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德芳
錢文忠教授在一次演講中呼吁:教育,請別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憑什么對注定將要接替我們的子孫讓步?可我們卻在不斷讓步,為自己找理由,為孩子開脫,說什么“不勉強他學,也不勉強他不學,只能給他愛”,真愛孩子的人,誰可以這么瀟灑?
我們講快樂教育,對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勵、表揚,一點挫折都接受不了。那么,懲戒呢?教育可以沒有懲戒手段嗎?單憑鼓勵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這是不言而喻的。
英國議院通過一條法規(guī),允許教師在歷經勸告無效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地揍不遵守紀律的學生。新加坡中小學教室后面墻上經常懸著一把戒尺,孩子表現不好,兩個老師在場的時候可以打三下手心,這也是我們傳統教育里一直都少不掉的。盡管今天我們不能再動手了,但起碼的嚴厲應該有,也可以有。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必須管教、必須懲戒,必須讓他知道教育絕不僅僅是快樂,學習絕不僅僅是快樂。我們有必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必然要付出代價。如果一味地孩子進一步,社會讓一步;孩子進一步,老師讓一步;孩子進一步,家長讓一步,這已經過了該有的度,自然鮮有懂知識、受委屈、懂擔當的一代人。我們對孩子沒有一些控制、抑制、約束,一味以愛的名義對他們讓步,這樣的教育是沒有希望的。
美國音樂家喬安妮·李普曼回憶她的音樂老師時說:K老師以嚴厲著稱。在他的督促下我們瘋狂練習,練到手指流血;他會憤怒地叫我們白癡;首席小提琴手拉錯了一個音節(jié),他會讓整個樂隊停下來,當場質問那個人是不是聾了;為了糾正錯誤的姿勢,他用鉛筆戳我們的胳膊和手。我一直都記得K老師的壞脾氣,從沒想到他40多年的教學生涯如此成功,在他的學生中不乏知名音樂家,還有的在法律、學術界和醫(yī)學界頗有建樹。
過去幾十年,善待學生的理念一直主導著美國的教育者,教師在教學中主要起鼓勵和協助作用。如今,人們發(fā)現美國學生在學習上不如其他國家,開始思考美國教育到底哪里出錯了?K老師到底做對了什么?從中可以學到什么?也許就是所謂的老式教育——真正的專業(yè)技能需要至少1萬個小時的練習,也需要教師給予有建設性的,甚至是痛苦的反饋,蓄意批評和挑錯能推動學生進步。桃李芬芳的老師對學生都無一例外地十分嚴格,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都是在奮力工作和循規(guī)蹈矩的步驟之后,才會實現頓悟和突破。童年經歷適度的壓力,會讓人的承受能力更強。
“玉不琢,不成器?!焙⒆訜o疑需要敲打、錘煉和修理,除非你不想讓他成人,否則還要教育干什么?讓他自顧自地瘋長得了??墒?,我們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國式的自由,又要中國式的寵愛,卻沒有美國孩子的主動,又失去了中國傳統的孝道。這批孩子進入社會后,既要美國式的公司福利,又要中國式的“鐵飯碗”,卻沒有美國員工的自律和中國傳統的忠誠。從小討價還價,長大后失去原則,該講情的時候講理,該講理的時候說情。這是否源于我們過多地在教育中缺失理性地讓步?
教育需要磨合、妥協和讓步,但一味地讓步就意味著放棄,因此教育更需要不越雷池的堅定、從不放手的堅持和相依相伴的守望,我們不要輕易向社會讓步,不要輕易向我們的孩子讓步,也不要輕易向家長讓步。我們這個社會要賦予校長、教師更大的權力、更高的榮譽、更好的待遇,但是也應該賦予他們更大的責任,這樣也許才會有富于希望的教育。
責任編輯:晏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