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中學 陳 鋒
長期以來中學語文教師常常都會進行主動的自我考問,一堂作文課到底需要哪些因素作為課堂的常態(tài),怎樣才能讓“家常作文課”充滿情趣和魅力,具有啟迪智慧的功能,最終獲得生命的張力。
“智趣”,顧名思義,“智”就是“啟智”,其中包含了運用智力去“尋”法;“趣”指的是“激趣”,其中包含了因產(chǎn)生興趣而投入;“智趣”,就是充滿智慧的趣味抑或是充滿趣味的智慧。
江蘇語文特級教師王學東先生在《智趣:語文課堂教學的核心追求》一文中指出,語文區(qū)別于數(shù)學、外語等學科的最大特點就是生動形象性,而正是語文這門學科的生動形象性決定了語文教學理性思維與形象思維交融的特點。因此,“智趣性”應(yīng)該理所當然地成為作文教學的重要屬性,而且應(yīng)該突出地體現(xiàn)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也就是“家常作文課”之中。
本文試圖通過材料作文的題型歸類和審題方法的論述將“智趣”滲透進作文教學中,對自己所了解的材料作文教學中的“智趣”談幾點淺見。
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作文無疑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而近年各地高考中材料作文的高比例正說明其作為考查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手段的重要意義。
在各地的材料作文題中,命題者大多沒有給考生提供明確的話題,要求考生根據(jù)提供的作文材料選好角度,自主確定立意,明確文體,這就需要考生先憑借對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概括提煉,然后才能進入寫作程序。分析工作做不好,作文的檔次就高不了,高考作文成績自然也高不了。
材料作文的類型很多,其中較為常見的類型有五種:寓言故事型、詩歌意象型、以物征事型、邏輯思辨型、感想體悟型。如果沒有“智”與“趣”的分析,很難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
寓言故事型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重點當然是要讀懂材料中的寓意,把握材料中的核心含義。
第一步:“啟智”。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整體寓意,必須提取材料中的提示寓意的關(guān)鍵句子,明確材料的寓意。
第二步:“激趣”。要從多角度進行思考。
第三步:“尋法”。發(fā)掘材料的深刻內(nèi)涵,對于材料中的主要人和物、主要事件、情感傾向進行重點把握,最終實現(xiàn)由材料向現(xiàn)實的延伸。
題目: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兩只陌生的毛毛蟲在某個樹杈相遇了,它們禮貌地彼此碰了碰觸角,算作互相問候,然后繼續(xù)向前爬去??墒窍乱幻?,它倆有了一個一模一樣的想法:對方那么急著朝我來過的方向去,肯定有什么事,一定是那路上有許多寶藏我沒發(fā)現(xiàn)。這樣想著,兩只毛毛蟲同時折轉(zhuǎn),朝來路爬去。忙碌了一輩子的毛毛蟲不知不覺地又爬回了起點。
要求:找準角度,自主明確立意,自選文體;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材料的核心句是“忙碌了一輩子的毛毛蟲不知不覺地又爬回了起點”,這一句也是提示寓意的關(guān)鍵句,毛毛蟲懷疑“那路上有許多寶藏我沒發(fā)現(xiàn)”,反映的是毛毛蟲對自己的需求缺乏基本的定位,對人生努力的方向缺少明確的界定,最終勞碌一場,一無所獲。
詩歌意象型材料作文因詩歌本身具有較強的概括性和多義性,在審題上難度較大。這類題型審題的第一步是讀懂詩。
第一步:“啟智”。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緊扣詩歌中的意象、表意含蓄的詞語和具有內(nèi)涵的句子實現(xiàn)對詩歌的大意、主題和行文思路的把握。
第二步:“激趣”。在第一步基礎(chǔ)上,進一步思考詩歌與人生關(guān)照、詩歌與社會描摹、詩歌與心靈啟迪之間的關(guān)系。
第三步:“尋法”。在前兩步的基礎(chǔ)上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便能確定作文的立意了。
題目: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寫作文。
老是把自己當成珍珠,
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作泥土吧,
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魯藜)
要求:讀這首詩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聯(lián)想或感悟。請根據(jù)你的聯(lián)想或感悟?qū)懸黄恼?。注意?.聯(lián)想和感悟要與整首詩的寓意有關(guān)。2.立意自定,題目自擬。3.不少于800字。4.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分析:這首詩的意象相對來說較為單一,但是其內(nèi)涵比較豐富,學生容易引發(fā)聯(lián)想。詩中的“把自己當……”是理解詩歌的重要切入點,詩歌的表意比較明確,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問題?!鞍炎约寒敵烧渲椤笔钦f定位過高,曲高和寡,不容易得到認可,“把自己當作泥土吧”是說要從實際出發(fā),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反而容易成功。
以物征事型材料作文即傳統(tǒng)意義上的象征型材料作文。此類作文題型材料篇幅往往較長,字數(shù)較多。
第一步:“啟智”。為更好地分析材料,我們首先要從材料中提取關(guān)鍵詞。
第二步:“激趣”。把握那些富有象征含義的詞句,結(jié)合象征手法的特征把那些具體形象抽象化。
第三步:“尋法”。即引導學生由個體的事物引申到整體事物,由一種現(xiàn)象引申到普遍規(guī)律,就可以基本確定立意了。
題目: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寫作文。
有個漁夫到深海捕魚,從海里撈到一顆巨大的珍珠,這顆珍珠晶瑩圓潤,非常美麗,價值連城,漁夫愛不釋手??墒敲乐胁蛔愕氖?,珍珠上有一個很小很小的黑點,漁夫想,要是能把珍珠上的小黑點去除掉,珍珠將沒有缺點,將會變成無價之寶??墒莿兊粢粚樱邳c仍在那里;漁夫不斷剝下去,等到黑點沒有了,珍珠也被剝得蕩然無存了。在對人或其他事物的態(tài)度和方式上,常常有一些人犯了像漁夫一樣的錯誤。
要求:生活中,得與失、美麗與缺陷往往并存。對此,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請根據(jù)你的理解,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自選,題目自擬,所寫內(nèi)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nèi),立意自定,文體自定,題目自擬,不得抄襲。
分析:材料中“在對人或其他事物的態(tài)度和方式上,常常有人犯了像漁夫一樣的錯誤”“等到黑點沒有了,珍珠也被剝得蕩然無存了”;要求中“生活中,得與失、美麗與缺陷往往并存”已經(jīng)明確作了“智趣”工作,告訴了我們材料的分析思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有缺憾的人生有時更美麗。優(yōu)勢和劣勢互補是需要用一生思考的問題等都可以成為文章的構(gòu)思角度。
邏輯思辨型作文題的特征是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同一個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看法,而這些看法站在各自的角度上又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學生容易認為自己選擇的角度沒有錯。這就需要我們根據(jù)材料限制,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判斷各種意見的價值,辨明各種關(guān)系的本質(zhì)。
題目:一位語文老師要求學生在讀書時要留心其中的優(yōu)美詞語,而且要寫下來,背下來,這樣才能提高作文的水平。但是,有一位同學卻不以為然。他認為,作文的靈魂并不是語言,而是蘊含的意旨,如果按照老師說的作文,等于拋開重要的而撿了次要的。
要求:請寫一篇文章,談?wù)勀銓ψ魑摹办`魂”的認識或看法。自擬標題,自定文體,不少于800字。
分析:這則材料需要我們作辯證的“智趣”思考,閱讀與寫作的關(guān)系、作文訓練中的內(nèi)容和形式的關(guān)系都是長期以來人們所討論的話題。老師強調(diào)的是,要多讀書,多學習他人寫作的優(yōu)點,多積累,提高語言表現(xiàn)力。學生強調(diào)的是,寫作以意旨為主,文章要有靈魂。老師和學生的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分析時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來闡釋道理,表達感悟與認知。
感想體悟型材料作文往往要求學生從材料中選取一個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寫出作文來表現(xiàn)自己對材料的感悟。與其他材料作文類型相同,感想體悟型材料作文也要求讀懂材料(“啟智”),還要根據(jù)材料由表及里,貼近自身(“激趣”),讀出材料背后的隱含意義、情感價值、命題意圖、主題傾向,要由材料中的一個“點”拓展到“面”,將自身的感悟拓展到較為廣闊的認識范疇,從而引起多數(shù)人的共鳴(“尋法”)。
題目:著名女作家冰心說,一個人應(yīng)當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不可缺一。
要求:結(jié)合這句名言,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析:這道題目談的是人生品位,“人有才、情、趣,三者不可缺一”,把握好才、情、趣,文章的立意就沒有問題了。
綜上所述,我們只要抓住材料作文各種類型的特點,第一步“啟智”,正確理解和判斷材料,第二步“激趣”,精準選題立意,第三步“尋法”,提高分析、概括和論證能力,材料作文的審題和寫作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升,材料作文的家常課就一定能深受學生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