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中
(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 晉城 048026)
柳宗元是中唐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參與的永貞革新運動和發(fā)起參與的古文運動對后世有著巨大的影響,這些活動奠定了他的歷史地位,尤其是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v觀柳宗元的一生,無論是身居朝堂、大刀闊斧進行新政革新的順境之時,還是新政失敗后貶謫永州、柳州的逆境之時,敢于堅持真理、仗義執(zhí)言,敢于堅定態(tài)度、執(zhí)著革新,敢于為民請命堅決同惡勢力抗爭的個人品格,在其政治抱負、哲學思想和文學作品中都表現(xiàn)得十分充分和完整,而促使這種品格形成的真正動因是他所具有的尊重“人”、關注“生人”、關心民生民情、一心向善求變的闊大的人文情懷。面對大唐時代思想深刻、抱負遠大,人生經歷跌宕曲折,文學成就恢弘斐然的柳宗元,如果我們立足時代,從人文情懷的角度對其進行仔細研讀,會發(fā)現(xiàn)他身上有很多不同尋常的獨特的閃光點,而這些閃光點對于今天這個迅速變化著的時代和深入變革著的人們具有著深刻的啟示和現(xiàn)實意義。
在儒家傳統(tǒng)哲學史觀中,“天命神授”“天人合一”的觀念根深蒂固,柳宗元基于“天人相分”的哲學思想,在汲取、借鑒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礎上,對先驗的“天命”觀進行了否定。他在《天問》一開頭就提出:“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冀惟像,何以識之?”對宇宙的初始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然后回答“本始之茫,誕者傳焉。鴻靈幽紛,曷可言焉?!睂σ磺猩駥W創(chuàng)世說斷然否定,肯定了一切有關的傳說都是妄誕的人制造出來的,而世間流傳的神靈事跡,根本不值一說。同時,他又極力反對“神仙”、“圣人”說,“仙者幽幽,壽焉孰慕?短長不齊,咸各有止。胡紛華漫汗,而潛謂不死?”明確指出了人生必有死,不死之說是謊言,這是對人生的清醒認識,是對生命的尊重,也是把一切“神仙”、“圣人”還原為“人”的依據(jù)。柳宗元堅持認為“圣人”是“人”,而不是承受天意的、天降的“神”。從《觀八駿圖說》、《天爵論》、《時令論》、《斷刑論》、《天對》、《天說》、《非〈國語〉》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把“圣人”還原為“人”的主張所體現(xiàn)出的哲學意義。在否定了“天人合一”的神圣性,取消圣人與凡人之間不可逾越的界限,降低“圣人”在人類社會歷史活動中的作用以及否定當時占統(tǒng)治地位的“圣人創(chuàng)世說”之后,柳宗元極力主張把做圣做賢的決定條件歸之于個人的努力?!笆怪倌嶂局?,可得而奪,則庸夫矣;授之于庸夫,則仲尼矣?!保ā短炀粽摗罚┻@里肯定的就是個人的意志和努力,在一定意義上強調了“個人”的作用,強化了“人”在社會實踐中的意義。歐洲早期的人文主義旗幟鮮明地反對一切以神為本的舊觀念,宣傳人是宇宙的主宰,是萬物的靈長,用“人權”對抗“神權”,向中世紀的教會統(tǒng)治和宗教教義提出了堅決的挑戰(zhàn),所以人文主義又稱作人本主義。柳宗元這種對“人”的哲學認識和本質發(fā)現(xiàn),某些程度上暗含著歐洲人文主義的基因和元素,在中國古代具有自覺或不自覺的人文啟蒙意義。
柳宗元是一個深受民本主義哺育的卓越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由于其特殊的人生經歷和個人稟性,他把“利于民,備于事”作為自己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同時“仁民愛物”的民本主義傳統(tǒng)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傳承和實踐。他針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諸多積弊,以興利革弊、解救民眾疾苦為已任,精研苦思,勤奮著述,積極探索使國家長治久安、使人民安居樂業(yè)的經邦之策。即使在政治事業(yè)、個人人生遭受沉重打擊的際遇下,也沒有因此沉淪,而是在苦與難的歷練中掙扎奮起,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懈努力,用“立言”的方式為后世樹立起了一座思想的豐碑。在這樣的思想理論中,最為突出、對后世最有裨益的部分,就是對民本主義思想的升華與超越。在《封建論》、《非〈國語〉》、《六逆論》、《天對》、《永貞行》等作品中,柳宗元立足于“生人之意”,把“有補于萬民之疾苦”視為從政的出發(fā)點,強調“順人之性”,主張“民利民自利”,堅持“官為民役”的觀點,提出對“怠事”、“盜器”之吏應由民眾“黜罰”的主張,提出“條紀綱”、“齊法制”,重視“法治”建設,這些都是基于他對廣大民眾生活和生命的關注與關懷,是他仁愛思想的升華和體現(xiàn)。在其早期作品中,極具代表性的《段太尉逸事狀》表達了對剛正不阿、堅持正義清官的敬仰和歌頌。到永州后,所寫的《田家三首》描寫了農民群眾“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的窘迫生計;《捕蛇者說》揭露了賦役苛于毒蛇,蠶絲盡輸關稅的黑暗現(xiàn)實;《童區(qū)寄傳》則把關愛的視角寄予不畏強暴,敢于同黑惡勢力斗爭的英雄孩童;《三戒》、《蝜蝂傳》、《羆說》等寓言,則通過對官場、小人和其他丑惡現(xiàn)象的諷刺批判,從更多的角度表達了對民生的擔憂和關注??梢姡谠獰o論是在順境中積極參與的政治革新,還是逆境被貶后深入下層民間的生活體驗和實踐,都把對民眾的仁愛與關心體現(xiàn)在自己的社會經歷和生活實踐中,匯聚在自己不同體裁和不同類型的眾多作品中。他用實踐的態(tài)度、文學的方式,把他對“生人”,也就是廣大民眾所表達的仁愛不斷地演進和升華。
儒家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柳宗元在被貶永州的人生極度困境之時,沒有牢騷滿腹、悲觀絕望,沒有醉生夢死、痛不欲生,而是在險惡的環(huán)境中,在他融入新的境遇下,努力探尋美、發(fā)現(xiàn)美,努力與現(xiàn)實的自然和社會構建生命的和諧,從而盡顯了自己獨特的文人雅致和寬廣胸懷。永州10年里,柳宗元把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深入思考,融匯在自己的思想文化和文學創(chuàng)作中,從而結出了累累碩果,其中《永州八記》可視為經典。離開了政治斗爭的漩渦,來到了雖說荒涼但卻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永州,柳宗元思沐楚風、浸染楚氣,被永州的山清水美強烈地震撼著、感召著,全然為之焦慮,與之冥合,從而孕育出了許多優(yōu)美的山水詩文,首創(chuàng)了以山水游記為主題的人文先河。這些作品既有自己幽靜心情的描寫,也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憂憤,抒寫了在困境中追求山水之樂,表現(xiàn)出沉舟側畔處、觀盡萬木榮的勇氣、風度和情懷?!队乐莅擞洝芳毮伨拢ゲ焕淄?,畫廊式地展現(xiàn)了永州的山水景色,形象畢肖地再現(xiàn)了山水景色的自然純美。作品中,永州的山山水水完全不是一種冷漠的存在,而更像是自己偶然發(fā)現(xiàn)或者神交已久的知己朋友,由此而為詩為文的一草一木、一泉一石、一魚一鳥都寄寓了自己不著痕跡的情感,其詩其文簡樸雅致、清新自然卻又至情至味。而在《愚溪詩序》里又可以看到“山水為我”的情懷,“余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矢疄橛尴!焙竺嬗痔岢觥坝耷稹薄ⅰ坝奕?、“愚溝”、“愚池”等等,一“愚”到底,大智若愚的溫情面紗后,滿懷的是嫉俗和憤世,在尋勝訪幽中隱藏著激蕩的情懷。在寫鈷鉧潭的小丘時,因為那些勝景不幸被埋沒荒蕪、無人問津,發(fā)出了充滿憐惜的深沉感嘆,于是“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柳宗元親自栽花種木、整治風景,不斷開發(fā)其美、增益其美。在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的同時,努力創(chuàng)造美,從而使人與自然達到和諧,使生命和自然完全融合。
由此來看,柳宗元在艱難的時日,不僅能獨善其生,而且游山玩水有興有致、有滋有味、美在其中、樂于其中。用這種方式排泄了胸中的“塊壘”,尋找到了人生慰藉,在山清水美之中寄予了無限的思想文化情懷,表現(xiàn)了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夠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融解美的獨特的文人情愫和人文情懷。
探尋柳宗元的生命軌跡就會發(fā)現(xiàn)順境時,他力圖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實現(xiàn)治世濟人的理想抱負;逆境時一心為文,在文學上有較大突破,具有不世之功。他自幼便立下“輔時及物”之志,并終生為之奮斗。身為革新派的重要人物,在改革派與保守派尖銳、激烈的斗爭中,他不顧個人安危,勇往直前,“沖羅陷阱,不知顛踣”,在一系列革新斗爭的激流旋渦中,他始終熱情昂揚,凌勵風發(fā),施展“利安元元”的人生抱負?!坝镭懜镄隆笔『?,柳宗元受到政敵的打擊,由一個“超取顯美”的朝官落為南蠻之地的流囚。但在他的內心深處始終執(zhí)著于理想,堅持既定的人生道路;始終抱著“故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的信念;始終堅持自己洋溢著革新精神的政治和文學方面的主張?!杜c楊京兆憑書》、《與李翰林建書》等文中,他堅信改革的正確性,并寫道:“知不可進而愈進兮,誓不偷以自好”(《吊贊箴戒》),“然茍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而《冉溪》一詩:“少時陳力希公侯,許國不復為身謀。風波一跌逝萬里,壯心瓦解空縲囚??w囚終老無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卻學壽張樊敬侯,種漆南園待成器?!笨梢郧宄闯鏊囊活w求明向善之心,他要學習蓄器待用、鍥而不舍的精神,等待得以大用的一天。就在一貶再貶之時,他也力所能及采取措施改善百姓的生活狀況,比如在柳州實行的解放奴婢的政策就頗受關注。
身居永州和柳州,柳宗元雖然失去了在政治舞臺上展示才華、實現(xiàn)抱負的機會,卻仍然堅持與腐朽的守舊勢力作斗爭。在長期的謫居生活中,他有更多的機會接近下層社會,對社會的黑暗、人民的痛苦,有更清楚的了解,這也更激發(fā)了他對頑固倒退勢力的憎恨,堅定了繼續(xù)堅持改革事業(yè)的決心。他的《三戒》等寓言作品大都創(chuàng)作于貶所永州,這是他不向政敵屈服,繼續(xù)與一切惡勢力抗爭的特殊手段和有力武器。也正由此,作品的內涵深邃,警世策人,有著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和巨大的諷刺力,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政治面貌。
柳宗元政治命運雖然遇到了很大的挫折,但他治世濟人、一心向善的本心未變,因此他用另一種方式去完成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那就是“求變”,而“立言”、“文以明道”的文學主張則是柳宗元由政治治世向文學治世的重大思想轉變和人生轉變。在突出鮮明的文學主張下,柳宗元和韓愈等一批文人在文學上大膽革新、努力創(chuàng)造,發(fā)起了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古文運動,最終復活了文學的活力,奠定了自己的文學地位。
當今中國社會的政治文化面臨著機遇和挑戰(zhàn),呈現(xiàn)出復雜性、多樣性特征,市場經濟文化紛繁復雜、變化深刻,在良性發(fā)展的同時,還有很多看見或看不見的矛盾和問題。人們思想浮躁,急功近利,面對眾多攸關的利益,在政治操守、生活態(tài)度、為人準則、文化情懷等等方面泥沙俱下,不能把持。政治經濟化,經濟多元化,文化商業(yè)化,人性市場化,很多人包括眾多知識分子迷失了自我、放縱了自我、異化了自我、拋棄了自我。在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對“人”的認識越來越不清晰,對文化的態(tài)度越來越模糊虛化。反觀柳宗元在中唐激蕩的政治變革中,勇于擔當、大膽革新,在浮靡虛化的文化背景下冷靜沉著、力求創(chuàng)新,順境中勇往直前,逆境中自求清明、一如既往的鮮明態(tài)度和人文情懷,讓我們撥云見日。這對于當今中國大變革中的人們,尤其是知識分子是一個很好的標桿,具有深刻的啟蒙意義。
在當下文學藝術日益商業(yè)化利益化的過程中,在商業(yè)經濟日益向各個領域侵占、滲透之下,在消費主義時代來臨之時,文人知識分子難以冷靜應對這些突如其來的深刻變化。可以看到,文學藝術的精英們早已消失了80年代那種現(xiàn)代性的啟蒙精神,他們原有的社會性功能早已日漸喪失。那種由社會導向的變化和民眾對精神價值的漠視,加上經濟跨越式發(fā)展的狂熱,文學藝術和文化創(chuàng)造這種很難帶來立竿見影的經濟效應的精神生產也逐漸邊緣化,甚至于精神文化的貶值造成當下文學知識分子公共關懷意識和主體精神的集體失落已經出現(xiàn)。在當今種種困境的縫隙里已經很難找出一縷復興人文精神的希望和美學情懷。在種種誘惑之下以精神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造為己任的知識分子無法保持原有的自律性和社會功能性。文人知識分子理應是社會道義和良知的象征,理應具有淡定坦然的生命意識、博大的人文情懷和精深的美學意蘊,應當始終站立在時代的前沿,引領著社會前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薄督肥橇谠簧嗡枷牒臀膶W境界的完美寫照,描繪了雄奇美麗的自然風光、恬靜淡然的幽深意境和人鳥蹤滅的寂寥空靈,突出強調了孤舟、寒江之上一位意志堅定、執(zhí)著傲岸的卓然垂釣者。這是柳宗元貶謫永州后的詩歌力作,表達了他在永貞新政失敗后,雖身處獨境,但仍傲然不屈的個性品格?;仨囊簧督分斜憩F(xiàn)出來的頑強不屈、凜然無畏和傲然清爽的精神風貌獨具代表,也最令人玩味,由此他的文人品質和人文情懷可見一斑。我以為詩歌中“獨釣”寒江雪中的“獨釣”不僅僅是孤獨,而更多的是“獨特”與“獨立”,賦有堅持、堅定和堅決的意味,而且這種“堅持”、“堅定”和“堅決”的文人品格貫徹了柳宗元的一生,形成了他獨特的人文情懷。重新審視、研讀、敬仰這樣一位經歷和內心如此豐富闊達的一代文壇旗手,我們應該得到更多的現(xiàn)實啟發(fā)。
[1]孫昌武.柳宗元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劉振鵬.柳宗元文集[M].沈陽:遼海出版社,2010.
[3]山西大學歷史系《柳宗元》編寫組.柳宗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4]張喜平.淺談柳宗元山水游記的情境美[J].吉林教育,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