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兵
關鍵詞:籃球;游戲;控球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9-0078-02
一心二用
目標:發(fā)展學生的身體靈巧性,提高控球能力。
器材:4個籃球、8個礦泉水瓶。
方法:將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4個隊,分別站在開始線后成一路縱隊,各隊排頭手持一個籃球,做好準備。游戲開始后,排頭迅速向前運球,經(jīng)過地上放置的礦泉水瓶時候,邊運球邊用另一手把礦泉水瓶推倒,再向前運球,直到把最后一個水瓶推倒后,繞過前面的標志物返回,再依次把水瓶扶起來,返回后把球交給下一名同學,看哪隊先完成。
規(guī)則:推瓶或扶瓶的時候,另一只手同時做低運球,不能持球。
拓展與延伸:(1)返回時可要求換手運球,以加大難度。
(2)熟練后可繞礦泉水瓶一圈再將其推倒。
對抗運球
目標:發(fā)展學生的靈敏素質(zhì),提高學生的控球能力。
器材:20個籃球。
游戲方法:學生分為兩人一組,一人一球,分別站在圓圈內(nèi)。游戲開始后,兩人同時運球,在控制好自己球的情況下,兩人用肩膀和上體互相推擠,力爭把對方擠出圓圈,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將對方擠出圓圈次數(shù)多的同學為勝。
規(guī)則:(1)只能用肩膀和上體推擠,不能用手。
(2)對抗過程中,若隊員運球失控,判出圈一次。
拓展與延伸:由兩人變?yōu)槿诉M行對抗運球,也可將圓圈縮小。以加大難度。
捅球
目標:發(fā)展學生的靈敏素質(zhì),身體協(xié)調(diào)性,提高控球能力。
器材:20個籃球。
方法:學生兩人一組,每人一球,分散于籃球場內(nèi),游戲開始后,兩人邊運球邊用另一手捅對方的球,捅掉得一分,看誰得分多。
規(guī)則:不能用身體撞對方同學,累積得分多者為勝。
拓展與延伸:(1)兩人變?yōu)槿诉M行游戲。
(2)規(guī)定區(qū)域內(nèi)游戲。
(3)二打一進行游戲,增強挑戰(zhàn)性和競爭性。
運兩球接力
目標:提高學生的控球能力和身體協(xié)調(diào)性。
器材:8個籃球。
方法:把學生分成相等的4個隊,各隊成縱隊站在同一端線后面向場內(nèi),排頭手持兩個籃球。游戲開始,排頭左右手各運一個球到中線,然后把兩個球放在地上滾球推回,推球時手不離開球,球不離地。返回端線把球交給下一名隊員,按上述方法繼續(xù)進行,直至全隊做完,以速度快的隊為勝。
規(guī)則:(1)運球時,如有一球脫手,必須返回原處繼續(xù)運球。
(2)必須有一腳踩中線才能返回。
(3)返回推球時雙手均不能離開球,兩球均不能離開地面。
拓展與延伸:
(1)熟練后可加長運球距離或返回時仍然雙手運球。
(2)可每人手持兩個球進行叫號雙手運球游戲。
綜合運球接力
目標:發(fā)展學生的速度和靈敏素質(zhì),提高控球能力。
器材:籃球4個。
方法:在籃球場的中線兩側(cè)各畫一條直線。將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4個隊,成縱隊站在籃球場的端線后,每隊排頭手持一個籃球。發(fā)令后,各隊排頭用左手運球到第一條線,再換手運球到中線,然后手推地滾球到第三條線,站在線上繞腰3圈,然后雙手交替運球到端線,最后直線運球返回,把球交給第二名同學,依次進行,看哪隊先完成比賽。
規(guī)則:(1)須按規(guī)定的方法運球。
(2)球在哪里脫手,撿回后還在哪里繼續(xù)運球。
(3)交接球不能傳拋。
拓展與延伸:
根據(jù)學生的練習情況不斷變換運球方式或設置障礙物。
更正說明由于排版編輯錯誤,《體育教學》雜志2014年第8期卷首上,第一段第三行中“小學三至六年級每周3節(jié)體育課提升為2節(jié)”的文字表述出現(xiàn)錯誤,應為“小學三至六年級每周3節(jié)體育課提升為4節(jié)”。
特此更正!
《體育教學》編輯部
2014年9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