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雙
摘 要: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是學生追求知識,探索真理過程中帶有情緒性的意向活動。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一直是我們語文老師孜孜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學習興趣;三部曲;激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066-02
大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眰ゴ蟮目茖W家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爆F(xiàn)代的杰出教育工作者于漪老師對此也有著相同的認識,她認為:“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p>
正如以上的教育者們所說,學習興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學生一旦對所學科目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就是一種積極主觀能動性的體現(xiàn)。既然學習興趣的作用如此之重要,那么該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有效地促進語文學習呢?本文主要從一堂課的三部曲來論析。
一、巧用課前三分鐘,吸引聽課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好的文章要有個好的開頭方能引起讀者的注意。一堂課也是如此,新穎別致的開頭,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對學習本節(jié)課的積極性。因此我設計了課前三分鐘的演講。演講的內(nèi)容可以是朗誦,講故事,小品表演,唱歌,腦筋急轉彎等等,形式可以多樣化,內(nèi)容積極健康就行。按座位一節(jié)課一人上臺演講,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進來,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畢竟我們老師的上課方式時間久了,學生都會比較熟悉,沒有太多的期待感。但現(xiàn)在換成是學生,每天都有新鮮面孔上臺講課,每個學生講得又不一樣,學生自然覺得新鮮感十足。而學生上臺演講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還可以鍛煉他們的膽量,可謂一舉兩得。每次演講完,同學們總是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中,課堂時而歡聲笑語,時而鴉雀無聲,惹得巡視的老師觀看。營造這樣的課前學習氛圍,能快速地將學生引入對本節(jié)課學習。我想這正如特級教師李烈說的:“有效地用好課前三分鐘,使學生對本堂課所要學習的問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將學習變成一種自我需要,以此提高他們聽課的效率?!?/p>
二、巧用生活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
(1)聯(lián)系生活,化抽象為具體
今天講解《范進中舉》時,讓學生討論范進到底是受害者還是受益者時,很多學生都能指出范進既是受害者也是受益者。他中舉前窮困潦倒,沒有經(jīng)濟、政治地位,這是受苦;而另一原因是精神的苦,也就是所謂的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很多學生不能理解這一點。我就舉了生活中的一個實例。
比方說我們身邊也有一些人明明知道靠賭博為生,買六合彩是不對的,可是他們受到利益的驅使,那種不勞而獲心里的作祟使他們無法自拔。他們把賺錢的希望寄托在一次次的賭博和運氣當中。卻不肯動用他們的雙手去致富。寧肯輸?shù)脙A家蕩產(chǎn),甚至賣車賣房的,也不肯金盆洗手。如同范進醉心于科舉制度,期盼一朝成名天下知。一旦中舉功名富貴立即到手,二十年的屈辱和痛苦終將結束,正是這種庸俗,勢力,不健康的人生觀深深影響著他。以致家里窮得揭不開鍋時,只好拿下蛋的老母雞去換米。卻不想靠自己的雙手去養(yǎng)家糊口??芍^科舉制度嚴重侵蝕到他們的思想。聯(lián)系現(xiàn)實中的例子,讓學生想聽愛聽,又可以化抽象為具體,淺顯易懂,深化理解。
(2)以生活體驗為契機
我在給學生講答題技巧時,告訴他們除了審清題意,看分值答要點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把握采分點,也就是答案的重點要在。我給他們打了個比喻,答題如燉排骨湯,學生們有的偷偷笑了,有點帶著充滿疑問的眼神看著我。我就慢慢講解給他們聽。
比如古文的翻譯是必考的,而學生卻常不能得滿分,這嚴重影響到總分,等級。因為這是課內(nèi)的純屬于記憶的部分,丟分太可惜遺憾了。比如老師周末回家要燉排骨湯,那么排骨湯可以是清燉,可以是加入枸杞或是四物或是玉米,水根據(jù)個人口好去調(diào)。但是最終煮出來的湯一定要留有排骨的味道,和你加入的那些玉米四物的味道,水不能太多,多得喝不出主要原料的味道。就是離題答偏了。就像我們答題你在翻譯這個句子時要保留它的重點字詞的意思,這是采分點。我們改卷老師看不到重點字的翻譯也難給分,就像我喝湯喝不出什么味道來,就證明你煮湯失敗了。因為結合生活常識,通俗易懂的比喻,同學們一下子就明白了。心里有底了,而且印象很深刻。我們初中提倡直譯(還有意譯)符合信、達、雅!三大原則,初中只要求做到信就可以了。
(3)創(chuàng)設情境,及時啟發(fā)
現(xiàn)在的學生經(jīng)常在說寫不出來作文來,因為沒有素材。我教作文最常使用的就是創(chuàng)設情境和模擬現(xiàn)場以及直觀作文。比如有次我讓學生模擬《賣油翁》《期行》讓學生什么是心理以及神態(tài)描寫,通過賣油翁的睨之,不屑等神態(tài)來寫一個人,通過期行讓學生明白語言描寫對于刻畫一個人的重要性,這種教法讓學生迅速融入課堂,領悟課堂,又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極大的積極性。并可以交給學生一些很實用的寫作手法,比如塑造人物的描寫方法。(外貌,語言,動作,心里,神態(tài))
有次我在下午上課,突然烏云密布,狂風驟起,我和學生都意識到可能暴風雨即將來臨,果真不一會就看到閃電聽到雷鳴,我想這樣的天氣學生也很難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上,我索性停下講課,讓學生透過窗戶來一起觀察暴風雨即將來臨的情景是如何的。學生很高興,一個個臉上寫滿期待和欣喜,很專注在觀察著,當豆大的雨點往地上砸時,教室都驚呼起來啦,這雨真大啊,有位學生說像大大的針,被刺到肯定很疼,幾個同學聽后都哈哈大笑起來,進而點點頭表示認可。
我立即表揚這名同學,夸她比喻恰當。因為我們初一才學過朱自清的《春》作者眼中的春雨像細絲,像牛毛,像花針。但這是夏天午后的暴雨??!雨不僅大而且猛,閃亮。這及時的表揚教室立即像炸開的窩,開始對閃電,雷聲在描述,運用了很多比喻、擬人的修辭。 有的甚至想象等下雨停了會不會出現(xiàn)彩虹。過后我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情景和同學們的反映寫成一篇作文。改后的作文效果很好,真實有內(nèi)容。
三、巧用競爭機制,調(diào)動學習興趣
合理有效的競爭機制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信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催人奮進,有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迫使學生自己尋找差距,力爭上游。
我把一個班級分成六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兩三個學得比較好的學生這樣可以帶動其他人,而且組與組之間可以進行每周的小組競爭。評出第一名進行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課堂上也對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進行加分,所以上課時學生都會積極搶答,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對于平時的作業(yè)檢查背誦古詩文 之類的,也提倡多背多做多加分,多以正面鼓勵為主,而且每周一評,積極性也高。這樣一來形成良性的競爭,不僅學生學習自覺性提高,而且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合作意識和責任感。而且在這種自覺自發(fā),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中,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教學質量。學生骨子里都有一種不服輸?shù)木?,競爭能很好地激發(fā)他們的潛能,小組競爭又給他們展示能力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
托爾斯泰曾經(jīng)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當孩子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時,學習就變成了一種特殊的享受、一種精神的需要。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不僅僅是靠這課堂中的三部曲,還需借助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或是發(fā)揮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等
總之興趣是做好的老師,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由外需轉化為內(nèi)需。從不想學,到我想學,我要學!這樣一來,對于語文就會樂于投入,學而 忘我,樂此不疲,教學質量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