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閱讀能力在語文學科中占有較大比重,作為基礎閱讀教學的小學語文,其閱讀教學水平的好壞將關系到孩子在未來語文方面的學習質量和聽課效果。結合實踐工作經(jīng)驗,集中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闡述,并提出合理化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主動性;理解能力;個性化
閱讀教學在語文教育中一直都是重頭戲,不可或缺,這種重要性尤其體現(xiàn)在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因此,怎樣優(yōu)化小學語文的基本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便成為現(xiàn)階段廣大小學語文教育者應該解決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1.帶動相關學科的學習
語文教師在語文授課過程中,不可避免要涉及其他學科知識,
這樣就促進了多學科的橫向聯(lián)系,使原本看似獨立的各類學科,
形成一種綜合式、連通式的學科體系。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可發(fā)現(xiàn),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會帶動自然、歷史等諸多學科的興趣,而自然、歷史等學科又會反過來提高語文閱讀的水平,這樣就形成了一套良好的學習循環(huán)系統(tǒng)。
2.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學生通過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習了大量文章,而這些文章都擁有明確的創(chuàng)作思路及正確的主題,這些正確的價值觀念通過文中主人公的活動傳達給每位學生,學生從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得到啟發(fā),逐漸成為將來他們?yōu)槿颂幨赖脑瓌t。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1.小學語文教學具有被動性的特點
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語文教師明知學生應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但是在實際課堂中仍以自身講解為主,害怕將某個知識點遺漏而影響到各類考試成績,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下只能被動接受。例如,在《小橋流水人家》(人教版五語上冊第八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如果語文教師直接以教材為參考,告訴學生以下將要學習一篇關于故鄉(xiāng)的文章。這時教室內便會出現(xiàn)交頭接耳的現(xiàn)象,一部分學生說:“原來是學習故鄉(xiāng)的文章啊?!边€有的學生說:“早知道就不查什么資料了?!边@樣的課堂導入,既不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與共鳴,也會影響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課堂氣氛也會枯燥無味。
2.無教學目標或教學目標不明確
貫穿整個小學語文閱讀方向的教學目標,對于當前形勢下的語文閱讀學習也是尤其重要的。但是事實上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相對空泛,不夠具體的情況比比皆是。嚴重缺少針對各個年級、不同學生的教學目標,這樣就無法對教學活動起到較好的導向性。
3.淡化、忽視小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的機會不
多,因為語文教師常常會按照自身經(jīng)驗來分析所學文章的感悟和思考,這種由教師包辦的語文閱讀教學,只能達到學生聽懂的目標,嚴重缺少自主思考的過程,影響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不少語文教師從剛開始上課便通過多媒體將本節(jié)課自認為要了解的問題排列在課件當中,這樣學生便不會通讀全文,而只是找到文中問題的對應答案,這樣嚴重影響了其他段落的學習,學生自然無法從整體上把握文章,也無法感知閱讀帶來的樂趣,從而失去了語文閱讀學習的真正意義。在教學中,語文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對文章的感受和理解,更應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來閱讀。
三、基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的改進策略
1.結合新課程改變小學語文教學被動性,體現(xiàn)主動性特點
學生應在課堂學習中占主體地位,通過新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設置“框架化”“板塊化”等的問題,這種問題具有問域廣、答域寬以及思維強度大等諸多特點,諸如“從文章的內容來看,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覺得文章哪句話或者哪一段最精彩?”這種開放性較強的問題,有利于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很樂意表達他們的真實感受。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考慮學生多樣性的思考方式,尊重個體差異性。此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化的發(fā)展過程,當師生進入到文中情景中時,相互之間便會產(chǎn)生交流互動,這時教師就應該根據(jù)課堂內容構建生動的課堂氣氛。例如,當學習到《秦兵馬俑》(人教版四語上冊第十課)這篇文章時,教師可課前先布置學生上網(wǎng)查閱相關資料,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得知她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
界遺產(chǎn)名錄”里有記載。而課中,學生閱讀起來肯定興致勃勃、各抒己見。由于此類文章具有較強的感情色彩,學生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隨之而來真實的愛國情感出來了,我們的教學目標達到了,也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動性。
2.制訂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目標是課堂學習的前進方向,也是判斷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重要標準。設定有效性的教學目標,需要在對語文教材高度把握的前提下進行,注重和“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具體說就是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智力因素融為一體。在實際語文閱讀教學中,務必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的內部聯(lián)系,有目的性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一方面要建立在學生知識、素質等因素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更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語文的運用能力,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不斷發(fā)展。
3.鼓勵學生積極想象,培養(yǎng)個性化閱讀
在課堂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可給出幾個
帶動文章閱讀的中心問題,通過對這幾個問題的思考,引導學生進入文中,進而感受文章內容的整體性,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產(chǎn)生特有的感受,進而形成自己的見解。將想象力滲入語文閱讀教學中,在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實際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進行授課,使所學內容通過生動的畫面、歌曲等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文中語境的理解,從而提高了課堂學習
效率。
綜上所述,在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育階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學習的動力,離不開老師的鼓勵與引導,因此,語文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每位學生的亮點,并通過提供良好的展示平臺,實現(xiàn)同學間的友好交流和自我展示,最終促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得到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于朝暉.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領導的模式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5):6-8.
[2]卡倫·坦珂斯莉.教會學生閱讀[M].王瓊常,古永輝,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101).
[3]邵亞娟.別讓精彩悄悄溜走:對當前課堂二次討論答問教學的反思[J].教育教學論壇,2011(36).
作者簡介:俞新明,男,出生年月:1968.11,大專,就職于廣東省廣州增城市新橋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言和書法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