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兵
摘 要: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今時代的主潮流。民主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基本內容之一,反映了共產黨為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和本質屬性,體現(xiàn)了時代發(fā)展方向。認真梳理民主概念的起源,深入分析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民主的重要論述,對于準確把握社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民主內涵,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時代意義。
關鍵詞:民主; 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 G4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4)05-0052-03
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一貫的價值追求。黨的十八大將其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之一,反映出“民主”于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fā)展的重大意義。新形勢下,正確理解民主的內涵,努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一、“民主”概念的起源
“民主”一詞源于古希臘文demokraia,由Demos(意為“人民”)和Kratia(意為“權力”或“統(tǒng)治”)組成,其原意是指“人民的統(tǒng)治”或“多數人的統(tǒng)治”。其基本含義就是“人民權力”或“人民統(tǒng)治、治理”。一般認為,民主起始于古希臘雅典的克里斯提尼時代。當時的雅典是古希臘奴隸主民主制國家的典型,國家政權由城市平民中逐漸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工商業(yè)奴隸主所掌握。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首次使用這一概念,是用來概述希臘城邦一種政治實踐,即城邦事務是公民大會通過直接討論和投票表決的方式來做出最后裁決,這種方式既不同于某一君主的獨裁統(tǒng)治,也不同于少數貴族的寡頭統(tǒng)治。因此,“民主”被認為是許多可能的政府形式之一,在這種政府形式中,權力不是屬于某一個人或某一部分人;而是屬于每一個人,或者說屬于大多數人。可見,雅典的民主是一種公民自治的體制。這種民主在促進奴隸制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方面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也應該明確,就其本質而言,它只不過是奴隸主階級專政的一種形式,其根本目的在于保持和鞏固奴隸制度。
繼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以來,民主概念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和比較完備的形式。在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當時的資產階級還比較軟弱,他們提倡“人權”,反對“神權”,表達了新興資產階級向天主教會、封建貴族爭取平等、爭取存在權的愿望。十七、十八世紀,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增強,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斗爭中,針對封建君權和神權,提出了人權、自由、平等的思想等近代意義的民主,即指在一定階級的范圍內,按照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比如英國資產階級哲學家約翰·洛克宣揚社會契約論,認為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主張“三權分立”;法國激進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盧梭提出“人民主權論”,認為主權屬于人民;等等。后隨著資產階級統(tǒng)治地位的確立,“民主”作為資產階級極力標榜的一面旗幟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念。必須指出,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在歷史上曾起過巨大的歷史進步作用,但究其實質仍是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民主。
在中國,民主一詞最早見于《尚書·多方》:“乃惟成湯,克以爾多方,簡代夏作民主?!边@里的 “民主”即“民之主”,就是管理人民的君主;是指“作民之主”,并非西方所講的“人民統(tǒng)治”。我國古代思想家提出了“以民為本”、“立君為民”的政治理念,主張君主應當代表和服務人民的利益,做民之向導。自清末以來,近代意義的民主一詞始傳入中國。當前,我國的民主是歷史上新的、最高形式的社會主義民主,本質上是對人民實行民主,對敵人實行專政的民主。
總之,民主作為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產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內容、性質、形式和目的。
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民主的論述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繼承前人寶貴思想,科學揚棄了資產階級民主內容,形成了自己的民主觀。在他們看來,民主不是抽象的,而是現(xiàn)實具體的,世界上不存在純粹的、全民的民主,只有正確把握民主的歷史性和階級性,才能深刻地領會:民主是人類文明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成果,而只有社會主義民主才是人類民主政治發(fā)展的方向。
首先,民主是一種國家形式、國家形態(tài)。馬克思曾經在多個層面使用民主這一概念,而在政治層面上的分析和界定是其民主思想的核心內容。馬克思認為民主是一種國家形式,提出了“民主政體”的概念。列寧明確指出:“民主是一種國家形式,一種國家形態(tài)?!盵1]同時,馬克思又指出民主作為一種國家制度屬于社會上層建筑范疇,是由社會經濟基礎決定的,民主發(fā)展的最終指向是社會主義民主——真正的民主。只有真正的民主制度才是最好的國家形式,是國家形式的最終歸宿。在這一點上恩格斯與馬克思是相同的,恩格斯把民主共和國定義為“國家的最高形式”。就是說,民主制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理想社會的最后必經環(huán)節(jié),在真正的民主制中一切權力歸于人民,國家就消亡了。
其次,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在反對封建等級特權和貴族專制統(tǒng)治的過程中,馬克思指出了“民主的”就是“人民當權的”。[2]他認為,“民主制獨有的特點,就是國家制度無論如何只是人民定在的環(huán)節(jié)”,“不是國家制度創(chuàng)造人民而是人民創(chuàng)造國家制度”。[3]這就是說,不是神,也不是君主貴族,只有人民才是真正體現(xiàn)自身意志的新的國家制度的建立者、國家的權力主體。與資產階級狹隘的民主觀不同,馬克思認為包括民主、國家制度等在內的意識形態(tài)作為上層建筑范疇均來自于實踐活動這一本體,實踐的主體是最為廣大的、現(xiàn)實的人,他們作為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和推動者,應當是國家權力的真正主體。因此,社會主義民主作為人類歷史上更高類型的民主,其實質就是人民當家作主。列寧指出,蘇維埃民主應是使全體居民真正平等地、真正普遍地參與一切國家事務。[4]毛澤東結合中國革命建設實際創(chuàng)立的人民民主理論,就是指工人、農民和其他勞動者享有民主。這都與馬克思的思想一脈相承。
其次,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對于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的問題,經典作家也作了較多論述,列寧提出了“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5]的著名論斷他認為,無產階級如果不通過爭取民主的斗爭為社會主義革命做好準備,它就不能實現(xiàn)這個革命;勝利了的社會主義如果不實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勝利,并且引導人類走向國家的消亡。就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公有制的經濟基礎而言,內在地要求政治上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民主也由此構成社會主義不可或缺的要素。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當前中國,“現(xiàn)代化”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部內涵,更是一個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項內容在內的有機整體,缺少民主的“現(xiàn)代化”建設,既不是社會主義的,也不是現(xiàn)代化的。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鄧小平進一步強調,“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6]。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民主
民主雖然是源自于西方的概念,但并不是西方的專利,社會主義也有民主。當代中國,民主既代表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方向,又立足于解決中國現(xiàn)實的問題,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力所在;民主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基礎在政治上的反映,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xiàn);民主還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價值追求??梢?,把民主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既符合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也符合社會主義本質需求,更有利于保障人民權益和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是順人心、合民意的明智之舉。
顯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民主指的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它是在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高層次的民主,既立足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又著眼于人類文明未來的發(fā)展,也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民本”等思想的訴求,是對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時代性和世界性等特點。一方面,受當前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發(fā)展不平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民主的發(fā)展無法超越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因此,這里的“民主”不同于馬克思所講的“真正的民主”[7];但是,這一“民主”也根本不同于西方民主,對于“民”與“主”的不同理解是中西方民主的本質差異,我們的民主指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大勞動人民當家作主,西方民主在本質上是“資本”的民主,是資產階級專政。核心價值觀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在國家層面意義上提出的,與其甩價值觀念形成了有機整體,其內涵也體現(xiàn)在多個方面:
首先,在國家層面上,“民主”是指一切國家權力屬于人民。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價值訴求,符合我國國家制度的核心要求和根本準則。當前“民主”雖然無法馬上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而達到“真正的民主”[8],但是作為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始終堅持“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科學內涵。離開了這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就變了質,與西方民主沒有了差別,社會主義民主的優(yōu)越性也無法體現(xiàn)。實踐中,必須以“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來統(tǒng)領民主價值的其他內涵,以此引領“民主”發(fā)展,才能真正實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的良好愿望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
其次,在社會層面上,“民主”是指整個社會生活的民主化。國家與社會是不可分的,注重民主在社會層面上的意義建構,是正確理解民主內涵的關鍵。當前我國正處在現(xiàn)代化進程的關鍵時期,也是社會問題凸顯、矛盾加劇的特殊時期,利益的復雜多變化、人的思想觀念多元化、社會兩極分化趨勢擴大化等等,成為這一時期的重要特征。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充分發(fā)揮民主在社會生活領域的協(xié)商功能,最大限度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實現(xiàn)社會的公平正義。社會生活民主化,有利于充分發(fā)揮社會各類民間組織協(xié)同作用,暢通溝通渠道,實現(xiàn)政府管理和基層社會民主有機結合,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廣闊的社會基礎。
再次,在個人層面上,“民主”是指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和行為理念。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是實踐的主體?!懊裰鳌蹦芊衤涞綄嵦?,關鍵在“人”。歷史上民主制度發(fā)展相對比較成熟的地方,人們參與政治管理、社會生活的熱情和能力也相對較高。古雅典人就把公民參與城邦管理當作個人價值的重要體現(xiàn)。在古代中國,由于封建等級制度對人造成的思想和生活上的束縛,民主本義就變成了“民的主”、“作民之主”??梢?,把 “民主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理念”作為公民個人層面上的價值內涵,符合民主發(fā)展的理論要求和實踐要求。有利于人們遵循民主的原則,正確處理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進而推動“民主”發(fā)展。
“民主”以其豐富的價值內涵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內有著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國家層面意義上,富強是民主的經濟基礎,民主為富強、文明、和諧的實現(xiàn)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它們相互依存、緊密聯(lián)系;同時,它又與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價值觀互為前提、共同存在,構成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大到國家建設、社會文明,小到公民個體的生活方式、行為選擇,民主無一不在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民主”的發(fā)展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當前我國“民主”雖然是人類歷史上較高層次的民主,但發(fā)展過程中仍存在許多不足,針對這一現(xiàn)象,任何急功近利和停滯不前的做法都只能是一種倒退。只有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保持自信的態(tài)度,既不西化,也不保守,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發(fā)展道路,才能凝人心聚人氣,真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列寧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1.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3][7][8]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40-58.
[4] 列寧全集(第二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
[5] 列寧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2.
[6] 江澤民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1.
[責任編輯:龐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