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玲?韓會敏
【摘要】 目的 比較C反應蛋白(CRP)和血清降鈣素原(PCT)在診斷、鑒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差異性。方法 7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觀察組。經(jīng)過痰病原體檢測將觀察組患者分為細菌感染組(46例)和非細菌感染組(30例)。同時選擇本院健康體檢門診中健康受試者50例作為對照組。均檢測CRP和PCT并進行比較。結果 細菌感染組PCT值(3.58±1.12)μg/L, 顯著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且高于正常值。細菌感染組CRP值(24.19±7.21)mg/L, 顯著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非細菌感染組CRP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CT的特異度(90.0%)高于CRP(66.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1, P<0.05)。結論 PCT和CRP對于診斷下呼吸道感染均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且PCT的鑒別診斷效率更高, 具有更為廣泛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 特別是下呼吸道感染是臨床中很常見的感染類型, 處理不當, 會影響患者的預后, 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 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了確定感染的類型, 臨床中最為常見的方法是進行病原學的檢測, 隨后指導臨床用藥。但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后病原學的檢測時間較長, 并且受到送檢標本質量、檢測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臨床中發(fā)現(xiàn)有呼吸道感染癥狀時, 往往先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進行抗生素的治療, 這樣往往會造成抗生素的使用不當或者耐藥性的出現(xiàn)[1, 2], 影響后續(xù)的治療。為了提高臨床診斷的有效性, CRP已經(jīng)得到較為廣泛的使用, 而PCT是近年來才得到臨床應用。為了比較CRP和PCT在診斷、鑒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 本文收集了本院2013年3月~2014年1月呼吸內科7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以及同期健康體檢中50例健康受試者作為研究對象, 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4年1月本院呼吸內科收治的7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40例, 女36例。年齡32~71歲, 平均年齡(57.1±9.2)歲。經(jīng)過痰病原體檢測并培養(yǎng)后將觀察組患者分為細菌感染組46例, 非細菌感染(病毒等)30例。同時選擇本院健康體檢門診中健康人群5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性別構成、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檢測方法 觀察組患者入院后的第2天早晨采集靜脈血3 ml, 對照組健康受試者在體檢日早晨空腹下同樣采靜脈血3 ml, 均在常溫下進行離心10 min(4500 r/min)后提取血清留作進一步檢測。PCT檢測采用ELISA法, 試劑源自法國梅里埃公司, PCT>0.5 μg/L為陽性。CRP檢測采用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 試劑源自北京科美公司, CRP>10 mg/L為陽性。均使用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和描述。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檢測結果 細菌感染組PCT值(3.58±1.12)μg/L, 顯著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且高于正常值, 均為陽性。非細菌感染組PCT值為(0.41±0.11)μg/L, 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細菌感染組CRP值(24.19±7.21)mg/L, 顯著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非細菌感染組CRP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檢測靈敏度與特異度比較 PCT的靈敏度(91.3%)高于CRP(80.4%), 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CT的特異度(90.0%)高于CRP(66.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1, P<0.05)。見表2。
3 討論
CRP屬于急性時相蛋白, 當發(fā)生急性炎癥、感染、腫瘤時其濃度會顯著升高, 且隨著炎癥消退, 濃度也隨之下降[3]。目前臨床中的應用范圍較廣, 用于臨床醫(yī)師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臨床治療的效果。但是由于病毒感染等非細菌感染也會引起CRP濃度的升高, 其特異性不足, 對臨床的診斷會造成一定的干擾。而PCT由于穩(wěn)定性良好, 正常健康人中幾乎檢測不到, 且在細菌感染時濃度會有顯著變化, 指向性明顯, 對于診斷細菌性感染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本次研究顯示, 細菌感染組PCT值顯著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P<0.05), 且高于正常值, 均為陽性。CRP值雖然也顯著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P<0.05), 但是非細菌感染組CRP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娡ㄟ^PCT檢測, 可以更好的區(qū)分感染人群與健康人群, 更好的區(qū)分出細菌感染的人群, 對于指導臨床抗生素的使用更為具體。此外, PCT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高于CRP, 且特異度顯著高于CRP,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1, P<0.05), 表明PCT檢測能夠更好的識別非細菌感染及健康人群。這與任加良等[4]的研究結果相近。
綜上所述, PCT和CRP對于診斷下呼吸道感染均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且PCT的鑒別診斷效率更高, 具有更為廣泛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戴佩佩, 裘曉樂, 徐克. 降鈣素原與 C 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細菌感染中的應用. 檢驗醫(yī)學, 2010, 25(11):858-860.
[2] 張宗新.降鈣素原在細菌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探討.檢驗醫(yī)學, 2006, 21(2):117.
[3] 蔣賢高, 汪曉波, 王仁數(shù). 膿毒血癥患者監(jiān)測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的臨床意義.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 2009, 8(5): 429-431.
[4] 任加良, 王惠琴, 劉番芹, 等. 血清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價值分析.中國醫(yī)藥導刊, 2012, 14(10): 1714-1715.
[收稿日期:2014-07-08]
【摘要】 目的 比較C反應蛋白(CRP)和血清降鈣素原(PCT)在診斷、鑒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差異性。方法 7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觀察組。經(jīng)過痰病原體檢測將觀察組患者分為細菌感染組(46例)和非細菌感染組(30例)。同時選擇本院健康體檢門診中健康受試者50例作為對照組。均檢測CRP和PCT并進行比較。結果 細菌感染組PCT值(3.58±1.12)μg/L, 顯著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且高于正常值。細菌感染組CRP值(24.19±7.21)mg/L, 顯著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非細菌感染組CRP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CT的特異度(90.0%)高于CRP(66.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1, P<0.05)。結論 PCT和CRP對于診斷下呼吸道感染均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且PCT的鑒別診斷效率更高, 具有更為廣泛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 特別是下呼吸道感染是臨床中很常見的感染類型, 處理不當, 會影響患者的預后, 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 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了確定感染的類型, 臨床中最為常見的方法是進行病原學的檢測, 隨后指導臨床用藥。但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后病原學的檢測時間較長, 并且受到送檢標本質量、檢測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臨床中發(fā)現(xiàn)有呼吸道感染癥狀時, 往往先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進行抗生素的治療, 這樣往往會造成抗生素的使用不當或者耐藥性的出現(xiàn)[1, 2], 影響后續(xù)的治療。為了提高臨床診斷的有效性, CRP已經(jīng)得到較為廣泛的使用, 而PCT是近年來才得到臨床應用。為了比較CRP和PCT在診斷、鑒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 本文收集了本院2013年3月~2014年1月呼吸內科7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以及同期健康體檢中50例健康受試者作為研究對象, 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4年1月本院呼吸內科收治的7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40例, 女36例。年齡32~71歲, 平均年齡(57.1±9.2)歲。經(jīng)過痰病原體檢測并培養(yǎng)后將觀察組患者分為細菌感染組46例, 非細菌感染(病毒等)30例。同時選擇本院健康體檢門診中健康人群5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性別構成、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檢測方法 觀察組患者入院后的第2天早晨采集靜脈血3 ml, 對照組健康受試者在體檢日早晨空腹下同樣采靜脈血3 ml, 均在常溫下進行離心10 min(4500 r/min)后提取血清留作進一步檢測。PCT檢測采用ELISA法, 試劑源自法國梅里埃公司, PCT>0.5 μg/L為陽性。CRP檢測采用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 試劑源自北京科美公司, CRP>10 mg/L為陽性。均使用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和描述。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檢測結果 細菌感染組PCT值(3.58±1.12)μg/L, 顯著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且高于正常值, 均為陽性。非細菌感染組PCT值為(0.41±0.11)μg/L, 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細菌感染組CRP值(24.19±7.21)mg/L, 顯著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非細菌感染組CRP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檢測靈敏度與特異度比較 PCT的靈敏度(91.3%)高于CRP(80.4%), 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CT的特異度(90.0%)高于CRP(66.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1, P<0.05)。見表2。
3 討論
CRP屬于急性時相蛋白, 當發(fā)生急性炎癥、感染、腫瘤時其濃度會顯著升高, 且隨著炎癥消退, 濃度也隨之下降[3]。目前臨床中的應用范圍較廣, 用于臨床醫(yī)師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臨床治療的效果。但是由于病毒感染等非細菌感染也會引起CRP濃度的升高, 其特異性不足, 對臨床的診斷會造成一定的干擾。而PCT由于穩(wěn)定性良好, 正常健康人中幾乎檢測不到, 且在細菌感染時濃度會有顯著變化, 指向性明顯, 對于診斷細菌性感染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本次研究顯示, 細菌感染組PCT值顯著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P<0.05), 且高于正常值, 均為陽性。CRP值雖然也顯著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P<0.05), 但是非細菌感染組CRP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娡ㄟ^PCT檢測, 可以更好的區(qū)分感染人群與健康人群, 更好的區(qū)分出細菌感染的人群, 對于指導臨床抗生素的使用更為具體。此外, PCT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高于CRP, 且特異度顯著高于CRP,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1, P<0.05), 表明PCT檢測能夠更好的識別非細菌感染及健康人群。這與任加良等[4]的研究結果相近。
綜上所述, PCT和CRP對于診斷下呼吸道感染均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且PCT的鑒別診斷效率更高, 具有更為廣泛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戴佩佩, 裘曉樂, 徐克. 降鈣素原與 C 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細菌感染中的應用. 檢驗醫(yī)學, 2010, 25(11):858-860.
[2] 張宗新.降鈣素原在細菌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探討.檢驗醫(yī)學, 2006, 21(2):117.
[3] 蔣賢高, 汪曉波, 王仁數(shù). 膿毒血癥患者監(jiān)測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的臨床意義.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 2009, 8(5): 429-431.
[4] 任加良, 王惠琴, 劉番芹, 等. 血清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價值分析.中國醫(yī)藥導刊, 2012, 14(10): 1714-1715.
[收稿日期:2014-07-08]
【摘要】 目的 比較C反應蛋白(CRP)和血清降鈣素原(PCT)在診斷、鑒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差異性。方法 7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觀察組。經(jīng)過痰病原體檢測將觀察組患者分為細菌感染組(46例)和非細菌感染組(30例)。同時選擇本院健康體檢門診中健康受試者50例作為對照組。均檢測CRP和PCT并進行比較。結果 細菌感染組PCT值(3.58±1.12)μg/L, 顯著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且高于正常值。細菌感染組CRP值(24.19±7.21)mg/L, 顯著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非細菌感染組CRP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CT的特異度(90.0%)高于CRP(66.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1, P<0.05)。結論 PCT和CRP對于診斷下呼吸道感染均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且PCT的鑒別診斷效率更高, 具有更為廣泛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 特別是下呼吸道感染是臨床中很常見的感染類型, 處理不當, 會影響患者的預后, 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 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了確定感染的類型, 臨床中最為常見的方法是進行病原學的檢測, 隨后指導臨床用藥。但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后病原學的檢測時間較長, 并且受到送檢標本質量、檢測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臨床中發(fā)現(xiàn)有呼吸道感染癥狀時, 往往先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進行抗生素的治療, 這樣往往會造成抗生素的使用不當或者耐藥性的出現(xiàn)[1, 2], 影響后續(xù)的治療。為了提高臨床診斷的有效性, CRP已經(jīng)得到較為廣泛的使用, 而PCT是近年來才得到臨床應用。為了比較CRP和PCT在診斷、鑒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 本文收集了本院2013年3月~2014年1月呼吸內科7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以及同期健康體檢中50例健康受試者作為研究對象, 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4年1月本院呼吸內科收治的7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40例, 女36例。年齡32~71歲, 平均年齡(57.1±9.2)歲。經(jīng)過痰病原體檢測并培養(yǎng)后將觀察組患者分為細菌感染組46例, 非細菌感染(病毒等)30例。同時選擇本院健康體檢門診中健康人群5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性別構成、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檢測方法 觀察組患者入院后的第2天早晨采集靜脈血3 ml, 對照組健康受試者在體檢日早晨空腹下同樣采靜脈血3 ml, 均在常溫下進行離心10 min(4500 r/min)后提取血清留作進一步檢測。PCT檢測采用ELISA法, 試劑源自法國梅里埃公司, PCT>0.5 μg/L為陽性。CRP檢測采用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 試劑源自北京科美公司, CRP>10 mg/L為陽性。均使用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和描述。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檢測結果 細菌感染組PCT值(3.58±1.12)μg/L, 顯著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且高于正常值, 均為陽性。非細菌感染組PCT值為(0.41±0.11)μg/L, 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細菌感染組CRP值(24.19±7.21)mg/L, 顯著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非細菌感染組CRP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檢測靈敏度與特異度比較 PCT的靈敏度(91.3%)高于CRP(80.4%), 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CT的特異度(90.0%)高于CRP(66.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1, P<0.05)。見表2。
3 討論
CRP屬于急性時相蛋白, 當發(fā)生急性炎癥、感染、腫瘤時其濃度會顯著升高, 且隨著炎癥消退, 濃度也隨之下降[3]。目前臨床中的應用范圍較廣, 用于臨床醫(yī)師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臨床治療的效果。但是由于病毒感染等非細菌感染也會引起CRP濃度的升高, 其特異性不足, 對臨床的診斷會造成一定的干擾。而PCT由于穩(wěn)定性良好, 正常健康人中幾乎檢測不到, 且在細菌感染時濃度會有顯著變化, 指向性明顯, 對于診斷細菌性感染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本次研究顯示, 細菌感染組PCT值顯著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P<0.05), 且高于正常值, 均為陽性。CRP值雖然也顯著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P<0.05), 但是非細菌感染組CRP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通過PCT檢測, 可以更好的區(qū)分感染人群與健康人群, 更好的區(qū)分出細菌感染的人群, 對于指導臨床抗生素的使用更為具體。此外, PCT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高于CRP, 且特異度顯著高于CRP,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1, P<0.05), 表明PCT檢測能夠更好的識別非細菌感染及健康人群。這與任加良等[4]的研究結果相近。
綜上所述, PCT和CRP對于診斷下呼吸道感染均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且PCT的鑒別診斷效率更高, 具有更為廣泛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戴佩佩, 裘曉樂, 徐克. 降鈣素原與 C 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細菌感染中的應用. 檢驗醫(yī)學, 2010, 25(11):858-860.
[2] 張宗新.降鈣素原在細菌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探討.檢驗醫(yī)學, 2006, 21(2):117.
[3] 蔣賢高, 汪曉波, 王仁數(shù). 膿毒血癥患者監(jiān)測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的臨床意義.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 2009, 8(5): 429-431.
[4] 任加良, 王惠琴, 劉番芹, 等. 血清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價值分析.中國醫(yī)藥導刊, 2012, 14(10): 1714-1715.
[收稿日期:201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