓方式中的一種形式,可以通過 “誰能結識更多的伙伴”、“站報紙”、“走格子”等游戲的形式完成打破堅冰的任務,同時活躍團隊的氣氛,使完全陌生的人建立凝聚力和對目標的認同感,使狀態(tài)低迷的團體重新充滿活力,激勵團隊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梢娺@個游戲對組建班集體是非常有益的,所以為創(chuàng)新管理方式,班主任可以在開班的第一堂課,植入破冰游戲,提出游戲要求,讓班級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一起快樂的玩耍,這時候學生們大都會激情澎湃,不僅積極的參加并非常樂意的和同學交往,大家還會為達到游戲目的努力配合,想點子、找辦法。這樣在潛移默化中便消除了學生之間的隔閡,鍛煉了他們的合作能力,加深了他們的情感;同時班級中的骨干人物也開始在游戲中嶄露頭角了,班主任便可根據(jù)實際情況以自愿主動為原則組建臨時班委會。下面就以“站報紙”為例,談談游戲的具體操作步驟:
1.準備道具:多媒體課件、報紙、學?;顒邮?/p>
2.游戲目的:幫助新班級學生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放松并變得樂于合作交往和相互學習。
3.游戲步驟:
①游戲含義、規(guī)則簡介。
②游戲:“站報紙”
A.以學生報數(shù)形式(1、2……6)將學生分成六組(相同報數(shù)序號者為一組),具體分組情況可根據(jù)班級學生人數(shù)靈活確定。
B.按分組情況安排桌椅,同一個組的學生圍坐一起,互相認識,記住組內成員的姓名、地址、愛好(為站報紙勝利后互相介紹作準備),并選出組長和音量控制員。
C.每組派組長領取報紙,然后討論并實踐方案。音量控制員控制組內音量。
D.各組展示方案,以最終報紙占地面積最小獲勝。
E.獲勝組以娛樂形式介紹組內成員,讓全班認識。
F.其它組的成員準備節(jié)目表演,并相互介紹。
④學生談游戲感受。
⑤班主任總結并明確活動目的,為更明確的了解每位學生的感受,要求學生以隨筆方式作文。
二、班級文化建設
班級文化是班級內部形成的獨特價值觀以及共同思想、作風、行為準則的總和。它是一種個性化,代表著班級的形象,體現(xiàn)著班級的生命。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創(chuàng)造一個教育人的環(huán)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盵2]新課程倡導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就要求班主任重視班級文化建設,以良好的文化氛圍感染學生。它包括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班級制度文化建設和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三個層面,然而這三個層面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們是在一定梯度下連續(xù)性的操作過程。因為物質與制度文化建設是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基礎和保障,當前兩者在班級中形成主動性、自覺化時,班級精神文化建設自然就建立起來了。所以本文從班級物質文化建設和班級制度文化建設兩方面進行重點探究。
1.班級物質文化建設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話是說一個人在優(yōu)雅芬芳的環(huán)境浸濡即久,全身會不自覺地沾染香氣。而教室作為學生最主要的學習、生活場所,其物質文化環(huán)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班級學生以及任課教師學習、工作的熱情。這就要求班主任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人翁精神,讓他們積極勞動,發(fā)揮自身特長和創(chuàng)造力,共同創(chuàng)建一間美觀、整潔的教室,營造一種和諧、溫馨的教室氛圍,讓集體成員感受到“家”的溫暖!
創(chuàng)建步驟:
A.以“破冰游戲”中的分組作為創(chuàng)建“美麗之家”小組。
B.創(chuàng)建地點:黑板報、文化。
C.創(chuàng)建要求:每組每月創(chuàng)建一期;創(chuàng)建主題自擬,經(jīng)班主任審核過關方可進行(特殊月份可直接安排主題,比如教師節(jié));內容健康、形式優(yōu)美。
D.為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建熱情并且質量高效,可實行獎勵性措施:創(chuàng)建成員與創(chuàng)建成果合影,在完成一輪創(chuàng)建后,將每組合影張貼評比,第一名頒發(fā)“美麗之家優(yōu)秀創(chuàng)建獎”,獎品形式(合影、獎狀、獎杯……)
E.還可創(chuàng)建花園班級,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從家里帶一些花花草草來班里種植,由班主任準備花盆。(我校是農村初中,很多學生都有種花。)
總之,班級物質文化的創(chuàng)建力求“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使每一期主題都充滿意義,使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為班集體服務的熱情。
2.班級制度文化建設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盵3]所以在班級制度文化建設上,班主任不能扮演“獨裁者”的角色,正如“一支獨秀不是春”。因此在制訂班級公約、班訓、班歌等方面不僅要緊緊圍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中心,還要切合學生身邊的人和事,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廣泛聽取每一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激勵每一位學生參與,讓他們自行設計,自行操作,自行完善,班主任只需要做幕后的指導者。
創(chuàng)建步驟:
A.班主任引導,提出建設要求。
Ⅰ班級公約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并且要尊重每位學生的利益。
Ⅱ班級公約中的內容要具體、詳細,可操作性強,重在行為習慣上的引導。(公約條目:紀律、衛(wèi)生、體育鍛煉、班團干部職責、值周、寢室、好人好事、對班主任的要求、加扣分內容、其它)。
Ⅲ班級公約一旦制訂,就具有權威性,所有事務均按公約辦,包括班訓的制訂、班歌的選擇、班干部的選舉。
Ⅳ班級公約面前人人平等(包括班主任)。
Ⅴ班級公約因學情的變化,需在基本條例不變的情況下推陳出新。成立班級“立法委員會”,經(jīng)常性地開展搜集整理工作,定期討論。
Ⅵ給學生一周時間醞釀。
B.學生根據(jù)自身需求,聯(lián)系親身經(jīng)歷,針對建設要求,小組討論并記錄討論結果。
C.由臨時班委綜合整理每組討論結果。
D.全班共同商討制訂,公布一周,若無異議,方可生效。
E.執(zhí)行公約,組建正式班委會,明確班團部職責,并定期召開小型班委會,加強班級管理。
三、班級活動組織
單純的一次破冰游戲僅僅是學生認識了解的基礎,而班集體的真正形成是通過逐步開展班級活動。因為只有在為實現(xiàn)集體共同目標進行的系列活動中,全班學生才能充分交往、互相了解、建立友誼,為形成團結友愛、高凝聚力的班集體奠定情感基礎,才能健全班級的組織機構及其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工作責任感和集體主義精神,幫助學生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形成正確的輿論和班風。這就要求班主任制訂集體活動計劃,并配合學校文體活動,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本文以組織“快樂生日”活動進行探究。
活動組織方案:
A.統(tǒng)計每一位學生的出生日期,并將相同月份出生的學生匯總。
B.活動地點:學校活動室(具備多媒體設備可供唱歌)。
C.活動準備:生日蛋糕、筆記本……
D.活動形式:
Ⅰ每月組織一次“快樂生日”聚會,過生日的學生為出生本月者,若生日在寒暑假,可以提前過。
Ⅱ全班為過生日的同學集體唱生日歌。
Ⅲ過生日學生為大家表演節(jié)目,分發(fā)蛋糕,其它同學也可以自愿表演。
Ⅳ大家互贈小禮物(可以是一支筆、一張賀卡、一件手工制品……)
Ⅴ班主任準備一些作業(yè)本或筆記本,寫上一句贈語,贈給過生日的學生,讓他們記住這溫馨的時光。
四、結語
班集體的組建與管理,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能力,更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種藝術。把班級還給學生,其實就是給予學生充分的主動權,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鍛煉學生的學習生活能力,陶冶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學生在自己親自建立的家園里展示才能,彰顯個性,完善人格。而作為班主任也要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始終把握住當今德育管理工作的重心與班集體主流文化的脈搏,在實踐中消除困惑,避免誤區(qū);不斷總結、學習、創(chuàng)新自己班級組建與管理的方式方法,融集體的力量,科學組建與管理班集體,與學生共同開創(chuàng)寬松和諧的魅力班級,增強集體的榮譽感和凝聚力。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的對話》西南大學培訓學院 2012年
[2][3]杜殿坤(編譯) A.B.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