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
中圖分類號:G623.3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0-0037-01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訓練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訓練。它既是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是認識水平的訓練。在這個訓練過程中體現(xiàn)著聽、說、讀、思、寫諸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體現(xiàn)著學生整體素質的高低。學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小學生有著很強的表達欲望,學生們在一起往往有說有笑,滔滔不絕。但與之矛盾的是,作文課上他們卻常??诘鸸P桿,眉頭緊鎖,冥思苦想,下筆艱難,最后不得不涂沫幾筆,敷衍了事。其實,學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會遣詞造句,而是由于我們訓練方法的陳舊、單調,訓練內容的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住了學生的寫作欲望,使他們失去了對作文的興趣。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調動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樣化、綜合性的訓練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寫作空間和氛圍,激發(fā)他們作文的積極性,從而能動地去反映他們多彩的生活。
1.教給學生,解決問題
1.1要處理好作文和生活的關系,豐富學生的生活,開拓寫作源泉。(1)組織學生開展多種課外活動,指導學生深入觀察、教會學生攝取寫作材料。(2)要求學生敏于思考,勤于動筆,教會學生積累寫作材料。(3)靈活命題,切合學生實際,鼓勵學生自由選取寫作材料。
1.2要處理好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學生不能事事實踐,通過閱讀掌握間接實踐的材料是主要的、大量的。讀寫結合,讀是前提,是寫的源泉之一。讀的過程,就是認識事物的過程,就是提高思想水平的過程,也是理解和掌握語言的過程,以及理解和借鑒表達方法的過程。
2.教給學生,處理好語言和思維的關系
人們運用語言進行思維,作文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就是作文的思路。作文之道巧在構思。我們應大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一道題目應允許學生從各方面去構思,學生愿意寫什么,愛好怎么寫,應該由他們自由去決定,教師不必強求一律。給范圍自擬題的作文訓練,用意就在于既讓學生有內容好寫,受范圍約束,又激勵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見,廣泛聯(lián)想,消除作文神秘感,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3.利用課文,讀寫結合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篩選的優(yōu)秀作品,其思維性、藝術性堪稱典范。教師在講讀課文時,要把每一篇都當做范例,從讀和寫的角度剖析,極力講清如何寫的問題。每講完一課,便可抓住單元訓練重點,根據課文特點,指導學生練寫開頭、結尾,寫幾句話、片段、全篇,把讀書和作文統(tǒng)一起來,這就是講讀課文的演化和實踐。 讓學生以課文做樣板,利用課文材料練筆,興趣高,思路廣,有益于消除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心理,從怕作文漸變?yōu)?樂作文"。
4.擴大閱讀面,注重知識積累
捷普洛夫說過:"一個空洞的頭腦是不能進行思維的"。知識面狹窄,沒有一定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學生是不會寫出好作文的。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識的積累為基礎。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讀好書。除了教師推薦好書、規(guī)定讀書數量、安排讀書時間、組織讀書匯報、進行摘抄寫讀書筆記等這些常用的方法外。還可以采用一些新穎的、體現(xiàn)學生主動性與參與性的訓練方法。
5.口頭作文與即興作文的訓練和指導
葉圣陶曾說:"口頭為語,書面為言。文本于語,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兒童語言的發(fā)展是口頭語言先于書面語言。口頭語言是基礎,只有在切實進行口頭訓練的基礎上才能發(fā)展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作文教學應當從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入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即使是高年級,口頭作文仍是一個重要訓練點。說、寫不應分家,由說到寫,說說寫寫,有計劃地進行訓練。許多教師在作文課經常安排先說后寫的訓練步驟。這樣可以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借鑒別人的長處,并從中受到啟發(fā)。而口頭表達中暴露的問題通過師生及時點評,大家可以共同吸取教訓,避免同類問題在作文中重復出現(xiàn)。事實證明,口頭作文的訓練是必要的、有效的。
6.教師評議佳作推薦
按照以上步驟寫下來的文章,已經經過作者自改――同桌互查――小組互批,錯字、別字、語句不通基本上沒有了。批改起來就輕松多了。最后教師要將批改后的作文分類,加以點評、推薦。大部分學生作品不需要單獨指點,只要按類評議即可,少數文章需要課前當面批改,這樣的缺點及不足應在班級強調,以引起廣大學生的注意,避免今后有其他學生再犯類似的錯誤。 對于此次習作的佳作亦要進行評析、請學生在班級范讀并面向全班同學推廣,如有可能就打印成稿,積極組織向校內外報刊、雜志投稿,并給予發(fā)表習作的同學一定的鼓勵。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自然地被廣泛地調動起來了,自信心更足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將日益得到提高。
總之,作文教學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最終就是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也就是會讀、會說、會寫。學好了"三會"作文教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作文教學任重而道遠,將是每一個一線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然好,但若抱著一定要試試自己能力的態(tài)度而死啃硬骨頭,耗時費力,有時還收效甚微。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