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彪
摘要:通過地理案例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的學習,并且能夠切實轉變教學的方法和學習的方法,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并且能夠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從而使整個學科的素養(yǎng)得到提升。同時從中還可以更加準確地把握現在新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并可以從容應對現在的高考發(fā)展趨勢。因此運用地理案例進行教學,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辦法之一。
關鍵詞:高中地理;案例教學;應對技巧
高中地理作為基礎課程之一,也是高考的重要科目,因此有效地提升課堂效率,實現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并形成良好的地理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案例教學方式最為一種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運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文章將以《地球公轉地理意義》這一課程內容為例,具體講解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應對技巧。
1.問題的提出
地理案例教學是先描述一種具體的地理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這種情境下對所列舉的案例進行討論,從而讓學生掌握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引導學生對所列舉的案例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對得出的結論進行總結和歸納,從而使知識更加具體,引導學生從個別推導出一般,從典型的案例中獲得規(guī)律性原理。案例教學是新課程推廣的一大特色,它使得地理教學更加具有生活氣息,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使地理教學更加開放。
《地理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了在進行授課時所需要運用到的案例必須占到課程內容的1/4左右,“原理+案例”這一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高考發(fā)展的趨勢。地理新高考更加注重知識和方法在試題中的實際運用,通過某一個專題實現對學生地理知識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的考察。要求學生能從問題中找出原因,分析各種因素,從而看到本質的規(guī)律。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能力,可以先從案例教學開始引導,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能力,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
2.教學案例分析
2.1《地球公轉地理意義》教學案例分析
2.1.1內容標準
這一課程包括了地球公轉運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特征,并且講解了黃赤交角產生的原理,并解釋了太陽直射點移動的原因和規(guī)律。
2.1.2學習要求
這一課程要求學生了解掌握地球公轉的基礎知識,并且能夠準確描繪出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情況。并根據太陽直射點的變化能夠判斷全球晝夜長短的變化情況,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陽在正午時分的高度變化。能夠準確分析同一緯度地區(qū)不同季節(jié)的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情況,以及不同緯度同一季節(jié)的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情況。學會用辯證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養(yǎng)成事實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
2.1.3教學程序
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地球公轉所產生的變化有所了解,但是對其本質的規(guī)律卻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概念。而地球的運動相對來說比較復雜,需要學生有很強的空間想象能力。而地球的公轉規(guī)律和意義這一課程的知識相對來說更加抽象,因此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會感覺比較吃力。因此教師可以從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入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根據問題總結規(guī)律,從而形成理性的認識。以下將簡單介紹三種方法作為教學的參考:
第一種是圖表講解法。教材中的圖像和文字都是要求學生進行理解掌握的,在學生進行學習時,可以采用空間想象的辦法,配合圖片來加深學生對文字知識的理解,從而使他們對地理知識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印象,對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空間結構和空間聯系有一個完整的概念。但是地球公轉這一課程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抽象,再加上學生之前的地理知識還比較薄弱,部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不高,因此如果僅僅只采用靜態(tài)的圖片和表格來進行抽象知識的講解,要求學生通過空間想象力形成一套地球公轉的模型,實現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于他們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而經過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并不是很好,部分學生對知識依舊似懂非懂。
第二種方法是多媒體展示法。通過多媒體動畫來進行太陽直射點變化的演示,直觀地將地球公轉時的各種變化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樣學生在接受信息時不需要自己進行公轉的模型構建,可以方便他們直接理解相應的知識。但是通過實際教學發(fā)現,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在課堂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對公轉的情況似乎了解的很透徹,但是轉移到實際運用時卻經常出現問題,因此僅僅憑借多媒體教學還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第三種方法是實地演練。選擇一個合適的球體例如籃球來當做地球,在課堂上直接演示地球公轉和太陽直射點變化之間的關系。
在上課之間,先對該節(jié)課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了歸納:第一,要求學生掌握地球公轉的規(guī)律,并能夠演示地球公轉。第二掌握地球公轉的方向、公轉時地軸的姿態(tài)、二分二至日時地球所處的位置。第三掌握產生晝夜變化和太陽正午高度變化的原因和規(guī)律。
在上課之前,在籃球中間畫出赤道,并標出南北兩極,畫出相應的南極圈和北極圈。
在上課時,學生會對籃球產生較大的興趣,而在講解完地球公轉的規(guī)律和意義后,通過籃球的實際演練,并安排學生上臺進行練習,將整個教室的東南西北作為二分二至日的四個點,在要求學生進行公轉演示時,要求其他學生進行觀察,結合書本中的知識進行規(guī)律的總結和歸納,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種教學方法在實際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2.2教學反思
這個教學案例來源于生活,使得地理知識更加貼近實際,學生也會產生濃厚的自我研究的興趣。通過這一案例教學,學生對該課程的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對新的知識進行理解,同時加強了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充分發(fā)揮,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促進了思維的鍛煉,并且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結束語:
高中地理教學的不少知識都是比較抽象的,因此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實現抽象知識的具象化,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理解知識,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并培養(yǎng)他們從案例中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總結歸納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賈遂建.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研究[D].河南大學,2012.
[2]朱春艷.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應用探究[J].學苑教育,2012,22:26.
[3]孫春雷.高中地理案例教學應對技巧[J].考試周刊,2010,39: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