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展內貿流通促進社會經濟轉型升級
蔡進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北京市100045)
摘要:內貿流通作為擴大內需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礎作用、戰(zhàn)略作用與支撐作用。內貿流通的健康發(fā)展或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帶動內需增長的關鍵,也是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轉型升級的關鍵。當前,我國發(fā)展內貿流通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推進:一是引導消費升級,要通過消費升級來釋放我國13億人口巨大的潛在需求,形成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形成我國擴大就業(yè)新的空間,形成改善民生好的條件。當前,必須把握好國民素質加快提升的趨勢,引導消費升級,要從提高國民身體素質、文化素質、生活素質或者說生活質量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實現消費升級。二是營造良好的消費環(huán)境和營商環(huán)境,著眼于完善內貿流通法律法規(guī)、加快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政府簡政放權,打造一個更加方便、更加規(guī)范、更加開放、更加具有活力的市場環(huán)境和流通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營商環(huán)境與消費環(huán)境。三是完善內貿流通體系,推動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連鎖經營更好地實現有機結合,形成一個更加科學的現代內貿流通方式,實現流通方式的轉型升級,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內貿流通;消費升級;營商環(huán)境;轉型升級
近年來,國家針對內貿流通發(fā)展提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和意見,2014年10月24日,國務院又正式發(fā)布《關于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fā)〔2014〕51號),說明促進內貿流通發(fā)展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4年以來,乃至未來的若干年,我國經濟發(fā)展進入轉型升級的重要關頭,經濟結構正在進行很大的調整,這個調整適應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是遵循經濟規(guī)律進行主動調整的過程。從2014年我國經濟發(fā)展的狀況可以看到,在消費、投資、出口三大需求中,投資需求明顯回落,增長率回落到了16%以下,而過去一直都是20%多的增長,2013年還是19.6%;出口2014年下半年還是不錯的,但全年來看出口也面臨著很多不確定的壓力,出口的增長也由過去兩位數的增長回落到了一位數的增長。因此,要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擴大就業(yè)新的空間,形成改善民生一系列好的條件,必須推動內需的發(fā)展。而擴大內需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發(fā)展內貿流通。可以說,在當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出臺的一系列促進內貿流通發(fā)展的政策措施,準確地把握住了轉型升級過程中發(fā)展內貿流通的基礎作用、戰(zhàn)略作用與支撐作用。我們需要站在社會經濟轉型升級的高度來理解和把握發(fā)展內貿流通的戰(zhàn)略性作用。
《關于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針對我國內貿流通工作提出了推進現代流通方式發(fā)展、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流通領域改革創(chuàng)新、著力改善營商環(huán)境、加強組織領導等五個方面的要求。總的來看,這五個方面的要求實際上可以概括為三件事情,或者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來通過內貿流通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的轉型升級。
當前,如果繼續(xù)通過傳統的消費領域、消費規(guī)模來擴大消費需求,推動經濟平穩(wěn)發(fā)展,可以說已經非常不容易了。需要通過內貿流通的健康發(fā)展,或者說通過一種創(chuàng)新發(fā)展,來推動消費升級,帶動內需的增長。消費升級是內貿流通工作至關重要的一項內容,也可以說是內貿流通工作最為核心的一項內容。事實上,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就是圍繞著改善民生,通過消費升級來實現的。當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著眼點、立足點和歸屬點仍然是消費升級。無論是哪個方面的升級,其最后的落腳點都應該是消費升級?;仡櫢母镩_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每個階段的發(fā)展,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消費升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消費升級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初,我們根據民生需求,以家電消費為核心引導國民消費升級,大大推動了消費品生產與輕工業(yè)的發(fā)展,實現了整個工業(yè)體系的改造升級,加快了改善民生的步伐,也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比如,美國人花費了50年的時間才從黑白電視機消費升級到彩色電視機消費,日本人是用了30年的時間,而中國人只用了10年時間便完成了這個過程,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通過這種家電消費的轉型升級,推動中國經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了十幾年。
第二個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初,我們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下,把握住了信息化發(fā)展的趨勢,積極引導信息消費升級,推動信息技術產品的廣泛應用,包括臺式計算機、筆記本電腦、移動電話等,并進一步向互聯網方向發(fā)展,一直發(fā)展到現在。有關數據表明,目前我國有六億多網民,且網民數量仍在不斷增加。由此帶動了中國信息產業(yè)的發(fā)展,帶動了整個中國經濟的發(fā)展。不僅如此,這一輪消費升級還推動了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同步發(fā)展,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全球化進程。所以說,信息消費升級是非常了不起的。
第三個階段是21世紀初一直到現在,我們又通過住房制度改革,釋放了老百姓的住房需求,促進了住房消費升級。住房消費升級讓老百姓享受到了實惠,推動了21世紀以來整個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大家這方面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
正是以上三次消費升級實實在在地改善了民生,實實在在地推動了中國經濟幾十年的快速發(fā)展。消費升級使老百姓得到了實惠,而老百姓能夠享受到實惠時我們的經濟一定會發(fā)展得很好,老百姓享受不到實惠或者享受到的實惠較少時,我們的經濟就很難發(fā)展起來。中國是如此,其他國家也是如此。
中國經濟發(fā)展到今天,正面臨著社會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關頭,其中最為關鍵的升級仍然是滿足民生需求,引導消費升級。這也是我國發(fā)展內貿流通非常核心的一項工作。從當前來看,我國的消費升級要滿足國民素質不斷提高的需求,要圍繞國民素質來引導和推進消費升級。
一是要圍繞國民健康素質的提高做好我們的消費升級,極大地釋放老百姓對醫(yī)療衛(wèi)生、體育健康等方面的需求。我工作的單位附近是北京兒童醫(yī)院。北京兒童醫(yī)院每天24小時就診患兒接連不斷,據說半夜兩三點就開始有人去排隊掛號了。出入兒童醫(yī)院的道路經常是擁堵的,這種道路擁堵背后所反映的就是“醫(yī)療擁堵”。全國各地的人都到北京來看病,這一方面說明老百姓對提升健康水平具有極大的需求,另一方面說明我們這方面的服務供給太少了,甚至還存在醫(yī)生不能異地行醫(yī)等體制性桎梏。我們的醫(yī)療體制改革不僅要讓老百姓看得起病,也要讓老百姓看病看得方便。要合理布局醫(yī)療服務資源的供給,盤活醫(yī)療資源,引導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消費升級,釋放國民消費需求。體育健康也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提高的領域。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推動大眾健身。當然,運動健身既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條件。我們到國外可以看到,像澳大利亞和美國,那里的人們非常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每個人都進行體育鍛煉。中國人的鍛煉意識正在逐漸增強,既然在增強,就存在潛力。然而,要鍛煉就需要有鍛煉設施,要擴大這方面的消費。
二是要圍繞國民文化素質提高的需求做好消費升級。極大地釋放老百姓對文化教育等提高國民文化素質水平方面的需求。我們每年都有幾十萬學子跑到外國去留學,當然并不是說這樣不好,留學是件好事情,可以增加與外界的交流。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國內具備更好的教育條件、更高的教育水平、更好的教學基礎設施,能夠讓中國人學得更好,能夠讓我們的民族文化素質得到更好的提高。盡管現在我們的國民教育發(fā)展得很快,但很多基礎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仍然存在很大的發(fā)展空間,應該成為也必然會成為我國消費升級的重要領域。特別是我們的農村和邊遠地區(qū),那里的教育設施和教學資源還很落后,亟待加強,亟待發(fā)展。
三是要圍繞國民生活素質與生活質量提高的需求做好消費升級。要極大地釋放老百姓對休閑娛樂旅游等方面的需求。我國正在逐步解決老百姓的溫飽問題,老百姓的住行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休閑娛樂旅游也開始快速走進國民生活。在這方面,我國近幾年發(fā)展得很快,但仍然是剛剛起步,消費升級的潛力巨大。
總之,未來我國的消費升級要適應國民素質不斷提高的要求,圍繞國民素質來展開,這樣可以很好地將惠民生與穩(wěn)增長結合起來,帶動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這是我國發(fā)展內貿流通至關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做好消費升級,要通過消費升級來釋放我國13億人口巨大的潛在需求,使我國經濟的穩(wěn)增長立足于內需,立足于惠民生,形成新的增長點,讓就業(yè)具有更加廣闊的空間,讓民生具備更好的發(fā)展條件。這就是我國促進內貿流通發(fā)展最為核心的內容,其目的就是要擴大消費,其途徑就是要實現消費升級,要通過消費升級來推動整個社會經濟實現轉型升級。這是我們搞活內貿流通、推動消費升級要做的第一個方面的事情。
發(fā)展內貿流通必須要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營造國內市場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這是搞活內貿流通、擴大內需的重要基礎?!蛾P于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提到的五項內容中就有四項講到了如何構建消費與營商環(huán)境的問題。試想,如果市場消費不規(guī)范,存在信用缺失,交易起來就會非常困難;如果物流不通暢,就會導致買也難賣也難;如果食品安全環(huán)境不能很好地改善,老百姓就不能放心消費;如果道路不夠通暢,老百姓就出不了門,也就無法消費。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流通環(huán)境和市場環(huán)境,把環(huán)境制約下的那些潛在需求有效地釋放出來。為此,要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事情:
一要形成一個統一開放的市場環(huán)境。市場要統一,要消除條塊分割,消除地區(qū)分割,消除市場分割。要在制定負面清單的基礎上,實現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統一的市場必然是開放的市場,要在統一開放的市場條件下,讓企業(yè)自主經營,讓消費者自主消費,讓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
二要按照法制化的基本理念來打造一個有信譽的市場環(huán)境,讓交易變得更加規(guī)范。
三要加快商貿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公益性內貿流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一些公益性市場、居民生活服務設施的建設等,形成一個讓經營者和消費者交易變得更加便利的市場環(huán)境,更好地解決買難賣難問題,讓交易更方便。
四要著力減少行政審批,減輕企業(yè)稅費負擔,減少各種不規(guī)范不合理的行政性收費,消除妨礙公平競爭的有關規(guī)定,形成一個公平、充滿活力的市場環(huán)境。
總而言之,搞活內貿流通,推動消費升級,需要營造一個更加方便、更加規(guī)范、更加開放、更加通暢、更加具有活力的市場環(huán)境和流通環(huán)境,這是改善民生、擴大內需的重要基礎。
搞活內貿流通需要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要實現流通方式的轉型升級,為發(fā)展流通、擴大內需形成新的動力機制?!蛾P于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的第一條就著重強調,要推進現代流通方式發(fā)展,并進一步明確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電子商務,二是物流配送,三是連鎖經營。2005年由國務院牽頭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流通工作會,會上第一次提出要推進現代流通方式的發(fā)展,其中也講到了以上三項內容。不過,仔細閱讀2005年相關文件可以發(fā)現,同樣都是以上三項內容,但那時的順序與現在不一樣:第一個是連鎖經營,第二個是物流配送,第三個是電子商務。這種順序上的調整,一方面說明,在推進現代流通方式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是有進展的,是有突破的,而這個突破就在連鎖經營上。我國在連鎖經營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一方面,我們把國外的連鎖店引進到了國內。外國人一般不敢把那些連鎖店,包括沃爾瑪,包括家樂福,引進到自己的國家去,在美國只有沃爾瑪,在法國只有歐尚、家樂福等,而我們卻把它們都引進了過來,當時作了很多評估,但實際上直到現在也沒有構成更多的消費安全。國內的一些連鎖經營企業(yè)也取得了發(fā)展,特別是我們的便利店,都發(fā)展得很好。另一方面,從全球來看,這幾年電子商務引領了流通模式的升級與快速發(fā)展。大家的關注點轉移到了電子商務上。電子商務發(fā)展到現在,我國以互聯網為平臺、以消費品交易為載體的電子商務的發(fā)展超越了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電子商務在我國發(fā)展得很好很快,很適合中國這片土壤,其原因就在于我國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消費大國。很多外國人,特別是很多美國人不理解,中國為什么會產生阿里巴巴這樣的電商平臺。他們之所以不理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中國的國情,他們總以為互聯網是從他們那兒發(fā)展起來的,他們是鼻祖,他們應該發(fā)展得更好一些。但他們沒有看到,美國沒有這么多的人口,美國只有3億人口,而中國卻有13億人口。當然,發(fā)展互聯網絕對不能只賣便宜貨,這是兩件不同的事情。我們在電子商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這次《關于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把電子商務放到第一位,意在促進電子商務的發(fā)展,推動我國流通方式的轉型升級。
但是,無論電子商務也好,物流配送也好,連鎖經營也好,都只是流通方式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環(huán)節(jié),電商只是提供了一個交易平臺,物流配送只是提供了一個一體化流通方案,連鎖經營只是提供了一種交易模式。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都無法單獨構成一個完整的現代流通方式,只有促進三者相互之間實現更好的有機結合,才能形成完整而科學的現代流通方式。其根本目的就是通過流通方式轉型升級,形成新的動力機制,實現內貿流通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并由此推動社會經濟運行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實現從速度型向效益型和質量型轉型升級的目標。
總之,我們要深刻理解內貿流通在我國經濟發(fā)展轉型升級過程中所具有的戰(zhàn)略意義,把握好發(fā)展內貿流通的根本目標與核心內容。要推動消費升級,引導消費升級,這是轉型升級、擴大內需的核心所在;要營造良好的消費環(huán)境和流通環(huán)境,讓老百姓的消費變得更加便捷,讓生產經營變得更加富有活力,讓整個交易變得更加規(guī)范,讓市場變得更加開放,這是發(fā)展現代流通的重要基礎。創(chuàng)新現代流通方式,實現流通方式的轉型升級,進而形成新的動力機制,推動社會經濟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質量型轉型升級。
*本文系作者在第八屆中國北京流通現代化論壇上的演講。
責任編輯:陳詩靜
Develop Domestic Trade Circulation and Promote Soci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CAI Jin
(China Federation of Logistics and Purchasing,Beijing100045,China)
Abstract:A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stimulating domestic demand,domestic trade circulation is playing the significant fundamental,strategic and supporting role in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The health development or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trade circulation is the key for us to lead the growth of domestic demand;it is also the key for us to promote soci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At present,China's domestic circulation should be promot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is to lead the upgrade of consumption. We should stimulate the potential demand of 1.3 billion Chinese people by consumption upgrade,form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s,expand more space for employment,and create sound condi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ivelihood. We should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in terms of physical quality,cultural quality,and livelihood quality. Second,we should create the sound environment for consump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 We should perfect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accelerate the fundamental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simplifying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and delegating powers to lower levels to create a more convenient,standardized,open and vigorous market and circulation environment,and a sound environment for business operation and consumption. Third,we should perfect the system of domestic trade circulation. We should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e-commerce,logistics,and chain operation to form a scientific and modern domestic trade circulation pattern,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of circulation pattern,and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trade circulation.
Key words:domestic trade circulation;consumption upgrade;environment for business operation;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作者簡介]蔡進(1958-),男,湖南省岳陽市人,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黨委書記,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與現代物流。
中圖分類號:F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66(2015)02-0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