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教育在新課程的實施下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它為基礎教育帶來生機與活力,同時也日益暴露出諸多矛盾和問題。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更應該重視教學理念的改革,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理論生活化,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個體發(fā)展,注重實施素質教育,而且需進一步把數學文化融入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使小學數學課堂更加符合現代化教學趨勢,以獲得高質量的教學成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 教學理念 數學文化
小學數學在義務教育階段是讓小學生初步認識自然規(guī)律、形成理性邏輯思維能力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由于它的推理性、嚴謹性、正確性的特點,可以勾起求知欲望強烈的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很多疑惑,同時數學知識框架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以加強小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在基礎教育改革浪潮中,小學數學的教學改革顯的尤為重要。在新課標下,數學不僅要體現出作為計算工具的一面,更應該展示數學極具魅力的一面,不只是關注學生會算加減乘除的習題,更應該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數學的思維方式,傳統教育模式已經不符合現代教育發(fā)展的方向,許多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提出了很多新觀點,使數學教學更加規(guī)范和科學,但是這種教學改革只局限于解決了教學環(huán)節(jié)上的問題,要真正解決這種現狀,教學改革的本質問題——教學理念的改革就勢在必行。
1 “立足于學生,服務于學生”的教學理念
我國數學教育起步較早,積累了許多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在教育大眾化的進程中,現實的小學數學教育實踐中暴露出不少的問題。數學教育重要體現在教師教的環(huán)節(jié)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對于接受教學的學生來說關注較少,一塊黑板,一本書,一支粉筆就能完成教學任務、“滿堂灌”、“填鴨式”等教學模式屢見不鮮,有素質教育之“形”,無素質教育之“實”,教師只關注書本知識講解,不顧學生個體發(fā)展,忽視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課堂成為教師的獨角戲[1]。教學上仍是運用“英才教育”模式培養(yǎng)學生,加上社會上充斥著各種功利性質的數學輔導,更是加重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埋沒和阻礙學生個性發(fā)展,分數至上、分數決定一切的思想觀念嚴重影響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在新課標下,更加注重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更關注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能力的發(fā)展,激勵學生多樣化、獨立的思維方式,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理念已經不符合這樣的要求,把教師的主講者的身份變?yōu)橹R的引導者,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接受者變?yōu)橹鲃訁⑴c者,注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培養(yǎng)計劃,確定立足于學生,服務于學生的新觀念,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樹立正確的育人觀。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和發(fā)展的主體[2]。
2 “抽象的數學生活化”的教學理念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數學有它本身的“語言”和表達方式,由于小學生理解能力正處于發(fā)展階段,怎么樣讓小學數學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數學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融入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在教學中,出現過這樣一個問題:“用10棵樹,種5行,每行種4棵,該怎么樣的種植?”例如這樣問題既吸引學生的注意,又達到讓學生討論問題和理性思考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渴望。這種生活化不是拋棄數學固有的嚴謹性,而是一種教學理念,讓這種理念指導我們教學,讓學生在生活的點滴中發(fā)現數學、感悟數學,體會數學中濃郁的人文主義精神。
3 “站在文化的角度審視數學”的教學理念
小學是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小學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精神、思想方法、意識等觀念性知識的培養(yǎng),都直接影響到他們個性的全面發(fā)展。
數學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種文化,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對數學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數學文化融入數學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數學之奇妙,從數學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審美的角度感悟數學思想[3]。數學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小動物做計算題的雜耍表演,而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問題,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新課標下,小學階段數學知識內容相對膚淺,但涉及的面較廣,在教學活動中,更應立足于數學文化的熏陶,在數學文化和理性數學的結合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利用數學故事,教學游戲等方法吸引學生注意,拓展和豐富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機會,也可以開展各種活動激發(fā)學生去涉及數學文化知識,如制作數學模型,開展數學文化知識比賽等,讓學生站在文化的角度全局性的思考問題。
新課改的核心是素質教育,使素質教育從“形式”到“實處”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文從教學理念的角度討論了新形式下小學數學教育的改革,教學改革不能只局限于教學方法的改革,應在教學理念和思想上做出突破,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學是服務于學生的理念,把抽象的數學通俗化、生活化,讓數學在真實的生活中得到重現,讓數學在真實的生活中綻放它的“文化魅力”。
參考文獻:
[1]姚世義.淺析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探究與改革[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3.6.
[2]徐仁香.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教學課程改革[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2.2.
[3]榮玲.小學數學文化培養(yǎng)的教育探討[J].淄博師專學報,2008.1.
作者簡介:耿向國(1969-),男,陜西楊凌人,本科,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