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珺
【內容摘要】作者認為把被動的寫生變成主動的表現形體,把自己的感受融入造型之中,主動用造型手段為自己的感受服務需要進行短期素描訓練,從而不斷提高畫者的觀察力和表現力。
【關鍵詞】短期素描 觀察力 表現力 感受 細節(jié)
短期素描指的是有獨特視角、獨特感受的個性鮮明的素描。長期素描訓練是指全因素(包括結構、透視、解剖、比例、空間、質感、體積等)素描。在長期訓練的基礎上,再進行短期素描訓練,實際上是為了進一步加深大家對素描的理解,進一步提高造型能力。我們在長期素描訓練中普遍出現的問題有作品形象概念化、死板、千篇一律,觀察上麻木遲鈍。比如:在長期作業(yè)中,當我們面對人物寫生時,如果所面對的模特形象特征不明顯時,許多學生就會失去興趣。出現這類問題主要是學生對造型的理解還停留在如何表現人物的比例、透視、解剖、體積、質感等技術層面,是被動的寫生。如何把被動的寫生變成主動的表現形體,把自己的感受融入造型之中。主動用造型手段為自己的感受服務,這就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力和表現力,因此短期素描訓練是很有效的方法。
短期素描練習要求在很短的時間內,把看到的、感受最深刻的東西畫充分,它和長期作業(yè)不一樣,絕不是要畫得全一點,而要注意結構、解剖、比例、空間、質感、體積等因素。短期素描注重加強一種感受,強化畫者關心的內容,使其中的細節(jié)部分富有變化,富有想象力,也就是強化主觀的感受。不能因為時間短,而在速度上去趕,去求全,而是應該更注意細節(jié)的表現、更注重畫的質量。這樣的畫就不會因為時間短而顯得空洞,才能耐看。
什么是短期素描呢?可以設想一下,比如:有一張或兩張全開大小的素描紙,作畫工具是木炭條或炭精棒,要求在15分鐘或45分鐘內完成一幅有一定表現力的完整的人體素描作品。那么,畫者不能像畫長期素描作業(yè)一樣,按照已經習慣的作畫步驟、方法按部就班、慢條斯理地起稿、深入刻畫、調整各種造型因素的關系,顯然沒有那么多的時間。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短期素描訓練,就能很輕松地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這幅作品。短期素描訓練可以讓我們掌握一種更為直接、更為有效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最為重要的是,它訓練大家如何主動地按照自己獨特的感受去造型和表現人物形象。
那么,這種觀察方法如何訓練呢?
俗話說:“不破不立”。學生要忘掉已有的觀察方法,忘掉比例、透視、結構、明暗等代替為一種直覺的觀察方法。
例如,畫一個瓶子,我們學過的作畫步驟首先了解瓶子的結構,然后再了解各結構之間的比例關系,打輪廓、找透視等,這樣在紙上畫出了一個和實物比例關系完全一致的瓶子。而短期素描訓練要求大家直接看到瓶子的形體特征,它是細高的,還是短粗的。前一種造型方法雖然能畫出一個非常準確的瓶子,但它很可能流于機械,看上去平庸。但是利用后一種方法畫出的瓶子,雖然在結構、比例上和實際的瓶子有出入,卻能準確地表現出這個瓶子的形體特征,而使這幅作品看上去富有韻味,更有情調。
再如,畫一個躺著的人體模特,這種寫生強調的不是躺著的人體的比例、透視明暗等關系,而是強調躺著的人對畫者視覺、心理上的沖擊力,強調躺著的人給畫者的一種感受:有大的起伏變化,還是平坦的;是軟軟的、放松的狀態(tài),還是緊張的狀態(tài)。
通過這樣的訓練,使我們的眼睛不斷地觀察到新鮮的東西,使我們的觀察力更敏銳。比如畫一個彎腰的模特,這種寫生強調的不是彎腰的人體的比例、透視、明暗等關系,而是強調一個彎腰的人對畫者的視覺、心理上的沖擊力。而我們已經掌握到的觀察方法——找比例、透視、明暗等,還有觀察能力并沒有真正扔掉,而是變成手段工具,為感受服務。我們知道了注意力實際應該放在感受上。換句話說:長期素描練習是訓練大家掌握一套造型方法,而短期素描是運用這些方法為我們的感受服務。
隨著觀察力的提高,相應的表現手段也會發(fā)生變化。在表現手段上對大家的要求是,手中的筆和紙面的接觸要果斷,和前一段長期素描要求不一樣。比如在起稿、找大關系時用不很肯定的線。全身心投入的作畫狀態(tài),要求手與眼、腦高度結合,要求集中精力把最深刻的感受畫充分。強化感受到的內容,從身體的細節(jié)入手,果斷表現。
不能因為時間短,只注重大的感受,就看不到細節(jié)。因為短期素描更注重對細節(jié)的提煉、概括和表現。
那么這種短期素描訓練,評判它的標準是什么呢?根據畫者的觀察、感受的不同,所謂準確的標準也是不同的。比如有人在畫肖像畫時,注意的是模特的精神狀態(tài),那么在造型上也是為表現這種精神狀態(tài)服務的,不是非常像。準確的概念要清楚,要有自己的準確性和注重的方面。
通過一段時間的短期素描訓練,學生在觀察力和表現力上都會有所提高,并且能對繪畫的造型有更深刻的領悟。
作者單位:天津美術學院新媒體藝術學院基礎部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