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鈞
央視舉辦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各省討論高考語文學科分值增加方案。兩樁事情不約而同出現(xiàn)在2013年下半年,這不是偶然的巧合。它起碼表明中國新聞界和教育界已經(jīng)意識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正在被邊緣化的嚴重事實。既然被邊緣化,那就必須進行及時的糾偏匡正。
對于漢字書寫危機,有人進行總結(jié):或歸因于電腦的使用;或歸因于語文教育的體制問題。先說使用電腦,我們獲得了鍵盤的高效,丟失書寫的準確自然在所難免。同理,鋼筆這種書寫工具一出現(xiàn),毛筆書法就被淡化了,因為它已退出實用的領域。而電腦出現(xiàn)以后,人們甚至用打印字替代手書字。目前,若要強調(diào)書法,不管是硬筆還是軟筆,那也是一種提倡罷了。社會全員去重視書法,一無必要,二無條件。能夠有條件實施書法創(chuàng)作,這種人在社會總?cè)丝谥兴急壤吘故俏⒑跗湮⒌?。因為手書字的使用范圍越來越窄,何況現(xiàn)在整個社會為了節(jié)約資源正提倡無紙化辦公。說句不客氣的話,就拿蒞臨中國漢字書寫大會的各位專家來說,你能保證他們個個都書寫正確、個個都書寫優(yōu)美嗎?因此,我覺得不必大驚小怪。書寫工具的改變,自然會帶來一些暫時令人不安的變化,但不會泯滅傳統(tǒng)文化。具體來說,個人的手書能力下降了,但電腦最終會采用嚴謹?shù)姆绞剑ㄈ绺右?guī)范的輸入法)把單音節(jié)漢字和雙音節(jié)以上詞語的書寫規(guī)則繼承下來。要說鍵盤時代輸入漢字會產(chǎn)生錯誤,那它跟過去手書產(chǎn)生錯誤是一個道理:都是草率、粗心造成的。糾錯的辦法只有一個:認真學習輸入規(guī)則。不明此理,我們就會杞人憂天。
說到識字教育,認為傳統(tǒng)的字理教育被功利的符號教育取代,其實這只是語文教育亂象中的冰山一角。語文教育滄桑巨變,的確關乎目前中國基礎教育的體制問題。而要說到教育體制,就不得不說到高考。高考與語文教育的關系,可用一句話形容,那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文革”結(jié)束后的高考成就了新時期的中學語文教育,它讓人們明白了學習知識和掌握能力的重要,可承載著艱巨選拔功能、裝上標準化試卷面孔的語文高考,又逐漸把語文教育牢牢地束縛起來,迫使其慢慢走到今天這種“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尷尬境地。
說實話,只要適齡人口就業(yè)壓力存在,高考選拔功能就無從淡化,我們就一時難以逃避高考的尷尬。為了保證試卷的區(qū)分功能和可操作性,試題的偏難怪在所難免,客觀標準化試題難以舍棄。不難想象,迫不得已的偏難怪一旦與雖易操作但不易考察應試者真實語文能力的客觀標準題型結(jié)合,那會是一個怎樣的怪胎。對廣大考生和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來說,對語文高考可謂愛恨集于一身。說到包括語文在內(nèi)的高考改革,它是一項巨大的社會工程,涉及到公平正義、就業(yè)導向等重大問題,非幾句慷慨激昂的解氣之辭所能解決。
為了增加語文分值,各地在紛紛討論改革方案,集中起來分為兩類:一是降低高考英語分值,二是讓英語退出高考行列。這樣處理的根據(jù)是世界范圍承認的3門核心課程:語文、數(shù)學和科學。然而,在中國入世十幾年,與世界交流越來越頻繁、廣泛、深入的今天,這一改革是利是弊還難以判斷。筆者擔心這會成為一種頭痛醫(yī)頭、矯枉過正、逆時而行的偏激之舉。
其實,平心靜氣之后,倒是很有必要反思語文教育應試化和功利化的弊端。二十幾年來,高考語文主要關注所謂語文能力的考查,而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是以聽說讀寫來貫穿的,換句話講,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以各種不同文體的文章為載體??墒?,古今中外的文章除了難易、風格等不同,它們還能表現(xiàn)出多少不同和差異呢?于是,本來挺有魅力的語文教育,就逐漸淪為一種單一貧乏的教學模式:不提倡學習漢語蘊含的豐富內(nèi)容,只是泛泛地重復所謂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這條主線。試想一下,初中階段與高中階段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能有多大的不同。這勢必會導致教材的體系性和漸進性缺失,進而必然會丟失學科的邏輯性魅力。再者,如果只會上聽說讀寫課,豐富的母語課將會變得貧乏單調(diào),可供學生汲取的知識源泉就會更加枯竭,語文教師的素養(yǎng)和能力也會越來越單一、畸形和退化。一句話,學科教材的邏輯性缺失,教材資源的豐富性淡化,執(zhí)教者功夫不深,語文教育不受歡迎的結(jié)局就在所難免了。
關注母語,找出真正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因子,把它變?yōu)楹霌P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如可否把《三字經(jīng)》《幼學瓊林》《易經(jīng)》等國學著作有序地編成教材。漢字是中國文化之根,它包含的豐富語言信息是一個蔚為大觀的世界,更能體現(xiàn)中國文化傳統(tǒng)。從這一角度說,提倡重視漢字書寫,僅僅是我們胸懷神圣使命邁出的第一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