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德明
摘 要:以學定教既不是教學模式,也不是教學方法,而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教學原則。本文以水平一(二年級)《單人直體側滾動》教學實錄為例,呈現(xiàn)課堂教學設計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從以學定教的視角,談談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如何從兒童出發(fā),以學定教,進行體育教學設計。
關鍵詞:以學定教;小學體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9-0033-02
在一次市級聯(lián)片教研活動中,筆者有幸觀摩和評價了一節(jié)水平一(二年級)《單人直體側滾動》(蘇教版)第一課時的課堂教學,執(zhí)教者在基本部分單人直體側滾動技術動作教學中,采用的教學設計引發(fā)了筆者的思考。
一、案例回放(基本部分)
執(zhí)教者制定的學習目標:
(1)了解墊上單人直體側滾動的動作,知道多種滾動的方法。
(2)85%的學生能初步學會單人直體側滾動的動作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同時感受墊上滾動帶來的快樂。
針對所制定的學習目標,執(zhí)教者在基本部分采用了以下教學設計:
1.初步嘗試階段
(1)教師提問:如何從墊子的一邊到墊子的另一邊?讓學生按照思考的方法去嘗試和體驗,并請學生示范,引出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
(2)教師組織學生自主模仿練習。
(3)教師講解示范。
(4)組織學生練習。
(5)體操棒滾動展示后重復練習。
(6)教師巡回指導。
2.探究合作階段
(1)提高難度,組織學生連續(xù)滾動。
(2)評價與比賽。
……
在以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設計思路是:嘗試→體驗→模仿→講解示范→學練→連續(xù)滾動……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大多數(shù)二年級的孩子都沒有學會和掌握正確的直體側滾動。
根據(jù)執(zhí)教者在教案中制定的學習目標、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過程設計,不難看出執(zhí)教者在教學設計時是動了一番心思的,即根據(jù)二年級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嘗試和體驗為主線。但從整體來看,教學方式還是沿用了中學體育教學方法,造成了目標達成度不理想。因此,從兒童出發(fā),以學定教來進行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從以學定教談體育教學設計
1.從以學定教談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設計應以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為依據(jù),利用舊知的復現(xiàn)來導入、理解和操練新知,實現(xiàn)知識的滾雪球效應。以水平一(二年級)《單人直體側滾動》為例,它是以孩子們?nèi)粘I钪械慕?jīng)歷為基礎,是在抱頭直體左右滾動的基礎上的學習,因此,讓孩子們回憶和體驗一下在家中的地板上或床上左右來回滾動,或者讓孩子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歷過的早點師傅做早點時面點在油鍋中炸油條的動作,模仿油條在鍋中來回翻滾的樣子,這樣的導入就可以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教學目標設計應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的能力目標為依據(jù),重點在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運動綜合實踐能力上。上述設計就可以讓孩子們從墊子的高處向墊子的低處滾動,降低滾動的難度,使能力較差的孩子也得到成功的體驗。
2.從以學定教談教學內(nèi)容設計
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以興趣為出發(fā)點,體現(xiàn)基于學情活用教材的思想。教材不是萬能的,由于區(qū)域發(fā)展的不均衡性和家庭環(huán)境的不同,使得校際差異、班級差異和學生之間的差異非常顯著,任何一本教材都不能滿足所有城市各個學校的同年級學生的需要,因此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處理,開發(fā)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資源,為學生量身定做教學內(nèi)容,以滿足自己學生不同的學習要求,保證在全體學生“吃得飽”時,部分學生能“吃得好”。如上述練習場地就可以設計成三種不同且難度各異的場地布置,從高處向低處滾動、水平高度相同的滾動以及有一定難度的由低處向高處的滾動等,進行分層教學,教學效果就會很好。
3.從以學定教談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主線設計
課堂教學要有一條主線,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乃至整個教學過程,這是以學定教的重要原則。對于小學體育教學來說,情境教學貫穿始終,實現(xiàn)對技能的學習和相關情感的體驗,特別要指出的是,導入和學習過程都是在同一個完整的情境中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用生活的方式來思維,在境中學,在境中用,這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優(yōu)秀的思維成果能構建其厚實的知識基礎和扎實的運用能力。上述教學設計在教材的拓展部分,仍然可以采用“炸油條”游戲進行教學比賽,使情境教學得以一以貫之,達到鞏固教學成果的目的,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
(2)教學策略設計
從以學定教角度來看,教學策略要適應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個性特征,特別是學生的初始狀態(tài)水平,即學習者現(xiàn)有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學習風格、心理發(fā)展水平等。所以,制訂或選擇教學策略要考慮學生對某種策略在智力、能力、學習態(tài)度、班級學習氛圍諸方面的準備水平,要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和態(tài)度。例如:上述的教學設計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在合作探究階段中,學生還沒有掌握基本動作,教師就讓學生開始挑戰(zhàn)難度,進行合作與探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合作探究教學策略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定的舊知基礎,并掌握初步自學方法和思維方法,如果運用在高年級就容易達到預期目的,如果把它們應用于小學低年級,就不會有好的效果?;谶@一考慮,我們在進行小學體育教學設計時,往往在課的導入方面,就可以利用孩子們的生活體驗,讓后面的技能學習在之前進行快速復現(xiàn),消除學生的陌生感,起到了熱身作用,使得學習的效率大大提高。在對新技能內(nèi)容的學習中,提倡先學后教,讓學生動腦、動口先進行自學嘗試。學生能講的,老師則不講;學生已經(jīng)掌握或者通過自主學習能夠掌握的知識,要少教甚至不教;學生處于“憤”“悱”狀態(tài)(朱熹集注:“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保┑膯栴}必須教;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生疏,而沒有相關知識積累和生活體驗的,要多教,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和內(nèi)在潛能。在自學嘗試過程中暴露其學習問題,教師可在此基礎上作針對性的指導,這樣的學習重難點突出,教學有的放矢,能大大提高教與學的有效性。
(3)教學方法設計
小學體育教學方法設計要從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特點考慮,改變學生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轉變?yōu)槎嘣膶W習方式, 倡導合作型和探究性學習方式?;顒釉O計要盡量體現(xiàn)參與百分百的原則,讓每個孩子都有學習任務。如:在墊子的設計上,設計成不同難度且讓學生有挑戰(zhàn)性的場地,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嘗試和體驗。要讓孩子們明確具體學習要求,例如:要求孩子們肩、髖同時翻轉,并且身體不能滾到墊子外面,先每人滾動1~2周,待滾動自如時再進行多周滾動等具體要求,讓孩子們帶著具體目標要求去自主探究體驗,其獲得個人的理解和體驗是豐富深刻的。
參考文獻:
[1]孟文硯.科學的預設 藝術的生成[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金欽昌.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