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福香
[摘要] 目的 探討系統(tǒng)化護理對于老年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的影響。 方法 將140例患者按入院時間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一般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系統(tǒng)護理。將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以及生存率進行比較。 結果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各階段生存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將系統(tǒng)化護理用于老年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關鍵詞] 系統(tǒng)化護理;老年;糖尿病腎??;血液透析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7-140-03
Systematic nursing in hemodialy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BAI Fuxia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ibin in Sichuan Province, Yibin 64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ystematic nursing in hemodialy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Methods 140 patients according to admission tim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systematic nursing..Adverse reactions and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Survival rate in different stages of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ystematic nursing for hemodialysis of senile diabetic nephropathy,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survival rate.
[Key words] Systematic nursing;Elderly;Diabetic nephropathy;Hemodialysis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癥之一,由于其存在復雜的代謝紊亂,一旦發(fā)展到終末期腎臟病,往往比其他腎臟疾病的治療更加棘手[1-3]。目前,糖尿病腎病預后不理想,血液透析為治療的主要方式,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對患者健康以及安全均構成嚴重威脅。研究表明,該類患者在終末期的病情較重,3年以上的生存率很低[4-5]?;颊叩母鞣N并發(fā)癥均危及其他臟器功能,影響病情發(fā)展[6-8]。要取得較好的療效,不僅需要對癥治療,還需要悉心護理。我院針對該類患者積極開展系統(tǒng)護理研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時間范圍為2012年4月~2013年5月。研究對象為此期間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共計140例。其中男72例,女68例。按隨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觀察組70例,其中男34例,女36例,年齡58~76歲,平均(65.3±3.6)歲,血液透析平均周期為(18.12±5.36)個月;對照組男37例,女33例,年齡59~78歲,平均(63.6±5.3)歲;血液透析平均時長為(18.25±6.12)個月。兩組各70例患者上述資料組間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研究對象均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研究對象均采用系統(tǒng)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其內(nèi)容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危險因素觀測。透析過程中可能發(fā)生感染、出血、溶血、凝血等危險因素,應密切關注。醫(yī)護人員要采取恰當方式,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范,嚴防發(fā)生感染。在對患者輸液時,必須進行仔細核對,防止輸入異型血造成的嚴重后果。用藥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盡力規(guī)避由人為原因導致的危險因素發(fā)生。(2)完善護理制度。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建立并完善相關護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消毒隔離、交接班等。建立制度后,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組別 n 心功能不全 高血壓 透析低血壓 低血糖 腦血管意外 感染
觀察組 70 6(8.6) 14(20.0) 10(14.3) 6(8.6) 4(5.7) 8(11.4)
對照組 70 18(25.7) 28(40.0) 14(20.0) 10(14.3) 10(14.3) 16(22.6)
x2 7.24 6.67 0.80 1.13 2.86 3.22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嚴格按照規(guī)范執(zhí)行。(3)維護治療設備。安排專門人員對治療設備進行管理維護,加強平常管理工作。工作人員要及時排除設備問題尤其是使用過程中發(fā)生的問題。在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時,要備好常用設備以及藥物,保證緊急情況下可以正常使用。(4)強化專業(yè)技能。護理人員要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提升專業(yè)技能,一方面要形成日常護理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另一方面也必須具備搶救患者的能力,可以靈活應對各種突發(fā)狀況,確?;颊呱踩?。(5)注意心理干預。要切實緩解醫(yī)患矛盾,不斷提高人文關懷意識。醫(yī)護人員要加強同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化解患者的緊張以及焦慮等情緒,讓患者和醫(yī)護人員達成醫(yī)患共同的“敵人”是疾病的共識。
1.3 指標觀察
將140例患者的不良反應以及生存率進行記錄、統(tǒng)計分析比較。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運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準確紀錄相關數(shù)據(jù),采用百分數(shù)方式進行表述,運用x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生存率比較
觀察組<1年、1~3年以及>3年的生存率分別為88.6%、57.1%、31.4%,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6%、37.1%、11.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存率比較[n(%)]
組別 n <1年 1~3年 >3年
觀察組 70 62(88.6) 40(57.1) 22(31.4)
對照組 70 48(68.6) 26(37.1) 8(11.4)
x2 8.31 5.62 8.32
P <0.05 <0.05 <0.05
2.2 兩組病例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心功能不全比例為8.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5.7%,高血壓比例為2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0%,P均<0.05;其余類型不良反應組間比較,P均>0.05。兩組總體比較,x2=10.00,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情況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目前已成為終末期腎臟病的第二位原因,是威脅中老年群體糖尿病患者的一個危險因素[9-10]。一般情況下,患者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血液透析[11-12]。采用該方式,可以有效延長糖尿病患者終末期腎功能衰竭后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進行血液透析的對該類患者,一般病程均比較長、病情比較重、其病情相對疾病復雜、死亡率較高。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一方面要積極開展對癥治療,另一方面也要開始正確護理。近年來,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其健康意識相應增強,一般的傳統(tǒng)護理模式已經(jīng)不適應現(xiàn)實需要。對該類患者進行系統(tǒng)護理的要求越來越強烈。目前,系統(tǒng)護理模式已經(jīng)被應用于多個醫(yī)療領域,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我院通過臨床實際研究,并與常規(guī)護理方式進行對比,證實了系統(tǒng)護理對于該類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
本研究采用對比方式對不同護理的效果進行了分析。對照組研究對象均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研究對象均采用系統(tǒng)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在生存率方面,觀察組1年內(nèi)生存者為62例,1~3年為40例,3年以上為22例。而對照組1年內(nèi)生存者為48例,1~3年為26例,3年以上為8例。觀察組<1年、1~3年以及>3年的生存率分別為88.6%、57.1%、31.4%,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6%、37.1%、11.4%,P均<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研究對象的生存率顯著超過對照組。在不良反應方面,觀察組有6例出現(xiàn)心功能不全,對照組則為18例;觀察組有14例出現(xiàn)高血壓,對照組則為28例。上述兩種情況對比差異顯著。其他的不良反應方面,兩組研究對象組件差異不明顯。其余類型不良反應組間比較,P均>0.05。兩組總體比較,x2=10.00,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上述結果表明,應用系統(tǒng)護理方式,可以顯著降低該類患者的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同時也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對于促進患者的康復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許華玲.血液透析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分析及護理管理措施探討[J].求醫(yī)問藥,2012,10(8):109-111.
[2] 劉淑軍.糖尿病腎病老年病人血液透析治療中低血糖的預防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1):215-216-
[3] 馬紅梅,張紅果.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頻發(fā)低血糖的預防及護理[J].當代護士,2010,1(2):84-85.
[4] 張靈絆,陳敏華.血液透析患者醫(yī)院感染的護理管理[M].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8):1623-1624.
[5] 陳美,周國秀,蔡玉琴.健康教育路徑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116-117.
[6] 鄒穎紅.終末期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的臨床特點及護理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2,(29):174-175.
[7] 崔立文,徐金升,白亞玲,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0,32(17):2429-2430.
[8] 丁小強,呂文律,鄒建洲.血液透析患者長期預后及其影響因素[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11,10(3):198-201.
[9] 彭慶,謝于惠,祝衛(wèi)紅,等.強化護理管理模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平衡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9):1549-1551.
[10] 林憬華,呂少芬.進餐時減慢血流量預防高齡血液透析患者中低血壓的發(fā)生[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5):850-851.
[11] 張紅梅,陳璐璐.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相關因素探討[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9):1535-1537.
[12] 黃曉丹,莊妙華.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的護理[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9,3(4):27-28.
(收稿日期:201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