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摘 要】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有選擇地閱讀課外書籍,提高閱讀品味和閱讀效率。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必須找出學生在課外閱讀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從閱讀意識、閱讀態(tài)度和閱讀方法上端正學生的閱讀行為,使得課外閱讀能夠長期落實,讓書籍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方法論
語文教師往往建議學生重視課外閱讀活動,達到增加知識儲備,豐富文學涵養(yǎng)的目的。然而,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僅僅是口頭的倡導并不能夠讓學生對課外閱讀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少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寥寥;一些學生敷衍的閱讀態(tài)度直接影響了閱讀效果;也有部分學生面對汗牛充棟的書籍不知如何選擇。因此,筆者建議初中語文教師開展適當?shù)恼n外閱讀教學工作,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真正獲得課外閱讀的樂趣和益處。
一、與教材相聯(lián)動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課文都選自中外名家名篇,無論是從藝術(shù)風格、思想境界以及語言特色等方面都足以成為學生學習和模仿的經(jīng)典范例。而且,教師在課文的教學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有自己的感悟心得。因此,筆者建議對教師在向?qū)W生推薦閱讀書籍時,可以以教材為基礎(chǔ),向外發(fā)散,給學生指出大致的閱讀方向,使得學生能夠選擇對自己有益的書籍。
例如:蘇教版語文課本中選入了冰心的詩歌,短小清新、自然純真的風格與初中生那天真直率的少年心性相投和,自然會受到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同時,教師可以向?qū)W生們推薦冰心的小詩集《繁星春水》,借助這四篇詩歌給學生帶來的美好印象,鼓勵他們繼續(xù)進行拓展閱讀,從而對冰心的藝術(shù)風格以及在詩歌中傾注的脈脈溫情有所感悟。
此外,教材的“名著推薦與閱讀環(huán)節(jié)”也向?qū)W生介紹了不少經(jīng)典著作,如《西游記》、《湯姆索亞歷險記》、《格列佛游記》、《水滸傳》等等。這些書籍在內(nèi)容上引人入勝,語言風格上或簡潔、或優(yōu)美,用語規(guī)范、描寫得當,也非常適合學生閱讀。教師可以提醒學生適當?shù)刈⒁膺@些名著,通過一些章節(jié)的試讀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懂得如何以好書為師,與經(jīng)典為友。
二、指導學生閱讀方法
有了閱讀目標,還應注意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有的學生過分追求故事情節(jié),看不懂的地方就囫圇吞棗甚至直接跳過,忽略了課外書的文學性和思想性,閱讀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所以,教師可以傳授學生一些閱讀方法來糾正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例如:
1.好書三讀:課外書籍既有清新自然的現(xiàn)代詩歌;也有雅致古典的傳統(tǒng)詞曲;當然也少不了不同篇幅的小說。因此,筆者建議教會學生根據(jù)書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果是詩詞閱讀,那么學生可以盡情地朗讀出來,根據(jù)自己的體悟?qū)⒏星槿谌氲嚼收b中,做到聲情并茂。這樣一來,既可以全身心地感受到詩歌的情境美;也能夠體會到詩歌在音韻上具備的獨特魅力。
面對小說,學生則不妨選擇先瀏覽后精讀的方式。因為小說的情節(jié)性特質(zhì),不少學生對故事的進展十分好奇,如《西游記》、《水滸傳》等書籍,學生可以先盡情地閱讀精彩的故事,遇到不認識的生僻字詞或者不理解的字句,只要不影響整體情節(jié),都可以標記下直接跳過。等到全書閱讀完畢,再把自己標記過的部分和精彩的章節(jié)進行精讀。這種二次閱讀法既維持了學生對故事的熱情,也保障了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
2.筆記法:筆者一直對自己的學生強調(diào):“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弊龉P記能夠幫助學生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方便學生對知識的重溫。因此,教師一定要敦促學生養(yǎng)成多翻書、勤動筆的好習慣。
以《朝花夕拾》為例:作為一本經(jīng)典回憶散文集,它既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樣文筆優(yōu)美的童年回憶;也有《藤野先生》這種平淡真味的師生情懷;還有《狗?貓?鼠》這樣意味深長的銳利詞鋒。因此,學生在做讀書筆記時除了摘抄一些語言優(yōu)美的句子,更重要的是對文章言語之外的思想內(nèi)涵進行品讀,寫下自己的讀書心得或者疑問。
簡言之,閱讀教師也要根據(jù)學生的個人愛好、接受能力進行因材施教。只要堅持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閱讀,就一定能夠事半功倍,充分發(fā)揮課外閱讀的價值。
三、舉辦閱讀交流活動
除了教會學生怎樣閱讀,教師需要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明白:閱讀不止是一項需要反復讀、不停寫的辛苦瑣碎的工程,它是一件人生樂事,是一項使人獲得身心愉悅的有益活動,讓學生真誠地投入到課外閱讀之中。而舉辦一些輕松的閱讀活動恰恰能夠幫助學生形成以上認知。
例如,筆者曾經(jīng)舉辦過閱讀分享會活動,讓學生一起分享閱讀《西游記》的感受。有的學生展示了自己的閱讀筆記,對《西游記》中精彩的打斗場景摘錄得特別多,認為作者的動作描寫非常傳神,不同的妖精動作不同、形態(tài)各異,使得形象栩栩如生;有的學生則對孫悟空在花果山的自由自在印象深刻,對天庭的人情冷暖做了剖析總結(jié)了孫悟空大鬧天空的原因;還有一位學生甚至根據(jù)書本的描述自己為取經(jīng)四人分別畫了一副人物肖像。
筆者認為學生不同的做法、觀念這都是喜愛閱讀、分享閱讀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通過熱情的交流還能使學生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與他人的觀念交流,分析他人的觀察角度,從而加深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同樣,交流使得學生發(fā)現(xiàn)相互之間對作品閱讀的共同愛好,能夠產(chǎn)生相互鼓勵的催化作用,讓學生帶著分享和交流的喜悅再一次投入到閱讀當中,并且能夠借鑒他人的觀念加深自己的理解,進一步豐富自己的閱讀收獲。
總而言之,課外閱讀教學承擔著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利于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職責。相信通過教師的合理指導,一定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提升閱讀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陳國富.初中語文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校長閱刊,2007年第12期
[2]徐永紅.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與思考[J].文學教育(上),2012年第11期
[3]鄧春燕.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探微[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