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岳梅,應世潮
(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遼寧大連116300)
人際關系的隱喻性理解與表達
付岳梅,應世潮
(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遼寧大連116300)
隱喻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是人們思維、認識世界的方式,是詞義產(chǎn)生的主要理據(jù),是表達的機制。英語中用來描述人際關系的隱喻表達豐富多彩,在英語教學中向學生介紹人際關系的空間隱喻表達,人際關系發(fā)展過程的隱喻表達,有助于學生拓展對隱喻認知特性的學習,更好地掌握與人際關系相關的隱喻表達方式。
隱喻;人際關系;表達
隱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隱喻”一詞起源于希臘語,含“轉換或變化”之意。最早對隱喻進行正式研究探討的著作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著的《詩學》和《修辭學》,此時對隱喻的研究只停留在文體特征上,即僅限于詞匯的隱喻用法,而沒有體現(xiàn)出隱喻的認知特征。而柏拉圖學派在19世紀對隱喻的認識有了進一步提升,他們認為隱喻既能反映語言本質,還能反映人類的本質,認為隱喻是人類內部的一種自然機制。到了20世紀80年代,學者對隱喻研究上升到句子層面,認為隱喻是產(chǎn)生新的意義的語意現(xiàn)象。Lakoff和Johnson1980年所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把隱喻納入認知語言學研究領域,這本書開辟了一條新的研究隱喻的途徑,認為隱喻是一種認知現(xiàn)象,不僅存在于語言中,也是人們的一種思維模式,是人類賴以思考和行動的概念系統(tǒng)和認知機制;隱喻的實質是源域到目標域之間的映射,即用一個范疇的認知域去構建或解釋另一個范疇。
從認知語言學角度來看,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單位,最初是用來表示特定的事物和具體的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抽象思維能力越來越高,大腦功能逐漸完善,對一些概念圖示會形成一個錯綜的網(wǎng)絡認知結構,該網(wǎng)絡隨著認知能力的提高不斷完善,并以此為基礎對未知的抽象事物進行推理和想象,這就實現(xiàn)了用具體、熟悉的事物表示陌生、抽象的事物,用已知的事物表示或同化未知的事物的過程。所以,隱喻是詞義產(chǎn)生的主要理據(jù),是表達的機制,是填補詞匯缺口的方法。因此,在詞匯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應把詞匯的隱喻表達視為一項重要學習內容和教學手段。
人際關系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社會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英語中用來描述人際關系的詞語豐富多彩,且極具表現(xiàn)力。英語常借助“空間”、“建筑”等概念隱喻來表達和理解人際關系。
3.1 人際關系的空間隱喻表達
3.1.1 人際關系的水平空間隱喻表達
水平空間主要關注距離的遠近,英語中常用表距離的“遠(distant)”、“近(close)”兩詞來表達人際關系。如“遠房親戚”是a distant relative,“好朋友”是a close friend,而“關系一般的朋友”則是a causal friend。
當兩人空間距離遠到一定程度,彼此的聯(lián)系就會減少,感情也會隨之變淡,這就是諺語所說的“人遠情疏(out of sight,out of mind)”;如果一個人很平易近人,我們就說他“容易接近(approachable)”。
如果兩人的關系有距離或有隔膜,我們就用“鴻溝(gap)”一詞來表示;消除隔閡就是“在鴻溝上架橋(to bridge the gap)”。
3.1.2 人際關系的垂直空間隱喻表達
垂直空間主要用于表達社會地位的尊卑和職位的高低,英語中常用來描述垂直人際關系的形容詞有high和low,介詞above和under,名詞 top和 bottom。如身居要職的朋友們(friends in high places)、高級軍官(high-ranking officers)、低級官員(low-ranking officials)、上級的命令(orders from above)、出人頭地(get to the top)、處于底層(be at the bottom)等。
3.1.3 人際關系的內外空間隱喻表達
人們對事物的看待在心理上會自然形成內外之分,自己人、圈里人好像都在一個像容器的空間內部一樣,而局外人、沒有關系的人都應放在這個容器的外部。英語中用來表示內外的詞主要有outside和inner circle。作為形容詞,outside表示“外界的”、“局外的”,也指人“在某團體或組織的外面”;在口語中,outside可作名詞,總稱“外界人士”、“局外人”、“組織外的人”、“與特定群體不能融洽相處的人”、“外地人”。Inner circle指接近權力中心或相互之間有密切關系的“核心集團”、“全體圈內人士”,如the inner circles of government(核心統(tǒng)治集團),the inner circle of one’s friends(密友圈子)。
3.2 人際關系發(fā)展過程的隱喻表達
3.2.1 與植物相關的隱喻表達
植物生長有一個播種、發(fā)芽、開花、結果、枯萎的過程。為了形象地理解和說明人際關系尤其是友誼的發(fā)展過程,人們將建立關系、發(fā)展友誼表達為“栽培(cultivate)作物”;人際關系的開端就是“植物發(fā)芽(bud)”;當人際關系處于非常好的狀態(tài)時,人們就說“關系之花盛開了(be in full flower,blossom)”;當人際關系變淡或聯(lián)系逐漸變少時,人們說它“枯萎(wither)了”。
3.2.2 與建筑相關的隱喻表達
人際關系涉及關系的建立、條件、強度和持久性等。為更好地理解和表達人際關系的這些方面,人們往往借助于“建筑物”的概念。在英語中和建筑物相關且常用的詞有build(建立),lay the foundations for(打基礎),cement(上水泥—加強)。
為了形象地說明如何使人際關系牢固,英語用“給……上水泥(cement)”來比喻;用金屬“鑄造(forge)”和“焊接(weld)”兩個概念,將建立牢固的人際關系比喻成“鑄造關系”和“焊接關系”。forge作動詞時,指對金屬加熱、錘擊以將其塑造成一定形狀的物品;weld指將兩塊金屬焊接在一起,比喻將一些人緊密地團結在一起,使其相互理解與信任,從而使工作效率更高。
從認知角度研究隱喻并將隱喻理論運用于人際關系的表達研究中,是對隱喻應用研究的深化。人際關系隱喻式詞匯學習能夠激發(fā)英語學習興趣,還能迫使學習者認真思考,積極聯(lián)想,拓展對隱喻認知特性的學習,更好地掌握與人際關系相關的隱喻表達。
[1]盧凱軍,邵軍航.漢文化人際關系的空間隱喻機制[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1):31-36.
[2]朱曉軍.空間范疇的認知語義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3]許芳.空間概念隱喻的認知分析[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31-32.
[4]束定芳.語言的認知研究:認知語言學論文精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劉 月]
The Metaphorical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
FU Yuemei,YING Shichao
(Applied Technology College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ain 116300,China)
Metaphor is the thinking and world understanding way of people,which pervades our daily life and is main motivation and expression for the emergence of new meanings.In English language,the metaphor used to describe 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rich and varied.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introducing the space metaphor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the metaphor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will help students learn the cognitive property of metaphor and better master the way of metaphor expression for personal relationship.
metaphor;personal relationship;expression
TG751.1
A
2095-5928(2014)01-35-03
2013-09-10
付岳梅(1973-),女,遼寧瓦房店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