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群,馬順成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公安基礎教研部,遼寧沈陽 110035)
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我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領域。近年來,高校極少數(shù)黨員教師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機或違法犯罪現(xiàn)象,反映了高校黨員同志組織認同的弱化,這嚴重影響了高校在社會公眾中的神圣地位和形象,也給高?;鶎狱h組織建設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本文嘗試引入組織認同理論分析和論述強化高校黨員的組織認同,探討激發(fā)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活力的新途徑,以促進高校基層黨建水平的提高。
組織認同源于社會心理學的社會認定和文化認定。社會認定是指個體對于組織的成員身份、價值觀和情感維系方面的認知,文化認定是指個體對于所屬文化及文化群體形成的歸屬感和內(nèi)心承諾,是一種保持與創(chuàng)新自身文化屬性的社會心理過程。從認知角度看,組織認同指個體對組織成員感和歸屬感的認知的過程;從情感角度看,組織認同指由于組織對個體的吸引及個體對組織的期待,個體保持在情感上的某種限定;從社會學角度看,組織認同指個體由于具有組織的成員身份而做的某種自我認定。作為組織行為學和心理學領域的概念引入黨建工作,我們認為黨建工作中的組織認同是指黨員在心理、情感、認知、行為與觀念諸多方面與黨組織具有一致性,覺得自己在黨組織中既有責任感,也有歸屬和依賴感,以及在這種心理基礎上表現(xiàn)出的對黨組織活動盡心盡力的行為結果。黨員的組織認同是黨員對黨組織忠誠度的反映,是黨組織先進性的體現(xiàn)。黨員對黨組織認同是被黨組織本身所吸引而聚集在黨組織周圍,而不是被黨員之間個人特性的相似、相互依賴或交換而形成的人際關系所吸引。
根據(jù)組織認同的含義可以獲得組織認同的特性,即持續(xù)性和多重性。所謂持續(xù)性是指組織認同一旦形成,不管組織成員是否處于組織內(nèi)部都會予以保持。在高校黨建領域也是如此,高校黨員一旦形成了對高?;鶎狱h組織的認同就會持久的對自己予以組織認定。當然,持續(xù)性不是永久性,個體對組織的認同在動態(tài)調(diào)整中形成,一旦形成即具有持續(xù)性;進入穩(wěn)定期后,如果組織不能完善自己吸引個體,個體也會予以調(diào)整以達到另外一個平衡。所謂多重性是指個體對組織的認同不是單一的認同而是存在多重性的,在某種條件下一種認同會是主流,是組織希望個體獲得的認同,當條件發(fā)生變化時這種認同也可能發(fā)生位置的調(diào)整。高?;鶎狱h建可以利用上述兩大特性,強化高校黨員的組織認同并調(diào)整和維護高校認可的主流組織認同。
組織認同的基礎理論有差異論、信息論和資源論三種觀點,這三種觀點都具有相對的科學性,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揭示組織認同的形成過程和本質,都可以指導我們建立并加強組織認同。差異論觀點指出,個體在組織認同的過程中往往進行個體與組織間的差異比較,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個體與組織間的沖突,而差異對比和彌合沖突的過程正是組織認同的過程。差異論認為組織認同是一個個體與組織間由異到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組織內(nèi)認同和組織外認同兩部分。組織內(nèi)認同與組織外認同的過程正是個體從“我”變?yōu)椤拔覀儭钡倪^程。信息論觀點指出,信息傳播在組織認同中的作用顯而易見,通過信息的發(fā)出、傳播及接收過程的研究可以揭示組織認同產(chǎn)生的過程。組織認同的關鍵在于溝通,在于個體通過接收組織發(fā)出的信息并對其進行價值判斷和比較,以消除個體與組織之間的差異性,逐步達到個體對組織的認同,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強化和理順個體與組織間的信息交流。資源論觀點指出,資源特別是組織所特有的資源包括物質和精神等方面的資源在個體的組織認同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組織具備的特有資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各種有形的資源可以將組織的形象具體化、形象化,有利于個體對組織形成認同,各種無形的資源也可以極大提升個體的組織認同,如高校的基層黨組織在校內(nèi)的凝聚力、基層黨員中先進模范人員的認可度等可以推動高校黨員教師對高?;鶎狱h組織認同的持續(xù)性。
可以說,差異論為組織認同提供了邏輯起點和前提,信息論為組織認同提供了橋梁和紐帶,資源論為組織認同提供了保障和基礎。高校黨員教師對基層黨組織的認同過程以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價值差異為基礎和前提,以黨員教師與基層黨組織間的溝通交流和信息傳遞為中介,以基層黨組織提供的各種資源為保障??梢?,根據(jù)上述三種理論,只有很好的解決了認同過程中三個方面的障礙,高校黨員教師對基層黨組織的認同才能更快地形成,也才能更加穩(wěn)定的存在。
我們的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但是我們并不排斥個人利益的存在,只有保障黨員的基本權利,關心他們的發(fā)展,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各種困難,黨員在對基層黨組織的認同中才更加穩(wěn)定和持久。高校黨員教師與其他黨員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他們具有極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同時又十分注重實現(xiàn)個人理想和價值。因此,解決兩者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才能更好地達到組織認同的結果。基于高校的特殊性,我們認為保障高校黨員的基本權利應當包括以下方面。
1 保障高校黨員教師的政治權利 隨著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推進,特別是高校黨內(nèi)民主建設的發(fā)展,高校黨員教師的政治需求越來越凸顯。保障高校黨員教師的政治權利就是關心黨員教師在政治方面的進步和發(fā)展,特別是要營造公平公正的發(fā)展環(huán)境和民主和諧的工作氛圍。第一,保障高校黨員教師對黨內(nèi)事務的知情權。高校不同于行政機關,不能采用行政命令式治理方式,而應當積極倡導并努力踐行教授治校,教育家治校,體現(xiàn)教師的主體地位。對于高校黨內(nèi)事務也是如此,關乎學校發(fā)展、教師地位、教學科研、學生管理、教師待遇、職稱評定等重大決策應當在黨內(nèi)充分討論,聽取普通黨員教師的意見和建議,確保他們對高校重大事務的參與權與知情權。第二,保障高校黨員教師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高校黨員教師的一項基本權利,高校應當通過制定高校法規(guī)的形式予以保障,明確選人、用人的條件,確保形成長效機制,防止政策調(diào)整過度、過頻。當然,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一定要確保公開透明、公正合理,讓真正優(yōu)秀的黨員干部走上高校的教學、科研及管理工作崗位,使其在實現(xiàn)政治理想和追求的同時,更好地服務高校。
2 保障高校黨員教師的生活工作需求 工作和生活需求是高校黨員同志最關心也是影響其組織認同的重要要素。作為基層黨組織應當關心高校黨員同志的生活情況,盡可能地幫助其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以消除其工作的后顧之憂。針對高校的特殊性,對于普通高校黨員教師來說,最大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專業(yè)技術職務評定。在這方面高?;鶎狱h組織一定要發(fā)揮組織優(yōu)勢,協(xié)助高校制定公平合理的專業(yè)技術職務評定辦法,保證只要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每一類教師都能實現(xiàn)自己專業(yè)技術職務的評級和聘任,每一位教師都能實現(xiàn)自己的學術(管理)理想和抱負。當然,高?;鶎狱h組織還應當強化監(jiān)督和申訴的職能,監(jiān)督高校每一次的專業(yè)技術職務評定工作并處理每一位高校黨員教師的申訴和舉報,確保高校黨員教師最關心的工作問題能夠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透明。
當然,保障高校黨員同志的基本權利不僅包括上述幾點,還應當有其他方面,如情感心理需求等。在此類工作中要求高?;鶎狱h組織突出高校黨員同志的主體地位,也就是在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權力結構關系中,高校黨員處于支配性的、主要的、積極的地位。只有高校黨員的主體地位得到確立,權利得到保障,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能動性得到激發(fā),其組織認同才能不斷加強。
信息論告訴我們組織認同取決于個體與組織的信息交流,以此為鑒,高校黨員同志對高校基層黨組織的認同也取決于兩者之間的信息交流。因此,暢通高校黨員與高校基層黨組織的信息溝通渠道,加強兩者間信息交流的成效是實現(xiàn)組織認同的關鍵。
1 暢通高?;鶎狱h組織與黨員同志的溝通渠道 一段時間以來,高校基層黨組織在高校中的作用和地位有弱化的傾向,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基層黨組織固守傳統(tǒng)工作方式,與高校黨員間的溝通渠道不暢。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智能手機在我國普及率越來越高,高校年輕教師逐漸摒棄傳統(tǒng)溝通渠道轉而采用以智能手機為媒介的溝通形式。面對80后、90后逐漸成為高校黨員主體的現(xiàn)狀,高?;鶎狱h組織與高校黨員的溝通渠道應當適應這一變化,在原有溝通渠道的基礎上思考引入微信、微博、QQ等以網(wǎng)絡和職能手機為平臺的溝通渠道,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與新生代高校黨員同志進行溝通。
2 注重形象信息和說服信息的重要作用 所謂形象信息是指組織內(nèi)外部產(chǎn)生的評價,所謂說服信息是指組織創(chuàng)造出的宣傳內(nèi)容。簡言之,形象信息是已經(jīng)存在的對組織的評價性信息,說服信息是組織自己創(chuàng)造的希望成員接受的信息。這兩類信息都可以對個體組織認同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高校基層黨組織應當對上述兩類信息同樣重視,不能有所偏廢。針對形象信息而言,基層黨組織應當加大對本組織正面、積極的信息的宣傳,讓高校黨員形成組織榮譽感和自豪感。針對說服性信息而言,基層黨組織應當明確自己的定位,明確自己的責任,明確自己希望高校黨員同志認同的內(nèi)容,加大體現(xiàn)正能量和組織核心價值觀的信息創(chuàng)造和宣傳。
根據(jù)資源論的觀點,組織擁有的特色資源可以引發(fā)和改變組織認同。對于高校基層黨組織而言應當不斷豐富自己的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以此來強化高校黨員教師的組織認同。
1 強化有形特色資源 所謂有形資源即物化的資源,高?;鶎狱h組織應當發(fā)揮自己在高校建設和管理中的角色地位,不斷推進高校建設水平,提高高校的辦學能力和辦學水平。當然,在我國目前大力提倡職業(yè)培訓教育和專業(yè)學位教育的今天,我們特別強調(diào),對高校黨員組織認同起關鍵作用的是特色資源而不是一般資源,因此高校的發(fā)展應當走差異化、特色化路線而不是同質化路線,否則高校黨員同志的組織認同很難形成和強化。
2 強化無形特色資源 相對于有形特色資源,我們認為無形特色資源在組織認同中的作用更為重大。在高校領域這種無形特色資源一般指高校的文化、社會形象、社會聲譽、辦學水平、學生評價、對人才的吸引等方面。一所高校之所以吸引人源于其先進成熟的辦學理念、良好的社會聲譽和社會形象,以及較高的辦學能力和辦學水平,同時也源于它受到學生的認可和肯定,能夠吸引人才不斷靠攏。因此,高校基層黨組織應當在高校無形特色資源上動腦筋想辦法,不斷豐富和強化這種資源,只有這樣,高?;鶎狱h組織才能獲得高校黨員同志的認同。
[1] 魏鈞,陳中原,張勉.組織認同的基礎理論、測量及相關變量[J].心理科學進展,2007(6):948-955.
[2] 王彥斌,董培.基于組織認同的組織文化整合[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0(1):86-89.
[3] 付立俠.黨員教師對基層黨組織認同的調(diào)查與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2):20-22.
[4] 龔少情,周一平.社會轉型時期政黨的組織認同[J].黨政干部論壇,2011(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