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衛(wèi)紅++++++彭慶明
[摘要] 目的 觀察不同劑量靜脈用免疫球蛋白治療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的臨床效果。 方法 150例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隨機分成3組,每組50例,3組患兒均實施常規(guī)綜合療法和護理,給予0.3~0.4 g/kg靜脈用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連用3 d者作為普通劑量組;給予1 g/kg靜脈用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連用2 d者作為大劑量組,不使用靜脈用免疫球蛋白者作為對照組。比較3組的退熱天數、皮疹消褪時間、驚顫消失時間、腦膜刺激征消失時間、住院天數以及治療有效率和無效率。 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普通劑量組的退熱天數、皮疹消褪時間、驚顫消失時間、腦膜刺激征消失時間、住院天數無明顯縮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大劑量組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普通劑量組的治療有效率(86%)和無效率(14%)與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80%)和無效率(2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大劑量組治療有效率(96%)和無效率(4%)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大劑量靜脈用免疫球蛋白及護理干預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具有良好效果。
[關鍵詞] 靜脈用免疫球蛋白;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治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12.3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1(a)-0185-03
手足口病是兒科常見傳染病,由腸道病毒感染所致。手足口病合并腦炎屬重癥手足口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1]。靜脈用免疫球蛋白作為重癥手足口病的免疫治療手段已得到大家的共識,但其治療劑量尚有爭議。本研究采用不同劑量靜脈用免疫球蛋白治療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旨在觀察其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4月~2013年8月住院治療的150例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0例,女70例;年齡4個月~1歲者35例,1歲~3歲者90例,3~6歲者2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原衛(wèi)生部頒布的《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診斷標準[2]。150例病例隨機分成3組,每組50例,使用普通劑量靜脈用免疫球蛋白者為普通劑量組,使用大劑量靜脈用免疫球蛋白者為大劑量組,不使用靜脈用免疫球蛋白者作為對照組。3組的性別、年齡以及臨床癥狀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3組患兒均實施綜合療法,即給予利巴韋林抗病毒、甘露醇降顱壓、甲基潑尼松龍防治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治療,在此基礎上,普通劑量組給予0.3~0.4 g/kg靜脈用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連用3 d;大劑量組給予1 g/kg靜脈用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連用2 d;對照組不使用靜脈用免疫球蛋白。
1.2.2 護理方法 ①消毒隔離:保持病房清潔衛(wèi)生,定時開窗通風,紫外線消毒2次/d,對家具、地面用有效氯消毒液進行擦拭,醫(yī)護人員查房以及操作前后應嚴格洗手或使用快速消毒液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②發(fā)熱護理:所有患兒均有發(fā)熱癥狀,高熱患兒均遵醫(yī)囑給予布洛芬混懸液或小兒退熱栓退熱,持續(xù)高熱不退者給予物理降溫,出汗退熱后,應及時擦干汗液,更換衣服,防止受涼。③腦炎護理:患兒應保持臥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靜,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態(tài)以及嘔吐、肢體抖動、顫動、驚厥等情況,應防止意外墜床、舌咬傷;嘔吐患兒應及時清理嘔吐物,防止窒息;腰穿患兒應平臥4~6 h以防止頭痛;顱內高壓患兒及時遵醫(yī)囑給予甘露醇、呋塞米以降顱內壓[3-4]。
1.3 療效評價
觀察3組的退熱天數、皮疹消退時間、驚顫消失時間、腦膜刺激征消失時間、住院天數。有效判定標準:體溫正?;虬l(fā)熱癥狀緩解,精神好轉,驚顫消失或明顯減少,腦膜刺激征消失;無效判定標準:發(fā)熱、驚顫、腦膜刺激征等癥狀和體征無改善或進一步加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 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組退熱時間、皮疹消褪時間、控制驚顫時間、腦膜刺激征消失時間、住院天數的比較
普通劑量組的退熱天數、皮疹消褪時間、控制驚顫時間、腦膜刺激征消失時間、住院天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大劑量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3組退熱時間、皮疹消褪時間、控制驚顫時間、腦膜刺激征
消失時間、住院天數的比較(d,x±s)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3組治療效果的比較
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80%,無效率為20%,普通劑量組的治療有效率為86%,無效率為14%,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大劑量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6%,無效率為4%,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3組治療效果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近幾年來,我國手足口病的發(fā)病人數逐漸增多,但大多數為普通病例,少數可進展為重癥病例。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為手足口病重癥病例,目前尚無特效療法,其發(fā)病機制也尚未完全闡明。有研究顯示,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的IgG水平降低,影響其免疫功能[5-6]。
靜脈用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為IgG,靜脈注射后能迅速提高人體血液的IgG 水平,其含有針對多種病原微生物的中和抗體,在手足口病的臨床治療中可能具有一定應用價值[7]。不管是原衛(wèi)生部頒布的《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08年版還是2010年版,均提出使用靜脈用免疫球蛋白,提示靜脈用免疫球蛋白在手足口病的治療中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采用不同劑量靜脈用免疫球蛋白及護理干預治療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結果顯示普通劑量組在退熱天數、控制驚顫時間、腦膜刺激征消失時間、住院天數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80%,無效率為20%,普通劑量組的治療有效率為84%,無效率為1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普通劑量的靜脈用免疫球蛋白對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的療效不佳。大劑量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6%,無效率為4%,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大劑量的靜脈用免疫球蛋白有較好療效,這與國內相關文獻報道相似[8-9]。大劑量靜脈用免疫球蛋白治療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的機制可能為:①可大量補充含有針對多種病原微生物的IgG抗體,阻斷病毒復制、病毒擴散;②可通過免疫調節(jié)作用,調節(jié)炎癥介質,抑制炎癥反應;③激活補體,促進細胞吞噬功能,有利于病毒的清除;④大劑量靜脈用免疫球蛋白還可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病毒抗體,緩解高濃度病毒血癥對機體的損傷;⑤IgG抗體還可以進入神經組織,中和腦內病毒抗原與其釋放的有害物質,減少脫髓鞘的程度[10-11]。
綜上所述,大劑量丙種球蛋白及護理干預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具有明顯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衛(wèi)平.兒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07.
[2] 衛(wèi)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版)[J].國際呼吸雜志,2010,30(24):1473-1475.
[3] 鄒衛(wèi)紅,羅雪梅,鐘春蘭,等.60例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的治療和護理[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2,32(2):311-312.
[4] 鄭焱,彭劍雄,張麗,等.丙種免疫球蛋白治療重癥手足口病的療效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7):53-54.
[5] 王文丹.小兒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與超敏C反應蛋白的臨床檢測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34(1):44.
[6] 段炤,林智平,徐漢云,等.手足口病患兒免疫功能臨床研究[J].江西醫(yī)藥,2012,36(7):913-915.
[7] Wang SM,Liu CC.Enterovirus 71:epidemiology,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J].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2009,7(6):735-742.
[8] 許景懷.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PH4)聯合甲潑尼龍琥珀酸鈉佐治手足口病神經系統(tǒng)受累期療效觀察[J].江西醫(yī)藥,2014,49(2):162-163.
[9] 熊燕.早期靜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重癥手足口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2,50(8):134-135.
[10] 于永鋒,初靈芝.不同劑量靜脈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療重癥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療效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3,9(2):209-211.
[11] 曹瑞源,韓劍峰,秦鄂德,等.重癥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治療的機理探討[J].生物工程學報,2011,50(8):712-716.
(收稿日期:2014-08-25 本文編輯:祁海文)
本研究采用不同劑量靜脈用免疫球蛋白及護理干預治療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結果顯示普通劑量組在退熱天數、控制驚顫時間、腦膜刺激征消失時間、住院天數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80%,無效率為20%,普通劑量組的治療有效率為84%,無效率為1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普通劑量的靜脈用免疫球蛋白對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的療效不佳。大劑量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6%,無效率為4%,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大劑量的靜脈用免疫球蛋白有較好療效,這與國內相關文獻報道相似[8-9]。大劑量靜脈用免疫球蛋白治療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的機制可能為:①可大量補充含有針對多種病原微生物的IgG抗體,阻斷病毒復制、病毒擴散;②可通過免疫調節(jié)作用,調節(jié)炎癥介質,抑制炎癥反應;③激活補體,促進細胞吞噬功能,有利于病毒的清除;④大劑量靜脈用免疫球蛋白還可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病毒抗體,緩解高濃度病毒血癥對機體的損傷;⑤IgG抗體還可以進入神經組織,中和腦內病毒抗原與其釋放的有害物質,減少脫髓鞘的程度[10-11]。
綜上所述,大劑量丙種球蛋白及護理干預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具有明顯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衛(wèi)平.兒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07.
[2] 衛(wèi)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版)[J].國際呼吸雜志,2010,30(24):1473-1475.
[3] 鄒衛(wèi)紅,羅雪梅,鐘春蘭,等.60例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的治療和護理[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2,32(2):311-312.
[4] 鄭焱,彭劍雄,張麗,等.丙種免疫球蛋白治療重癥手足口病的療效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7):53-54.
[5] 王文丹.小兒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與超敏C反應蛋白的臨床檢測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34(1):44.
[6] 段炤,林智平,徐漢云,等.手足口病患兒免疫功能臨床研究[J].江西醫(yī)藥,2012,36(7):913-915.
[7] Wang SM,Liu CC.Enterovirus 71:epidemiology,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J].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2009,7(6):735-742.
[8] 許景懷.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PH4)聯合甲潑尼龍琥珀酸鈉佐治手足口病神經系統(tǒng)受累期療效觀察[J].江西醫(yī)藥,2014,49(2):162-163.
[9] 熊燕.早期靜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重癥手足口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2,50(8):134-135.
[10] 于永鋒,初靈芝.不同劑量靜脈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療重癥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療效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3,9(2):209-211.
[11] 曹瑞源,韓劍峰,秦鄂德,等.重癥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治療的機理探討[J].生物工程學報,2011,50(8):712-716.
(收稿日期:2014-08-25 本文編輯:祁海文)
本研究采用不同劑量靜脈用免疫球蛋白及護理干預治療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結果顯示普通劑量組在退熱天數、控制驚顫時間、腦膜刺激征消失時間、住院天數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80%,無效率為20%,普通劑量組的治療有效率為84%,無效率為1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普通劑量的靜脈用免疫球蛋白對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的療效不佳。大劑量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6%,無效率為4%,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大劑量的靜脈用免疫球蛋白有較好療效,這與國內相關文獻報道相似[8-9]。大劑量靜脈用免疫球蛋白治療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的機制可能為:①可大量補充含有針對多種病原微生物的IgG抗體,阻斷病毒復制、病毒擴散;②可通過免疫調節(jié)作用,調節(jié)炎癥介質,抑制炎癥反應;③激活補體,促進細胞吞噬功能,有利于病毒的清除;④大劑量靜脈用免疫球蛋白還可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病毒抗體,緩解高濃度病毒血癥對機體的損傷;⑤IgG抗體還可以進入神經組織,中和腦內病毒抗原與其釋放的有害物質,減少脫髓鞘的程度[10-11]。
綜上所述,大劑量丙種球蛋白及護理干預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具有明顯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衛(wèi)平.兒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07.
[2] 衛(wèi)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版)[J].國際呼吸雜志,2010,30(24):1473-1475.
[3] 鄒衛(wèi)紅,羅雪梅,鐘春蘭,等.60例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的治療和護理[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2,32(2):311-312.
[4] 鄭焱,彭劍雄,張麗,等.丙種免疫球蛋白治療重癥手足口病的療效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7):53-54.
[5] 王文丹.小兒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與超敏C反應蛋白的臨床檢測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34(1):44.
[6] 段炤,林智平,徐漢云,等.手足口病患兒免疫功能臨床研究[J].江西醫(yī)藥,2012,36(7):913-915.
[7] Wang SM,Liu CC.Enterovirus 71:epidemiology,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J].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2009,7(6):735-742.
[8] 許景懷.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PH4)聯合甲潑尼龍琥珀酸鈉佐治手足口病神經系統(tǒng)受累期療效觀察[J].江西醫(yī)藥,2014,49(2):162-163.
[9] 熊燕.早期靜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重癥手足口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2,50(8):134-135.
[10] 于永鋒,初靈芝.不同劑量靜脈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療重癥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療效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3,9(2):209-211.
[11] 曹瑞源,韓劍峰,秦鄂德,等.重癥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治療的機理探討[J].生物工程學報,2011,50(8):712-716.
(收稿日期:2014-08-25 本文編輯: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