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大多數(shù)小學生對作文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最簡單的模仿上,即便是初、高中的學生,有的作文也沒有達到新課標所要求的“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有“真實感情”的效果。現(xiàn)在,學生作文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作文的內(nèi)容不真實,即無論是作文的題材方面,還是語言表達方面,都千篇一律,脫離真實生活的氣息。例如,在寫人的文章中,內(nèi)容不是幫助盲人爺爺或腿腳不方便的老奶奶過馬路,就是在路上拾金不昧,當對方要表揚或是詢問名字時,回答都是統(tǒng)一的——“我叫紅領巾”。我們應讓學生習作返璞歸真,讓學生寫真話、抒真情、表實意,使他們在作文中享受到童年的樂趣,找到屬于自己的那片純真的天空。
一、在尊重下激發(fā)習作動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要尊重學生,要從學生的真實情況出發(f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能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學習方法,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需要我們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與學生“商量商量”——這是教育家魏書生在課堂教學中總結出的至理名言。
如某校請了一名作文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來學校講公開課,這位教師首先給全班學生提供了一次當“考官”的機會,即請學生現(xiàn)場出一道作文題目考考教師。學生們商量后,選出了“素質(zhì)”這一抽象的題目,而教師在兩分鐘之內(nèi)就用各種修辭手法擬出了如《美麗的素質(zhì)之花》《這也是種美德》等作文題目。隨后,教師讓學生也對這個題目進行擬題。學生們根據(jù)教師的提示,擬出了如《難!難?》《勿以惡小而為之》《素質(zhì)決定成敗》等題目。然后,教師讓學生相互點評。學生們或是贊揚,或是補充修正,而教師則作為“觀眾”,也是“指導員”。在這個例子中,全班學生都有了表現(xiàn)的機會,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和學生一起商量,這充分體現(xiàn)了“商量商量”的本質(zhì)作用。
二、在閱讀中汲取習作營養(yǎng)
葉圣陶先生曾說:“寫作是怎么一回事?是表達。是要把腦子里所儲存的東西拿出來,讓大家知道,或是用嘴說,或是用筆寫……閱讀又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就像每天吃飯汲取營養(yǎng)一樣,閱讀就是精神上的食糧。寫作和閱讀,表達和吸收,一個是出,由里及外,一個是進,從外及里。在做任何工作時,都需要經(jīng)常做這兩件事?!?/p>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我首先會在學生語言和文字的感悟和積累上做工作。所謂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就是這個道理。其次,我會對學生進行寫作基本技能的訓練。所謂的“訓練”,就是練習并且熟練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因此,在每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我都特別重視學生的讀寫訓練。
如在二年級下冊《找春天》一課中有一句:“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我讓學生們仿寫。學生首先抓住了這一句的特點:這是描寫春天景色的句子,是一個比擬句、疑問句。學生寫出的句子有:“柳樹垂著綠色的枝條,那是春姑娘的辮子吧?”“桃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笑臉吧?”“泉水歡快地跑著,那是春天的腳步吧?”……學生們能寫出這么優(yōu)美的句子,充分地體現(xiàn)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超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將讀寫能力結合,經(jīng)常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練習,學生的習作能力自然就會達到有物可寫、有情可抒的境界。
三、在模仿中感悟母語的優(yōu)美
在小學習作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先模仿,再創(chuàng)作?!胺伦鳌本褪菍W生們最初創(chuàng)作力的體現(xiàn)。課本中的名篇、美文,有的是描寫作者堅強不屈的意志;有的是描寫祖國壯麗的山河;有的是通過一個寓言故事來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是反映深刻的社會現(xiàn)實。這些文章都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個現(xiàn)實并且優(yōu)美的模仿的例子。如小學課文《燕子》和《翠鳥》的語言樸實自然;《白鵝》用擬人的手法描述了白鵝“儼然是一位架子十足的大將軍”等,這些都是學生仿寫的典范。學過課文之后,教師立即指導學生寫作,學生便成功地寫出了如《貓》《小狗》《我喜歡的動物》等文章。總之,對優(yōu)秀的例文進行仿寫,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樂趣。學生由簡單到難,從淺到深,堅持不懈,寫作能力就會獲得較大的提高。
四、在情境中表達真情實感
教師在引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為了喚起學生創(chuàng)作的動情點與沖動點,并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新力,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交流的空間和氛圍,讓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中更加真實地進行創(chuàng)作,從而體現(xiàn)小學生的“遠見卓識”。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加一些體驗生活、走進社會、貼近自然的活動,如組織學生春游,貼近自然;到農(nóng)村基層幫助農(nóng)民勞動,體驗生活;出校門,走進社會,參觀工廠……這些既生動又形象的情境,不僅能為學生提供描寫人、事、物、景的典型材料,又能讓學生深深地體會到自然及生活之美,從而喚起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此外,在參加這些室外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們游戲并學習著,不知不覺中,他們就在歡樂、愜意的氛圍中完成了習作,并且語言生動,內(nèi)容具體。
總而言之,小學生的作文必須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而且這種生活應該是原汁原味、不加雜質(zhì)的。作為教師,我們應讓小學生的作文返璞歸真,找到生活最純真的本質(zhì),達到“我口抒我心”“我手書我口”的境界。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