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轉喻視角下英語致使移動構式的漢譯*

    2014-04-17 06:55:04
    關鍵詞:理想化壓制構式

    馮 婕

    (江蘇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一、引言

    致使是人類的基本概念之一,它經常被人類用來組織現(xiàn)實世界。致使包括兩個事件:致使事件和被使事件,致使事件就是引起事件的事件,被使事件是受事件作用而發(fā)生的事件。

    對于英語致使移動句型的翻譯問題,很少有人從認知轉喻視角對其進行研究,多數(shù)的學者都是進行英漢致使移動句的認知對比研究以及致使結構的原型研究等??v觀英語構式漢譯問題的研究,周道鳳、劉國輝[1],尹丕安、阮芳芳[2],賈立平、靳沛[3]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涉獵,如周道鳳從語法整合的角度對英語致使移動構式在漢譯過程中所隱含的認知操作進行認知操作的分析,尹丕安從完形理論的角度,將構式語法與翻譯結合研究,對構式語法所界定的構式放在英譯漢過程中進行分析。但是他們只是對不同類型的構式進行粗略的分析,本文擬從概念轉喻理論角度,對涉及語義壓制的英語致使移動構式的翻譯進行較為詳盡的分析探討。

    二、英語致使移動構式的轉喻動因

    Radden和Kovecses指出,轉喻是一個概念現(xiàn)象和認知過程,并且在ICM內運作,他們將轉喻定義為“一個認知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一個概念實體或載體(vehicle)為同一ICM內的另一概念實體或目標(target)提供心理可及”[4]21。這一定義涉及三個問題:一是轉喻會出現(xiàn)在有ICM的地方;二是這一心理橋梁使形成概念的人可想及要描寫的目標,這涉及源域和靶域之間的關系;三是有一些概念實體可以更好地把我們的注意力向目標引導。

    從20世紀80年代起,認知語言學家對轉喻的思維機制進行研究,并先后對轉喻的基本特征進行了描述,得出了轉喻的最本質特征是鄰近性、凸顯性和可轉換性。何愛晶概括了轉喻的本質屬性是“轉喻不僅僅是事物間、詞語間或概念間的一種替代,更可能是一種認知上的轉移和處理”[5],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轉喻是通過相鄰性將處于不同層級的兩個概念進行暗含的聯(lián)系,從而把二者在認識上視為同一;其運作原理是將兩個層級的概念的外延和內涵形成一個復雜系統(tǒng)的構型(configuration)?!保?]在何愛晶看來,轉喻的實質是把相關的對象加以分解和整合,用分解整合后的特征,尤其是某些突出特征來理解對象,實現(xiàn)轉喻義的涌現(xiàn)。

    Goldberg從構式語法的角度,將英語致使移動結構定義為[SU BJ[V OBJ OBL]](OBL為方向性介詞短語),其句法表達式為[NP1VNP2PP][6],其中,NP1是致事,一般充當主語;V是致使動詞;NP2是使事,一般充當賓語;PP是表示使事移動路徑的介詞短語。該句式所指代的事件圖式是:X causes Y to move Z.即,X致使 Y移向Z。例如:Smith shoved the books into the carton.可解讀為:Smith caused the books to move into the carton by shoving it.該例句是以shove為代表的典型致使移動構式,動詞shove本身就是致使移動詞,它指明了X的行為致使Y移向Z。因此,在該句式中,詞匯義與構式義一致,二者順利整合,生成為合格句。類似的動詞還有throw,push,cast,chuck,drag等。

    但是,在很多致使移動句式中,致使動詞本身不具備“致使移動”的特征,此時,在致使移動句式中,詞匯義與構式義就會產生沖突:一是直接生成不合格句;二是構式義會賦予詞匯義以構式義,以此來消除沖突,從而使詞匯具備進入構式的條件。那么,具有語義壓制的英語致使移動構式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學者們經過仔細研究與分析,認為概念轉喻是其實現(xiàn)的內在條件。

    Lakoff把轉喻看作是發(fā)生在同一理想化認知模型(ICM)中的代替關系,認為人們從認知世界過程中獲取的體驗、意象,組成一個個認知模型儲存于大腦中[7]。ICM 是人們在認識事物和理解世界過程中對某領域中經驗和知識所形成的抽象的、統(tǒng)一的、理想化的組織和表征結構,并影響著我們的行動和思維。

    另外,對英語致使移動構式的理解通常還需要運用典型情景和百科知識補充并賦予額外的信息。理想化認知模型、典型情景或是百科知識等都是存儲在我們大腦中的完形,而這些完形就是我們生活中熟悉的事件、物體或是經歷等。而英語致使移動構式也是正體現(xiàn)了與人類經驗相關的情景,當這些預設存儲于人腦中,就會限制相關動詞進入該構式,當英語致使移動構式出現(xiàn)語義壓制時,相應的概念轉喻關系就會建立。

    三、轉喻模式下英語致使移動構式的翻譯

    根據轉喻模式的不同,本文結合例句,選取了五種類型的英語致使移動構式句來進行翻譯探討。

    例1 Tom sped the toy car around the tree.

    在該句中,動詞speed表示受事的移動,即表示指受事car的移動,卻出現(xiàn)在施事者Tom動作的位置。此時,致使移動義對speed進行壓制。在人們的理想化認知模型中,一般需要Tom通過某種方式或使用某種工具,比如按遙控器等,使玩具車進行移動。speed這一結果替代了具體的致使手段,即“結果代動作”的轉喻模式:結果可以轉喻性地借代導致該結果的動作。所以,可以將該句譯成:“湯姆使玩具汽車加速圍繞大樹轉?!?/p>

    例2 He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

    動詞sneeze是不及物動詞,只對應施動者的行為,該動詞不包括賓語和賓語的移動,一般出現(xiàn)在sb.sneeze的句式中。但由于語義壓制的原因,該詞得以進入致使移動構式,于是在“打噴嚏”這一行為的理想認知模型中,相關的百科知識被激活,比如我們都有過類似的體驗:打噴嚏時伴隨著氣流的強烈噴出,致使我們面前某個輕質物體發(fā)生移動。用sneeze這一行為替代了“通過氣流強烈噴出”的方式,即建立了“行為代方式”的轉喻模式。譯者用一個“噴”字還原了被壓制而隱含了的動作方式,因此,該句可譯為:“他打噴嚏時把紙巾噴到了桌下。”

    例3 The audience laughed the poor guy off the stage.

    動詞laugh表明了施事者的行為,本身并沒有致使移動義。構式對其進行壓制后,人們的理想認知模型里,與致使移動義相關的laugh的百科知識被激活,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我們在公共場合別被人嘲笑時,我們就會局促不安,恨不得找個洞鉆進去。因此,該句中,laugh這一行為替代了“嘲笑導致人尷尬”的效果,即建立了“原因代結果”的轉喻模式。因此,譯者可以在譯文中用“窘”字表現(xiàn)the poor guy的尷尬舉動,該句可譯為:“觀眾的嘲笑窘得那個可憐的家伙下了舞臺?!?/p>

    例4 He hammered the nail into the wall.

    hammer原指名詞“錘子”,表示帶有很重金屬頭的工具,可用于釘釘子或敲打某物。但在此句式中,hammer由名詞轉化為動詞,表示to use a hammer on sth的意思,轉喻使得其范疇從名詞轉換成動詞。同時,hammer本身并沒有致使移動義。構式對其壓制后,在用錘子敲擊釘子事件的理想化認知模型中,與致使移動義相關的hammer的百科知識被激活,因為我們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經歷:用錘子把釘子捶到墻里,因此,該句中hammer這一工具替代了“將釘子捶到墻里”的行為,即建立了“工具代行動”的轉喻模式,該句可譯為:“他把釘子捶到了墻里?!?/p>

    例5 He handed Mary into the car.

    Hand原指名詞“手”。在該句中,hand用作動詞,本身并沒有致使移動義。構式義壓制詞匯義,使得hand具備進入該構式的條件,因此,在與“手”有關的理想化認知模型中,相關的百科知識被激活,例如,“手”的功能有“抓握物體”、“用手寫字”、“用手傳遞某東西”或“用手攙扶某人”等。在例5句中,首先,轉喻使得hand從名詞轉換成了動詞;其次,hand這一方式替代了“把某人攙扶進車”的行為,即建立了“方式代行為”的轉喻模式,該句可譯為:“他把瑪麗扶上車?!?/p>

    以上是對五種不同轉喻模式的英語致使移動構式的翻譯探究。前三種可歸為一類,它們都涉及一種轉喻模式:“結果代動作”、“行為代方式”、“原因代結果”的轉喻模式;而后兩句都涉及兩種轉喻模式:首先是詞性的轉換(名詞轉換成動詞),然后是“工具代行動”、“方式代行為”的轉換模式。

    盡管以上例句在轉喻模式上存在差異,但是從這五種例句的翻譯可知,理想化認知模型或百科知識使我們得以補充和完善源語中缺失的信息,從而生成譯文。

    四、結語

    通過對英語致使移動構式的翻譯進行探究可知,具有語義壓制的英語致使移動句式的轉喻動因是概念轉喻。譯者通過理想化認知模型或百科知識,可以對致使移動構式的認知操作進行解析,探討其相應的轉喻模式,并結合譯者已有的經驗及相關知識選取最合理的譯文。同時,這也是對傳統(tǒng)翻譯的一大挑戰(zhàn)。

    在傳統(tǒng)的翻譯中,譯者的首要目標是尋求譯文與源文在形式與意義上的對等,因此,很多譯者對句子進行翻譯時,很少考慮句式結構本身的意義,這樣的譯文很難揭示出句子的隱含意義。因此,譯者可以從概念轉喻的角度對具有語義壓制的致使移動構式進行分析并翻譯,從而提高譯文質量。

    [1] 周道鳳,劉國輝.語法整合對句式翻譯認知過程的闡釋——以英語致使移動句式的漢譯分析為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5):379-385.

    [2] 尹丕安,阮芳芳.基于構式語法界定的構式的英譯漢問題[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57-161.

    [3] 賈立平,靳沛.構式壓制對句式翻譯中認知操作的啟示[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58-60.

    [4] RADDEN G,KOVECSES Z.Towards a Theory of Metonymy[M]//PANTHER K,RADDEN G.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9.

    [5] 何愛晶.名—動轉類的轉喻理據與詞匯學習[D].重慶:西南大學,2009.

    [6] GOLDBERG A.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al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5.

    [7] LAKOFF G.Women,F(xiàn)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7.

    猜你喜歡
    理想化壓制構式
    一種新型無人機數(shù)據鏈抗壓制干擾技術的研究
    測控技術(2018年1期)2018-11-25 09:43:50
    空射誘餌在防空壓制電子戰(zhàn)中的應用
    無人機(2018年1期)2018-07-05 09:51:02
    陸毅:侯亮平是個太理想化的人
    金色年華(2017年8期)2017-06-21 09:35:24
    一種舊物品擠壓成型機
    科技資訊(2016年12期)2016-05-30 05:07:58
    李一男的小牛電動車太過理想化
    IT時代周刊(2015年7期)2015-11-11 05:49:50
    過于理想化的擬態(tài)呈現(xiàn):《非你莫屬》節(jié)目塑造的求職環(huán)境
    新聞傳播(2015年10期)2015-07-18 11:05:40
    對GPS接收機帶限高斯噪聲壓制干擾的干擾帶寬選擇分析
    “XV的(不)是Y”構式探微
    語言與翻譯(2014年1期)2014-07-10 13:06:14
    “有一種X叫Y”構式的語義認知考察*——從語法構式到修辭構式的接口探索
    當代修辭學(2012年2期)2012-01-23 06:44:06
    理想化最速下降法及其逼近實例
    仙居县| 铁岭市| 都兰县| 城口县| 历史| 丹江口市| 大方县| 饶阳县| 凯里市| 岫岩| 恩平市| 普兰县| 兴海县| 永仁县| 栾城县| 河池市| 吉隆县| 始兴县| 南昌市| 龙南县| 肥西县| 宁德市| 汉寿县| 九江县| 卫辉市| 山阴县| 宝鸡市| 海城市| 峡江县| 读书| 日照市| 鄂托克旗| 正定县| 台中市| 铁岭市| 临洮县| 广宁县| 金川县| 依兰县| 东至县|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