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方基 于禎海 李波 趙忠彥 李在英
(吉林省東豐縣大陽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136300)
突發(fā)小鵝副黏病毒病的診治
鄔方基 于禎海 李波 趙忠彥 李在英
(吉林省東豐縣大陽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136300)
2015年6月以來,東豐縣大陽鎮(zhèn)、三合鄉(xiāng)的兩個養(yǎng)鵝戶,飼養(yǎng)的460只鵝雛在28~42日齡相繼發(fā)病,主要表現(xiàn)在精神萎靡,蹲地少動,有的單腳時時提起,少食或不食,但飲水量增加。病的后期表現(xiàn)扭頸、轉圈、仰頭等神經癥狀。
飼養(yǎng)的460只鵝雛在28~42日齡,有128只雛鵝發(fā)病,發(fā)病率為28%,死亡98只雛鵝,死亡率為76.6%。耐過的雛鵝,一般在發(fā)病后6~7d開始好轉,11~13d逐漸康復,但生長發(fā)育遲緩。
病鵝腹瀉,初期排灰白色稀糞,病情加重后糞便呈水樣,帶有暗紅、黃綠或墨綠色。精神萎靡,蹲地少動,有的單腳時時提起,少食或不食,但飲水量增加。個別雛鵝發(fā)病后采食困難,眼見的青草總是采食不到。病鵝行動無力,浮在水面時隨水流飄蕩。病的后期表現(xiàn)扭頸、轉圈、仰頭等神經癥狀。少數雛鵝發(fā)病后有甩頭、咳嗽等呼吸道癥狀。耐過的雛鵝,一般發(fā)病后6~7d開始好轉,11~13d逐漸康復。
從食道末端至泄殖腔的整個消化道黏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和壞死等病變。腸黏膜纖維性壞死。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結腸黏膜有散在性或彌漫性大小不一,淡黃色或灰白色的纖維素性結痂,剝離后呈現(xiàn)出血或潰瘍面;腺胃乳頭、肌胃黏膜充血、出血、壞死,盲腸扁桃體腫脹、出血,盲腸黏膜出血或有纖維素性結痂;肝臟腫大,瘀血,質地較硬,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壞死灶。脾臟腫大,瘀血,有芝麻大或綠豆大的壞死灶;胰臟腫大,有灰白色壞死灶;心肌變性;氣管環(huán)出血,整個肺臟出血,肺部有針尖或粟粒大甚至黃豆粒大的淡黃色結節(jié)。
(1)取病死雛鵝心血涂片,肝、脾分別觸片,經革蘭氏、瑞氏染色鏡檢均未見細菌;采病料接種普通營養(yǎng)瓊脂和麥康凱瓊脂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未見細菌生長。
(2)取病雛鵝的血清進行禽流感瓊擴試驗,結果為陰性。
(3)取病死雛鵝的肝、脾,研磨制成懸液,接種9~10日齡雞胚尿囊腔,經37℃孵育4~7d,收集死胚尿囊液測定其血凝性,經紅細胞凝集試驗,結果表明有血凝活性。將有血凝性的尿囊液用新城疫標準陽性抗血清進行血凝抑制試驗,結果表明該病原的血凝性被抑制。
由于本病是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的一種鵝傳染病,當雛鵝發(fā)病后常被誤診為小鵝瘟,應用各種抗生素、磺胺類藥物以及抗小鵝瘟血清預防和治療均無效。因此,嚴格的防疫和消毒制度是預防本病的關鍵。同時還要作好鑒別診斷。
(1)建議每年冬季定期給后備母鵝注射鵝副黏病毒弱毒疫苗(山東)接種,種鵝肌注0.5~1ml,使雛鵝具有母源抗體,增強抵抗本病發(fā)生。
(2)當雛鵝7日齡時分別進行小鵝瘟滅活疫苗接種,10~14日齡鵝副黏病毒弱毒疫苗免疫接種,每只鵝雛肌肉注射0.3~0.5ml/只。使鵝群具有免疫力。
(3)對發(fā)病雛鵝做好緊急隔離工作,首先對健康雛鵝免疫注射鵝副黏病毒的高免血清,每只鵝雛肌注1~1.2ml,然后再免疫假定健康鵝,同時適當使用抗生素以防止繼發(fā)感染。
(4)常采用的方法是:芪特配合呼特健500g拌料100kg,三黃抗毒素配合5ml配合桿特威100g兌水40kg全天飲水,連用3d。
(5)加強消毒,同時鵝群必須與雞群分開飼養(yǎng),不準混養(yǎng),避免相互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