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麗紅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特別重視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這不僅是教學大綱的要求,更是素質(zhì)教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如何使學生感知作品的自然美,從而逐漸深入體會作品的神韻美,與作者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在發(fā)現(xiàn)美的基礎上,進行美的創(chuàng)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美育滲透。
一、初步感知自然美
1.聲情并茂的范讀
朱光潛說:“美感起于形象直覺?!憋@然感悟作品的自然美,首先從朗讀開始。教師充滿感情、抑揚頓挫的朗讀,可以為學生營造一種情景氛圍,把學生引入作品中,感受作品的音樂美、語言美甚至情感美,得到聽覺的享受。
2.多種形式的自讀
學生帶著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象,用優(yōu)美的聲調(diào),抑揚頓挫地反復朗讀課文,能進入課文情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舒心暢懷地感受作品的美??刹扇《喾N形式,教師要適當給予點撥,讓學生讀得津津有味,讀得興趣盎然。
3.形象逼真的圖片
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自然美之后,教師再利用多媒體出示一些跟作品內(nèi)容相符的圖片。這些栩栩如生的圖片,特別是一些自然風光、山水美圖,學生樂于觀賞,大有一飽眼福、賞心悅目之感,從而得到視覺的享受。
二、深入體會神韻美
當學生有了審美感受,獲得審美愉悅后,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它包括對審美對象真、善、美的識別;對作品逐漸加深的理解,并能給予審美評價,得到新的領悟。這就是從欣賞自然美到神韻美的過程。要讓學生深入體會到神韻美,必須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為主,教師加以引導、啟發(f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品字詞
通過反復朗讀,學生已感知作品的語言美,至于為什么美,就要通過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字詞,理解美的語言,感知課文的美情美意。在《孔乙己》中,動詞運用最為傳神的是“排”與“摸”兩個字。一個“排”字,就在短衣幫面前顯示了孔乙己的闊氣,也寫出他得意炫耀的神情,顯示他的窮酸本相?!懊迸c前文的“排”形成對比,一個“摸”字顯示他的尷尬與無奈,顯示他的窮困潦倒,可笑之極,從而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2.賞句子
引導學生抓住作品中生動形象、概括性極強的句子和點睛之筆去賞析,以此為“入口”,探入課文內(nèi)蘊,感受作者情懷,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從而得到藝術(shù)感染和美的享受。但作品中某些看似平平淡淡的句子往往被忽略。如《荔枝蜜》結(jié)尾有這樣一句:“夢見了自己變成小蜜蜂。”單從表象看,只寫作者做了個夢罷了,如果深層揣摩,前后聯(lián)系,學生在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夢境”,然后進一步理解作者對蜜蜂的喜愛,卒章顯志,贊美勞動人民的情感。這樣就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領悟透徹,學生的語言鑒賞和審美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
3.評形象
美和形象聯(lián)系在一起,離開了形象,就談不上美和美感。特別是鮮明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了作者的褒貶愛憎感情,體現(xiàn)了作者的美學理想。通過評析形象,學生會受到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得到美的熏陶。如《一厘米》,通過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描寫,塑造了一個有強烈正義感、責任感、善良、大度、寬容、有自尊的母親形象。通過分析文中的母親形象,學生的心情得以愉悅,感情得以升華,靈魂得以凈化。
4.析意境
意境美,即作者的主觀情感和客觀事物相結(jié)合而產(chǎn)生的富有立體感的生活畫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聯(lián)想,賞析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感受美的藝術(shù)境界,理解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对狸枠怯洝愤@篇千古傳頌的美文,作者用白描手法,粗筆勾勒出巴陵的勝狀美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這幅圖景大氣磅礴,雄偉壯觀,放眼望去,只見洞庭湖水波瀾壯闊,無邊無際,連莽莽群山,滾滾長江,也被洞庭湖所吞噬,那早晚的陰晴變化,更是神秘莫測,或是陽光燦爛,或是暮色蒼茫,或是暮靄朦朧,或是云霞滿天。
5.感真情
劉熙載說:“作者情生文,斯讀者文生情?!弊髌芬载S富的情感魅力深深地感染著讀者。教師要注重發(fā)掘課文的情感源泉,引導學生的心靈與作者的心靈溝通?!皼]情就沒有詩”,詩詞教學更應以“情致”作為美育的突破口。如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此句直接抒情,詩人把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讓這顆愁心隨著風,和著月,伴著不幸的友人直到夜郎西。這種高尚真摯的友誼激蕩著學生的心,學生被卷進詩的境界中去感受詩情的美。
三、拓展延伸創(chuàng)造美
美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體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其在學習生活中逐步按照美的規(guī)律進行美的創(chuàng)造。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外收集美言美句,學寫美文,舉辦美文朗誦比賽,設計班上的學習園地欄目,對手抄報進行內(nèi)容編輯、排版、封面設計、插圖選配,布置宿舍,提出校園美化建議等。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