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鉆霞
【摘 要】 汽車馬力足自然開得快。學生學習動力足,學習自然就有勁頭。小學生都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在學生群體中以游戲作為一種方式,以競爭、合作為手段,以獎懲為催化劑,啟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加足油,鼓足勁,學生的學習成績自然會有所進步。
【關 鍵 詞】 PK;學習心理;學習動力
學校、社會的輿論導向,父母家庭的過高期望,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不少學生難以承受。于是在學習中,他們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如何幫助學生排除學習的心理障礙,才能促使學生自我激勵,自我提高,收到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呢?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也在嘗試著做這方面的行動研究。2011學年下學期,我接任了本校602班的語文教學工作,此班在參加2011學年上學期六年級全鎮(zhèn)期末抽樣分析時,語文綜合指數(shù)在鎮(zhèn)同級排名41名(全鎮(zhèn)63個班),遠遠低于本校同年級的其他兩個班(601班排在鎮(zhèn)的第五名,603班排在鎮(zhèn)的第7名)。我向曾經(jīng)任教過這個班的老師了解學生情況,也向學生的家長及學生作了調查問卷,并進行了分析,造成班中學生成績不理想,主要原因:學習目標不明確,對語文學習興趣不濃,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倦怠,因而缺乏學習動力。
了解了情況后,我想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如果把游戲與語文學習活動結合起來,一定能啟動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于是我開展了如下工作:
一、學生個體PK,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我要求全班學生PK合適的語文學習對手。所謂合適,就是指這個對手的成績比自己的好或是與自己水平相當?shù)?。選擇PK對手,可以考慮挑戰(zhàn)比自己差的同學,或者挑戰(zhàn)自我,也可以挑戰(zhàn)與自己水平相當?shù)耐瑢W,還可以挑戰(zhàn)比自己強的同學,遇強越強,激發(fā)斗心。PK的內容有生詞的聽寫、古詩的默寫,這兩項PK書寫規(guī)范正確;背書,PK以最短的時間把課文背得正確流利。PK單元測驗成績,這是比成績好。在單元測驗試卷中,也分為PK基礎扎實,PK閱讀理解能力強,PK作文出色。總之,PK的形式越有趣,越能吸引學生。既有課堂上的PK(PK發(fā)言次數(shù)多,發(fā)言質量高),也有課外的PK(PK讀課外書廣,積累詞匯多)。多種形式的PK,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他們不會覺得老師在強迫他們學習,而是覺得在玩一個與語文有關的游戲。每一次的競爭,是以一個單元教學時間為期。
每次單元測驗成績向全班學生公開,讓學生選擇下一單元的對手,并召開宣戰(zhàn)會,每位學生在同學及老師面前公開向對手宣戰(zhàn),以示自己的決心,同時也刺激了對方的斗志,學生的宣戰(zhàn)被記錄下來,看下一單元的測驗成績定輸贏。之所以選擇讓學生公開宣戰(zhàn),是為了另外那名學生沒有退縮的機會,杜絕學生因學習目標不明確,動力不足不肯應戰(zhàn),從而達到要所有的學生都為了贏得挑戰(zhàn)而全力以赴。
二、合理編排學習小組,互相挑戰(zhàn),形成合作競爭的氛圍
競爭與合作是密不可分的。為了杜絕學生為了競爭而造成孤軍作戰(zhàn)的現(xiàn)象。我把43名同學按不同層次分成8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都有A層生、B層生、C層生,每個小組成員能力均衡分配。學習小組內挑選正副組長,并為自己的學習小組起個響亮的名號,組內實行兵教兵的方法進行互幫互學。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挑戰(zhàn),取其平均分。挑戰(zhàn)的對象一定是比本小組好的小組,或與之相當?shù)男〗M。如果在單元測驗中獲得第一名的小組,在下個單元的PK中,它就只能挑戰(zhàn)繼續(xù)保持第一名,而第二名的小組就只能挑戰(zhàn)第一名,或者保持第二名,為之勝利,如此類推。這樣做,不但避免了學生孤軍作戰(zhàn),還讓學生在競爭中學習如何與別人合作,把整個小組扭成一股繩,從而也把全班學生扭成了一股繩,合作的良性競爭氣氛得以形成。
三、設置獎懲,讓PK變得有趣
在競賽中設置獎勵,這場競賽一定更能吸引參加的選手。這時獎勵就成了一種有效的催化劑。為了讓競爭變得刺激有趣,把挑戰(zhàn)成敗與否與獎懲進行了掛鉤。就個人挑戰(zhàn)而言,勝方有權要求敗方為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代替勝方當一次值日生,替勝方做一次作業(yè)登記,為勝方去食堂打一次飯……只要在學生能力范圍之內合理的要求,敗方都要服從并完成。小組互相挑戰(zhàn),以8個小組的平均分進行排名,第一名的小組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優(yōu)先挑選座位。學生的座位編排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坐在一起,方便學習小組互幫互學。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PK,學生學習競爭氛圍得以形成,小組內互相督促、互幫互學的氣氛日益高漲。學生的學習成績飛躍進步,第二學期期末參加鎮(zhèn)學科語文抽測,綜合指數(shù)從原來鎮(zhèn)排名的第41名躍升到第12名。學生不但學習進步了,并且在思想上也有了很大改變。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日漸親厚,當小組挑戰(zhàn)成功了,老師發(fā)給他們獎品時,一些受到幫助的學生會主動把自己的獎品送給幫助過自己的同學,感恩之心得以培養(yǎng)。起初,在個人挑戰(zhàn)中勝出的學生大多會要求失敗者代替自己當值日生,以逃避值日工作。但后來,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做法并沒有讓他有很大的成就感。于是學生又改變了做法,要求失敗的同學為全班同學唱一首歌,或為學校的老師做一件好事(如清潔辦公桌、清洗老師的摩托車等)。對于這樣的“懲罰”,輸?shù)牟浑y堪,落后的學生很樂意接受,大家都知道落后只是暫時的,只要自己努力是可以取得成功的。對暫時落后的同學,大家都樂于伸出援手。在這個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活動中,學生樹立了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成績得到提高,思想品德也得到了培養(yǎng),實現(xiàn)了雙贏。
汽車馬力足,自然開得快。學生學習動力足,學習自然就有勁頭。小學生都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在學生群體中以游戲作為一種方式,以競爭、合作為手段,以獎懲為催化劑,啟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加足油,鼓足勁,學生的學習成績自然會有所進步。
【參考文獻】
[1] 李洪玉,何一粟. 學習動力[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 張正偉. 明確理想和目標,激發(fā)學習動力[J]. 課程教育研究,2014(15).
[3] 葉桂香.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J].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