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福娟
摘 要:主要解決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探究性課的問題。根據多年的教學經歷,淺談生物探究性實驗的做法和教學體會,以促使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
關鍵詞:生物教學;探究實驗課;初中生物;課堂氣氛
實驗能力,特別是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實現的目標。在新一輪課改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探究性實驗首先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建立新的師生互動關系,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在整個探究實驗中要讓學生親自全面參與實驗的全過程,提出問題,并且尋找問題的答案,去主動獲取知識。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具有嚴謹科學態(tài)度、較強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綜合人才。這是每位生物教師應該努力研究的重要課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摸索了一些經驗,并有較深刻的體會。
一、對教材中同一個實驗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究
現行的初中《生物》教材中所涉及的實驗大都有實驗方法步驟的提示或安排。事實上,教材中所提示的方法不是唯一的,甚至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實驗方案。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大膽實踐摸索,總結出更合理、更新穎的實驗方法。學生可以對教材上某些實驗加以改進,進行探究性的實驗活動。例如,初中生物學(七年級下冊),探究實驗“比較不同的蔬菜或水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教材中利用了維生素C的特性——它的水溶液能夠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并且維生素C溶液越濃,用量越少。實驗要求任選兩種當地常吃的水果或新鮮蔬菜,將蔬菜或水果放到研缽體當中擠壓出汁或用榨汁機榨出汁液。然后將兩種新鮮的汁液分別倒入兩個潔凈干燥的小燒杯中,取兩支潔凈干燥的小試管分別注入同一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2毫升。取一支潔凈干燥的滴管吸取第一種汁液滴入一支小試管中,邊滴邊震蕩邊觀察,直到高錳酸鉀褪去顏色為止,并記錄下汁液的滴數。照相同的方法,測試第二種汁液,并與第一種汁液的滴數進行比較。注意事項是:(1)應當使用同一滴管滴兩種汁液;(2)使用該滴管滴第二種汁液前,要用清水將滴管洗凈,并用吸水紙吸干滴管內外的水分。
實驗前,筆者組織學生對該實驗首先進行了分析,明確實驗目的,準備材料用具,制訂實驗計劃,實施實驗。但是在探究實驗過程中發(fā)現了幾個問題:(1)用研缽或用榨汁機榨取汁液時都存在材料上的浪費,因為2毫升的汁液不宜使用太大的工具來榨取,同時生物實驗室也很少配備像榨汁機這樣不常使用的器具;(2)用滴管吸取汁液滴入小試管時,難以控制汁液滴數的大小和數量,對兩種不同蔬菜或水果汁液的量進行比較,誤差較大;(3)有的水果汁液本身就有很濃重的色彩,如,橘子的橘紅色、番茄的鮮紅色。學生就分辨不清試管里呈現的淡黃色或淡紅色是沒有褪盡的高錳酸鉀顏色,還是水果本身的顏色。針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采用了改進探究實驗方法的做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不拘泥于教材安排的步驟,而是讓學生大膽設想,大膽改進實驗探究過程。學生想出了多種辦法。其中,設計較好的一組是這樣做的:(1)他們選擇了當地人們最愛吃的尖辣椒和本地特產水果——蘋果、梨。(2)榨汁時沒有使用榨汁機,也沒使用研缽,而是選用家庭平時用來壓蒜泥的器具,把水果或蔬菜切成小塊放在里面,用手輕壓汁液就一滴滴壓出來了,壓制2~3毫升汁液干凈利落,快捷方便,既節(jié)省了材料,又解決了實驗室沒有研缽或榨汁機的問題。(3)取兩只潔凈干燥的小試管,分別注入同濃度高錳酸鉀2毫升。吸取第一種汁液滴入盛有高錳酸鉀的試管中,邊滴邊振蕩邊觀察,固定的滴數(5滴或其他數目滴數)。再用同樣的方法向另一盛有高錳酸鉀的試管滴第二種汁液,并且也滴同樣的滴數,觀察高錳酸鉀褪色的反應,通過比較兩個試管高錳酸鉀的褪色反應程度就可以得出結論了。這樣通過對材料用具及試驗方法的改進,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要挖掘學生的潛力,拓寬探究實驗的思路
例如,我們經常看到大白菜、油菜、白蘿卜等蔬菜的葉子上有深綠色的小蟲子,菜葉被小蟲子啃得“千瘡百孔”,這些深綠色的小蟲子就是菜青蟲。菜青蟲是菜粉蝶的幼蟲,我們常會看到油菜、白蘿卜、芥菜等十字花科植物開花的時候,花叢中飛來飛去翅膀上帶黑色花斑的白蝴蝶,這些花白蝴蝶就是菜青蟲的成蟲菜粉蝶。根據這一現象,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很多,例如,菜青蟲吃別的植物葉子么?菜青蟲喜歡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行為嗎?菜粉蝶為什么喜歡在十字花科植物上產卵呢等等。然后各小組針對提出的不同問題作出假設,并制訂自己的探究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實驗。
因為這些問題與生產生活緊密聯系,所探究的問題是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有趣的生物現象。所以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都充滿了好奇和獲取知識的渴望。由對生物現象的好奇到親自試驗探究,再到得出結論,釋疑解惑,整個過程是一個充滿吸引力的過程。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去汲取知識。從實驗觀察到再試驗再觀察,從分析研究到再分析再研究的循環(huán)往復中,學生提高了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fā)區(qū)教師進修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