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年輕的一線教師,我并沒有體會到年輕的優(yōu)勢,一直存在“思想老舊”的教學觀念,根據(jù)自己對“三位一體”教學改革膚淺的理解,有賴于同仁們對我的不斷提點,還有學生課堂上靈動的思維,我喟然長嘆:課改勢在必行,理念付諸行動!
關鍵詞:教學觀念;三位一體;小講師;主體地位
我國課改從2001年至2005年一直是在思想上有所突破,而2005年秋最終解決了新舊教材并存的問題,才在課堂上真正地開始實施課改理念。而最初懵懂的我,把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實踐一直認為是“兩張皮”,作為年輕的一線教師,我并沒有體會到年輕的優(yōu)勢,一直存在“思想老舊”的教學觀念,所以面對學校全面展開的“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我是憂之嘆之憐之恨之!
第一堂課前準備時的彷徨還沒有退去,就迎來了校長和主任的聽課指導,這對課改路上本來就迷茫的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看著其他教師小組教學模式搞得有聲有色,我真的是“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伴著感嘆、伴著忐忑,漸漸的我從大家的課改教學中也看到了渺茫的希望,根據(jù)自己對“三位一體”教學改革膚淺的理解,有賴于同仁們對我的不斷提點,還有學生課堂上靈動的思維,我喟然長嘆:課改勢在必行,理念付諸行動!
在教學實踐中,對《氓》這首詩歌的設計與教學,我想用以下幾點來概括:
1.尊重文本?,F(xiàn)在的孩子急功近利,平時閱讀中很難靜下心來思考,作為一名老師,我要帶領學生去“傾聽”兩千多年前的聲音,不斷把學生帶入一個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間,使學生置身于兩千年前的時代,用從前的思想感情和認知感受及理解詩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經(jīng)歷,并在此基礎上發(fā)現(xiàn)文本本身的美。
2.尊重學生角色“小講師”的教學主體性。作為一名老師,不必拘泥在某種教學模式或理論中,我們允許根據(jù)學生對文本獨立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解讀文本,允許學生獨立地組織語文教學,但我們要高屋建瓴,把握文本解讀的方向,并用最大容量的文學文化內(nèi)涵充實自己的課堂,上出點學術味道的課,逐步引導學生進入學術研討的氛圍,而不是進行無效的甚至是沒有意義的研究討論。
3.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只有充分尊重文本和小講師的教學主體性之后,才能正確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體地位的始終是學生。全部的語文教學活動都必須落實到學生的“學”上,只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才能最終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教學中,我努力用豐厚的文學文化內(nèi)涵充實課堂,同時也努力將我的課堂探究的有點學術品味,啟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同情與悲憫情懷。
比如,在《氓》的內(nèi)容分析的后面環(huán)節(jié),我設計這樣三個自由選擇的問題:(1)“氓,我想對你說”;(2)賦比興手法在詩歌中的運用;(3)簡析《氓》,根據(jù)題目的難易程度給予每道題相應的分值,研討后形成答案進行展示。
設計另一個環(huán)節(jié)則是班級大討論,探討“女主人公悲劇的原因和現(xiàn)實意義”,目的是引導學生對我們自己現(xiàn)實人生的關照。
這一節(jié)課,應該說以上的主導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得到落實。這是我上這節(jié)課比較滿意的地方。其中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內(nèi)容安排上比較保守,以基礎知識的落實為出發(fā)點,浪費了許多寶貴時間。如果把字音、通假字、古今異義等文言知識點放在研討時,我巡課時的檢查就省去大塊時間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形成文字答案進行展示了。
2.情感的把握上不是十分到位。情與理的處理上,應該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自己感覺是蜻蜓點水,原本的打算是,希望學生通過探究“氓,我想對你說”這個問題,產(chǎn)生對這個弱女子的同情,對男子感情不專一的控訴,以此提升他們情感價值觀。但我的點評語言貧乏,在客觀上這個作用不是很明顯。
一節(jié)課下來需要總結的還有很多,如板書設計、內(nèi)容安排時的順序、多媒體的使用等。懷揣忐忑,我看到的是課改之路前方晨光熹微,回首往事,我又心存疑慮緩步前行,相信在不斷的改進完善的同時,我也在不斷地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在不久的將來,我更希望我的學生是課改的受益者,而我也是課改教學的佼佼者,不知我心中的課改之火何時能夠形成燎原之勢!我
期待!
作者簡介:夏淑紅,女,1984年3月出生,本科,現(xiàn)就職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鄂倫春旗大楊樹二中,研究方向:“少教多學”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探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