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平梅
古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瑰麗的文化遺產(chǎn),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在小學教材中,古詩文教學占較大比例,它們讀起來朗朗上口,不僅使學生開拓美的視野,陶冶美的情操,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能力。在小學階段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將學生領入詩的意境,運用故事法創(chuàng)造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用多媒體教學法體驗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小學生對學習古詩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進行美的感染與熏陶,使古詩文的教學多姿多彩、充滿活力。
一、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的效果大大高于傳統(tǒng)教學,再加上良好的學習情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前提和基礎,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我在教《鄉(xiāng)村四月》時,首先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顯示出《鄉(xiāng)村四月圖》的田野風光;然后指著各個圖片逐一向?qū)W生介紹鄉(xiāng)村四月的秀美風光,把“綠原、白川、子規(guī)、煙雨、采桑養(yǎng)蠶、插秧種田”巧妙串聯(lián),變抽象為具象,使一幅一幅完美的圖畫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學法的指導也在不經(jīng)意中得以強化。
二、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詩意
詩是抒發(fā)詩人的感情,而感情又一定要通過形象構(gòu)成一種意境,然后借助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古詩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師語言的描述是不夠的。只有通過圖畫再現(xiàn)出來,才變得具體可見。
比如我在教《鄉(xiāng)村四月》時,其中我有一部分內(nèi)容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師:同學們,多美的綠遍山原,它與反著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襯,這不就是(生齊讀“綠遍山原白滿川”) 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籠罩在雨里,誰能說說這又是怎樣的雨呢?(課件播放圖片)(生答:蒙蒙細雨) 最妙的是在這如畫般的景色中,還聽到了……(生答:鳥叫聲) 那是怎樣的鳥叫聲呢?(生答:杜鵑) (課件播放杜鵑鳥鳴叫視頻)
通用多媒體播放一幅蒙蒙細雨圖片和杜鵑鳥鳴叫視頻,就能幫助學生輕而易舉地理解并掌握“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的意思,還扎扎實實地進行了說話訓練。因此,巧妙運用多媒體進行古詩教學,易于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進入詩的意境,與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還能更好地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古詩雖然短小,但意境深遠,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回味無窮。在反復的誦讀中,學生對詩的含義會有更深一步的理解。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教學,更能有效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熟讀成誦。
比如我在教《鄉(xiāng)村四月》前,首先讓學生自由讀兩遍古詩,主要是希望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然后指2~3名學生朗讀詩句并相互比較各自朗讀效果,評出朗讀較好的同學,接著再播放視頻朗讀,最后讓全班齊讀古詩。在教《鄉(xiāng)村四月》時,品讀一、二句美景其中我有一部分內(nèi)容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師:同學們,一動一靜的杜鵑煙雨圖已呈現(xiàn)我們面前了,多美喲!讓我們帶著這種美的感覺,一起讀讀這兩句詩吧。(生齊讀)
品讀三、四句,其中我有一部分內(nèi)容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師:同學們,想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人們怎會不開心?(女生讀三、四句),想到“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人們怎會不高興?(男生讀三、四句)想到那將是沉甸甸的收獲,人們怎會不興奮?(全班齊讀三、四句)
師:同學們,讓我們看著這畫面,當一回詩人,一起來吟誦這首《鄉(xiāng)村四月》。(出示圖片并配樂背誦)
四、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只要單擊鼠標,就能在短時間里使學生看到清晰的畫面、逼真的視頻、動聽的音樂,還能贏得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果。在一節(jié)課中,既完成了詩句朗讀、理解、背誦和默寫,又對學生進行了作者簡介、詩句評析。使學生提高了朗讀水平,增強了審美情趣,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學生對作家、作品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由此可見,運用多媒體進行古詩教學,不僅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而且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與效果。(作者單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qū)石洲小學)
責任編輯:劉偉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