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教學與競賽相結合是一種新的教學嘗試。通過電子報刊制作實踐及成果說明了教學競賽一體化教學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以用促學;以賽促教;信息技術教學;競賽一體化
信息技術發(fā)展已從高速發(fā)展到了光速,從地面發(fā)展到了“云端”。競賽活動的推進在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下步履維艱。(1)學生的時間是有限的,作為一門非中考科目和主考科目搶時間是不理智的。(2)由于中考不考,強行讓學生重視信息技術學科是不可能的。(3)信息技術發(fā)展很快,讓教材隨技術的變化隨時改變,從而順應競賽的要求是不能實現(xiàn)的。(4)為組織學生參賽,讓學校安排專門的作品制作時間是不能奢望的?;谝陨系乃狞c,如何將教學和競賽結合起來,以用促學,以賽促教。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有學生的作品,可選送參賽?形成一種教學競賽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闡述將教學和競賽一體化的實施過程。
一、教材重組
所用教材廣東省初級中學課本(B版)第一冊(上)的內容包括:第一章走進信息世界;第二章利用因特網(wǎng)獲取與交流信息;第三章文字處理。教學以完成一張電子報刊的創(chuàng)作為學期的教學目標,以這張報刊的創(chuàng)作為主線,將教材知識點全部融入制作中,以用促學,在制作電子報刊的過程中用到什么操作技能就學什么知識。從不同應用角度講解,鼓勵學生綜合利用已經(jīng)掌握的不同軟件來處理知識點,創(chuàng)作出有新意的制作效果。以賽促教,教學中指導學生完成課堂作業(yè)的過程就是制作參賽作品的過程,為確保期末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完整的參賽作品,教師需要周密的設計教學,培養(yǎng)學生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為此,我將教材進行重組,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推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競賽一體化。
二、教學過程
1.報刊題目的選擇
報刊題目的選擇在整個教學競賽一體化的過程中起到一個定位的作用。報刊題目既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作為參賽作品進行參賽,還要使制作過程便于組織管理,確保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參賽作品的保質保量完成。例如,《安全電子報刊》《國學》《初中生活》《好習慣的培養(yǎng)》等?,F(xiàn)以制作《安全電子報刊》為例對教學競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加以詳細講解。安全是人生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保障,家長最關心,老師最希望,學生最需要。有關安全知識的資料是從學校安全辦主任處取得,網(wǎng)上采集部分資料加以補充,為充實電子報刊的素材可與班主任聯(lián)絡,組織一堂關于“安全”的主題班會。選擇制作《安全電子報刊》目的是希望學生通過制作安全電子報刊學習有關安全的知識,對安全知識融會貫通,應用信息技術既學到了有關安全的知識,又制作出了競賽作品,起到了雙贏的效果。
2.報刊制作流程圖
主題(安全電子報)—欄目1(課間安全)—欄目2(網(wǎng)絡安全)—欄目3(用電安全)—欄目4(交通安全)—欄目5(安全問答)—報刊組裝、美化—評價、選優(yōu)—作品展示、參賽。
3.報刊欄目的制作
每一個欄目的設計制作包括2~3個知識點,制作分三個步驟:(1)文字的準備——文字的準備鼓勵學生寫主題作文,例如《網(wǎng)絡安全》,從命題到作文,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字數(shù)為200字左右的短文。如果寫作有困難則可根據(jù)收集的網(wǎng)絡資料進行整理寫作。(2)標題藝術字的準備——標題藝術字的制作一般采用上網(wǎng)(網(wǎng)址由老師提供)在線生成閃字或用美圖秀秀等方式制作。藝術字的生成有一定的技巧,風格要和主題一致,為了排版時能達到靈活多變的排版效果,生成時最好是一個字一個圖片,便于達到多變的排版效果。(3)應用準備好的素材制作欄目——文字和標題準備好后,就進行邊框圖和插圖(學生收集,經(jīng)老師整理的邊框、背景、圖片)的選擇處理。邊框圖起到定位和定調的作用,框圖中插入文本框放入寫好的短文,文本框的插入及編輯是本欄目的教學重點,必要時可采用多個文本框,插入與欄目有關的圖片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背景的填充和網(wǎng)絡安全圖片的巧妙結合,要對文本起到很好的修飾美化作用,注意邊框圖、文本框、圖片的環(huán)繞方式和疊放順序的調整,最后將排版好的所有元素進行組合。
4.電子報刊的組裝
當五個欄目都設計制作好后就開始組裝。首先設置頁面為A3,橫向排版,上邊距設為0.42 cm下邊距設為0.52 cm,左右邊距設為2 cm??傮w布局:為《安全》電子報刊設計一個獨特的藝術報刊名,將設計制作好的五個欄目復制到總刊A3中進行組裝排版,排版中要很好地利用線條和插圖將五個欄目融為一體,使之和諧、清晰、美觀、大方。
三、選送作品
作品的評價采用家長點評、自評修改、互評選優(yōu)、老師評賽的多元化方式。每組選出5個作品,再由全班對小組推薦的作品進行選擇評價,每班選出10名最佳智慧小主編的作品,優(yōu)秀作品匯總到老師處,由老師選出展示、參賽的作品。并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jù)比賽要求,再次將參賽作品進行補充、修改加工完善競賽作品的制作、參賽。
四、成果展示
信息技術與學生的文化考試成績關系不大,與升學無關。因此,如何取舍教材;如何應用技術;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如何與其他學科整合;如何組織教學和競賽。這些都需要教師深入進行實踐研究。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競賽實踐,摸索出這套模式——教學競賽一體化。采用這套模式已經(jīng)成功完成兩屆學生電子報刊的制作和參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其中作品《絢麗初一》榮獲2008年“第九屆廣東省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初中組電子報刊”優(yōu)秀獎;《國學電子報刊》榮獲2012年“深圳第十屆學生網(wǎng)絡夏令營電子報刊設計大賽”三等獎;《博學十班》榮獲2012年“深圳第十屆學生網(wǎng)絡夏令營電子報刊設計大賽”三等獎;采用學生的作品制作了校園安全展板,展板得到了家長的認可、評估專家的好評。讓學生體驗了成功,同時也為競賽儲備了參賽作品。在教學競賽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完成教學作業(yè)的過程就是制作參賽作品的過程,老師教學過程就是輔導學生競賽的過程。它不僅完成了教學還可以推進競賽的開展,既能系統(tǒng)有效地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又能充實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證明了教學競賽一體化是信息技術教學、競賽有效結合的好模式。
參考文獻:
李吉林.形勢與政策課中信息技術的介入途徑研究[J].文教資料,2011(24).
作者簡介:陳燕萍,女,1965年9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廣東省深圳市北京師范大學南山附屬學校中學部信息組,研究方向:教學競賽一體化。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