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瑤 樊小西 趙新源
摘 要:針對目前國內造型與藝術設計實驗中心重設備,輕管理的不足,運用TRIZ理論對造型與藝術設計實驗中心管理進行優(yōu)化,所管理的造型與藝術設計實驗中心在有限的實驗設備器材條件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教學實踐功能,開發(fā)新的藝術工藝和創(chuàng)作手段,推動藝術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
關鍵詞:TRIZ;創(chuàng)新管理;造型與藝術設計
0 引言
目前,現代社會進入了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這對以前衛(wèi)著稱的造型和藝術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全面迎接信息時代,為了構建以掌握高科技為主要手段,注重現代技術的藝術教育體系、迅速提高現代產品造型、環(huán)境藝術和展示行業(yè)的設計教育水平,許多高校藝術設計學科已經建立了現代造型與藝術設計實驗室,全面促進和發(fā)展該專業(yè)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本科教育的科研水準。但是隨著眾多造型與藝術設計實驗中心的建立,實驗室重設備器材,輕管理的不足也暴露出來。傳統(tǒng)的實驗室管理方法包括行政方法、經濟方法、制度方法和教育方法四類,目前高校主要采用的是制度管理和教育管理相結合的兩種方法,這些管理方法對于物理、化學等工科實驗室非常有效,但是對于以創(chuàng)新為主要宗旨的造型與藝術設計實驗中心,這種管理方法更多的限制了學生與老師的創(chuàng)造力,使得靈感扼殺在搖籃中。TRIZ作為一套以人為導向的知識系統(tǒng)之系統(tǒng)化創(chuàng)新問題解決方法,不但在技術領域如魚得水,發(fā)揮其引導技術人員創(chuàng)新的作用,在非技術的管理領域,TRIZ同樣利用其分析工具和思維方式,提出一套應用于管理創(chuàng)新的思路,解決和優(yōu)化實驗室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TRIZ創(chuàng)新理論簡介
1.1 什么是TRIZ
TRIZ是前蘇聯科學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S.Altshuler)依據世界上著名的發(fā)明,研究了消除沖突的方法,他提出了消除沖突的發(fā)明原理,建立了消除沖突的基于知識的邏輯方法,這些方法包括發(fā)明原理(InventivePrinciples)、發(fā)明問題解決算法(ARIZ,AlgorithmforInventiveProblemSolving)及標準解(TRIZStandardTechniques)。在利用TRIZ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設計者首先將待設計的產品表達成為TRIZ問題,然后利用TRIZ中的工具,如發(fā)明原理、標準解等,求出該TRIZ問題的普適解或稱模擬解(Analogoussolution);最后設計者在把該解轉化為領域的解或特解。
1.2 TRIZ解決問題主要方法和流程
TRIZ的問題模型共有四種形式:技術矛盾、物理矛盾、物質-場問題、知識使能問題。與此相對應,TRIZ的工具也有四種:矛盾矩陣、分離原理、知識與效應庫和標準解系統(tǒng)。對于一些復雜的、無法直接用以上工具解決的問題,TRIZ提供了一套解決問題的流程和算法——發(fā)明問題解決算法(ARIZ)。經過長期實踐,可以總結出一套發(fā)明問題解決的流程如下圖所示:
1.3 目前國內外對TRIZ應用與管理的研究現狀
Bath大學的Darrell Mann教授早在1999年就嘗試用TRIZ方法解決大規(guī)模定制的矛盾問題,并給出例證,2004年,其又在分析40個創(chuàng)新原則在管理問題上的使用頻率,創(chuàng)新地提出了針對管理的31個管理參數。Jun Zhang等學者做了TRIZ理論在新服務發(fā)展(NSD)方面的研究,證明了應用TRIZ理論不僅是解決技術問題,同樣可以解決服務管理問題。華中科技大學唐中君、陳榮秋以TRIZ的物場模型,提出了生產方式創(chuàng)新模型。河北工業(yè)大學的徐曼等人在2005年提出了將管理的隊形劃分為兩類系統(tǒng),設計了矛盾矩陣和管理職能的結合。西安交通大學的井輝等人為在TRIZ中,共有76跳標準沖突和48條原理可供應用,在分析復雜管理問題時,可以以這些標準和原理,解決復雜管理問題。
2 九問式TRIZ應用管理引導地圖
TRIZ作為一個較為成熟的系統(tǒng),系統(tǒng)內擁有多個工具解決不同問題,但是這些TRIZ工具的選擇卻很有技巧性,如果用復雜的工具去解決較為簡答的管理問題,用簡單的統(tǒng)計解決復雜的管理問題,則適得其反。所以,如何選擇合適的TRIZ工具解決管理問題,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四川大學造型與藝術設計實驗中心的教職工通過研究了大量TRIZ應用于管理的案例,在對TRIZ每種方法進行詳細的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九問式TRIZ應用管理引導地圖管理問題引導系統(tǒng),如下圖所示:
圖中問題如下所示:問題:1)是否是對新事物的管理。2)管理目的是否明確。3)是否僅對已有管理作簡單改進和仿制。4)在管理目的中是否有明顯的限制條件。5)是否在同一個領域內。6)是否有明顯的矛盾沖突。7)是否在同一個學科內。8)能否將管理系統(tǒng)表示為2個關聯物體,能用物場分析。9)是否需要一個其他領域的相似的管理方法解決問題。按照這個管理問題引導系統(tǒng),根據具體問題的答案進行選擇,最終會找到合適的TRIZ工具完成管理。
3 造型與藝術設計實驗中心創(chuàng)新管理
3.1 造型與藝術設計實驗中心管理目標
在有限的實驗室建筑面積和實驗設備條件下,最大限度的整合實驗管理、教學管理、科研管理、報告及展示管理等不同的管理,使得實驗室在這種管理下,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實驗室教學實踐功能,同時使得學生在這種管理下,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發(fā)散其創(chuàng)新思維,開發(fā)新的藝術工藝和創(chuàng)作手段,推動藝術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在實際管理中,出現了一個較為明顯的問題:實驗室部分實驗項目涉及多學科多領域的交叉知識,而這些實驗項目又分屬不同的專業(yè),同時實驗管理與、教學管理、科研管理、報告及展示管理又有較大差異,現有實驗室教職工人員無法做到全面管理,如若招聘更多具備相關專業(yè)知識的教職工,又會造成巨大的人力浪費。
3.2 應用TRIZ理論解決問題
第一,按照圖2引導,1)是否是對新事物的管理——是。2)管理目的是否明確——是。3)在管理目的中是否有明顯的限制條件——沒有。4)是否在同一個領域內——是。5)是否有明顯的矛盾沖突—是。最終選擇矛盾分析來解決問題。
第二,根據矛盾分析解決問題流程:
(1)確定工程參數:現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造型與藝術設計實驗中心內部實驗管理、教學管理、科研管理、報告及展示管理冗余復雜,相互之間聯系不大,這是欲改善的特性,對應到39個通用管理參數中選擇“5,企業(yè)某部分聯系的緊密性”。如若招聘更多具備相關專業(yè)知識的教職工,進行全面管理,又會造成巨大的人力浪費,這是會惡化的特性,對應到39個通用管理參數中選擇,選擇“23,不合理的浪費與損失”。
(2)查找阿奇舒勒矛盾矩陣需要改善的參數:5,企業(yè)某部分聯系的緊密性。導致惡化的參數:23,不合理的浪費與損失。查找沖突矩陣,如表1所示:
(3)發(fā)明原理分析和應用:對發(fā)明原理2、10、35、39進行分析,排除發(fā)明原理10、35、39,采用發(fā)明原理2,抽出:僅將系統(tǒng)需要之一部分、一些性質或部分特征抽取出來。將每個實驗室需要的主要專業(yè)知識提出,同時將教學需求、科研需求、報告及展示需求的各主要需求提出,對這些需求項進行提取,選取滿足這些需求項的教職工對造型與藝術設計實驗中心進行全面管理,同時組建學生志愿者隊伍,要求學生至少滿足抽出的大部分需求,輔助教師進行實驗準備,教學輔助等工作,發(fā)揮學生的潛能。
4 結束語
通過TRIZ理論對造型與藝術設計實驗中心進行創(chuàng)新管理,所管理的造型與藝術設計實驗中心在有限的實驗設備器材條件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教學實踐功能,開發(fā)新的藝術工藝和創(chuàng)作手段,推動藝術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檀潤華.發(fā)明問題解決理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2] 檀潤華.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若干問題研究進展[J].機械工程學報,2003,39(9):11-16.
[3] 鄭稱德.TRIZ的產生及其理論體系[D].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1):67-71.
[4] 王舜,石巍.試論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機制的優(yōu)化[D].科學管理研究,2004(6):23-27.
[5] 毛蘊詩,汪建成.基于產品升級的自主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D].管理世界,2006(5):11-14.
[6] 李德玲.經濟全球化下高技術服務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戰(zhàn)略探析[D].中國科技論壇,2005(6):6-9.
[7] 程文亮,程志華,張東生.基于TRIZ的管理創(chuàng)新體系框架研究[D].科技管理研究,2011(2):33-36.
[8] 丁俊武,韓玉啟,周梅.TRIZ技術系統(tǒng)演化理論及其應用研究[D].科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5):44-49.
[9] 徐曼,袁媛,張東升.基于TRIZ的管理創(chuàng)新方法研究[D].科學研究,2005(12):56-58.
[10] 井輝,郇志堅.基于TRIZ的復雜管理問題求解模式研究[D].科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11):20-21.
[11] 廖枝平.基于TRIZ的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系統(tǒng)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6(5):35-38.
[12] 趙文燕,張換高.TRIZ在管理流程優(yōu)化中的應用[J].工程設計學報,2008(2):26-28.
[13] Tuominen Matti.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a driver for competitive superiority in marketing channel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tail,2004,14(3):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