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霞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出爐幾年了,每次仔細研讀,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它在內(nèi)容與要求上有了較多的改變與細化。認真品味,我發(fā)現(xiàn)新的課程標準中很多地方都蘊藏著兩個字——放慢。
何以我們的語文教學要放慢呢?又有什么必要放慢呢?奮戰(zhàn)在第一線的教師,肯定感覺到了現(xiàn)在學生的心浮氣躁。這一切,表面看是學生的性格問題,其實找一下深層次的原因,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還是與我們教師的快節(jié)奏與大容量的教學有關(guān)。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特征還是很明顯的,一堂課的容量過大,他們并不能全部接受,久而久之,就會有一部分學生聽不進,學不會了。所以,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來施教,放慢我們的步伐。
一、 放慢識字寫字步伐,扎實學習漢字能力
低年段是識字寫字的重要階段,教師千萬不可貪多,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漢字的能力。有了這樣的能力,學生走到哪里都不怕了。
現(xiàn)在的學生在書寫一段話或是一篇文章時錯別字特別多,而且有時錯得很離譜,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兩個字,學生也可以將它們捏合在一起。所以,教師們常常會采用默寫詞語或語段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復(fù)習鞏固漢字,效果不錯。但學生一旦寫到作文,要運用這些詞時,原先錯誤的思維定式便會又一次曝光。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有不少學生寫錯別字與我們低年級時拔高學習要求有關(guān)。
學習規(guī)律中有一條是“先入為主”,一旦學生第一次接觸這個漢字時看錯或讀錯、寫錯,那將來要想讓他徹底地改正過來,必定要費一番周折。如“旗”字,這是一個二類字,出現(xiàn)在第一冊的課文中。這時的學生還是剛剛開始學習書寫,對于他們來說,這個字確實屬于復(fù)雜類型,而且“零部件”又多,能認識已經(jīng)不錯,更不要提書寫了。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有部分教師會要求學生寫,結(jié)果便是直接導致了學生在寫這個字時“缺胳膊少腿”。而間接造成的影響,就是當學生五年級真正要學寫這個字時,先前的錯誤認知又被激發(fā)了,學到最后,還是會有人缺了這筆,少了那筆,沒有學會正確地書寫這個漢字。這就是我們教師太著急的結(jié)果。
二、 放慢閱讀理解步伐,真切體會文字情感
語文教學歷年來就一直備受關(guān)注,很多教學大家提出了許多關(guān)于語文的名稱:“詩意語文”“智慧語文”“美語文”……這眾多的名字,其實最終推崇的還是一個,即小學語文姓“語”,而且一定要注意它是屬于小學范疇的。小學階段是閱讀的黃金階段,所以,我們小學語文教學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wù),就是讓學生閱讀積累。
我曾聽過于永正老師執(zhí)教的《番茄太陽》一課。他的教學理念令我震撼。課堂沒有我們那樣大的容量,但是卻在不緊不慢中教會了學生很多。在課堂上,于老師就是扎扎實實地進行生字教學、難詞理解,逐字逐句地引領(lǐng)學生讀課文。在指導學生讀課文時,于老師隨時注意讀書方法的指導,哪些字該注意的,哪些情感該怎樣讀出來,都和學生一起探討確定,并再次朗讀。每次讀書,他都告訴學生,讀書要慢慢讀、慢慢品、慢慢悟。就在這樣的慢慢讀中,學生理解了文章的內(nèi)涵,學會了閱讀的方法,體悟了作者的情感。如果我們每個年段的每篇文章都這樣扎實而有效地進行教學,那學生的語感就不愁培養(yǎng)不出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也不會僅僅停留在表面了。
三、 放慢語言運用步伐,清晰表達內(nèi)心世界
習作一直都是教師們覺得難教,學生們覺得難學的一塊內(nèi)容。其實,習作并沒有那么難。難就難在教師沒有找到教的技巧,學生沒有尋到寫的竅門,學生很少主動去寫,幾乎每次都是被動的,所以無法表達出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因此,新課標在習作方面也進行了修訂。小學第一學段最主要的是激發(fā)學生寫的興趣,第二學段讓學生大膽地去寫,第三學段讓學生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要求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讀書筆記,學寫常見應(yīng)用文。
這樣的習作要求并不太高,那如何讓學生真正做到有話可說,有文可寫,清晰地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循序漸進,激發(fā)學生寫的興趣,在任何一個學習階段,都不對學生做硬性規(guī)定,而是讓學生大膽表達,并以表揚為主,讓學生知道寫作并不是難事。
比如寫秋天,每一個年級都可以寫,區(qū)別在哪里呢?就在學生的眼睛里。每一個年齡階段,學生的觀察能力會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視覺角度變寬,他們觀察到的東西也會不同。這個同題作文就可以一直寫,教師只要稍加點撥,讓學生寫出不同即可。這樣,在六年級寫秋天時,學生不僅會寫出秋天的景,還會寫出自己在秋天的思了。
管建剛老師說,他從來不上作文指導課,只上作文講評課。因為作文指導課會框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無話可說。我們不用要求學生作文要有多少的深度,我們只是在不斷地發(fā)展學生的書面語言運用能力。這樣慢悠悠的步伐,才會讓學生從寫通每一句話開始,學會語言表達,從而達到清晰地表達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的目的。
放慢,其實就是要讓學生學得扎實有效。這樣的放慢,并不等于放松與放縱;這樣的放慢,是為了提高學習的效率。讓我們遠離急功近利,放慢步伐,踏踏實實地教;讓學生遠離心浮氣躁,放慢步伐,扎扎實實地學。教學收獲不是立竿見影的,它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好的教學的后顯力會讓學生受益終生。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