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綜合性護理干預在剖宮產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剖宮產的產婦70例作為觀察對象,全部患者分為綜合性干預組和對照組各35例,比較兩組的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及哺乳情況。 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干預組的術中出血量少、排氣時間快、術后并發(fā)癥少、護理滿意度高,干預組產婦首次主動哺乳時間快,每天主動哺乳次數(shù)多,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對剖宮產產婦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提高護理滿意度、減少術后并發(fā)癥,促進母乳喂養(yǎng)。
[關鍵詞] 剖宮產;圍術期;綜合性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0-0097-02
剖宮產(cesarean section)是挽救母嬰生命的常見手術之一,術后常出現(xiàn)疼痛、發(fā)熱、腹脹、排氣排便功能障礙、尿潴留等并發(fā)癥[1]。做好剖宮產圍術期的護理工作,使產婦在術前、術后掌握相關護理知識及健康知識,使其順利進入母親角色、確保母嬰安全及術后康復至關重要。本研究對35例實施剖宮產的產婦于術前、術中、術后圍術期進行綜合性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剖宮產的產婦70例為觀察對象,均行硬膜外麻醉,無妊娠并發(fā)癥及其他伴隨疾病。年齡21~36歲,平均(28.7±3.2)歲;初產婦48例,經(jīng)產婦22例,孕周35~41周。全部患者分為綜合性干預組和對照組各3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分布、孕周、產次、麻醉方法、體重等基礎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隨機采取對癥治療及護理,綜合性護理干預組主要對術前、術中、術后圍術期進行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 術前護理 多數(shù)孕婦對剖宮產手術感到恐懼、緊張,護理人員應多與產婦進行溝通交流,向產婦講解剖宮產手術的安全性及重要性,對孕婦提出的各種問題耐心解答,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的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同時做好衛(wèi)生宣教,宣傳母乳喂養(yǎng)。另一方面,完善各項術前準備,應用胎兒監(jiān)護儀進行胎兒動態(tài)監(jiān)護,準備好新生兒用品,備齊搶救藥品、器械,
1.2.2 術中護理 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huán)境,說明麻醉方法。室內溫度最好保持在22~24℃,濕度控制在50%~60%[2],保持手術室環(huán)境安靜。加強麻醉過程中產婦反應的觀察,如雙腿有無痛、麻感覺,有無胸悶、呼吸不暢等感覺,一旦發(fā)生及時處理。做好輸血準備,嚴格無菌操作及消毒隔離制度,術中須有麻醉師及護士守護在術者身邊,并注意觀察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的監(jiān)測,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
1.2.3 術后護理 ①基礎護理: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臥,指導產婦作腹部呼吸、翻身、屈膝等。24 h拔除尿管后,每日作俯臥運動2次,(15~20) min/次。并且開始下床活動,進行腿部運動或腹部運動。術后48 h開始室外活動,術后72 h獨立活動,在護士指導下做產后保健操,轉入母親角色。②手術切口的護理:密切觀察切口有無滲血、滲液以及感染。定期更換切口敷料,保持傷口的清潔和干燥。有感染可能的產婦,拆除縫線,擴張傷口,應定期換藥。③疼痛護理:剖宮產產婦術后因腹部組織創(chuàng)傷、子宮收縮、不良情緒等因素的影響,產婦術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3]。護理人員應教會產婦學會表達疼痛及了解術后常用的鎮(zhèn)痛方法的優(yōu)缺點,密切加強對產婦疼痛的觀察,分析原因,評估疼痛等級,及時給予對癥處理。④導尿管的護理,術后盡早拔除導尿管,一般在術后12 h可拔除尿管,之后協(xié)助產婦在床上或下床自行排尿,若術后12 h時產婦仍無膀胱充盈感或尿意,可延長導尿管留置時間[4]。⑤飲食護理:術后禁食6 h后,產婦可進食清淡流質飲食,產婦腸功能恢復后(判斷標準為肛門排氣),飲食改為半流質類,逐步過渡至普通膳食。⑥乳房及外陰的護理:給新生兒哺乳前可用較為柔軟的毛巾蘸溫開水清洗乳頭和乳房。不限制哺乳間隔時間和次數(shù),通過不斷吸吮刺激乳汁的分泌[5]。同時指導產婦采取正確的哺乳姿勢;保持外陰清潔,每日使用0.05%的碘伏溶液清洗外陰,每天擦洗1~2次。勤換會陰墊。
1.3 護理滿意度調查
應用我院自行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3個等級,包括服務態(tài)度、技術水平、住院環(huán)境等方面。(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shù)×100%為護理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干預組的術中出血量少、排氣時間快、術后并發(fā)癥少、護理滿意度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哺乳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干預組產婦首次主動哺乳時間快、每天主動哺乳次數(shù)多,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3 討論
剖宮產術式雖已較為成熟,但畢竟為有創(chuàng)手術,多數(shù)產婦在剖宮產時會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且術后可能出現(xiàn)一定并發(fā)癥及不適感。因此,對剖宮產產婦實施積極有效的綜合性護理至關重要[6]。本文中通過對35例剖宮產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后,使產婦以穩(wěn)定的情緒主動配合手術,提高了產婦對手術的耐受性,術后能夠早期下床活動,從而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防止腸粘連等其他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通過母乳喂養(yǎng)知識的宣教,提高產婦對剖宮產手術及麻醉知識的了解,從而能夠積極、正確、及時地進行哺乳,有效減輕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產婦術后康復和母乳喂養(yǎng)的成功。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較,干預組的術中出血量少、排氣時間快、術后并發(fā)癥少、護理滿意度高,干預組產婦首次主動哺乳時間快,每天主動哺乳次數(shù)多(P < 0.05),與張愛芳等[7]、曾建玲等[8]報道的觀點是一致的。通過對剖宮產的產婦護理干預后,減少了產婦的心理壓力和恐懼,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而術后護理使產婦肛門排氣明顯提前,促進了乳汁分泌,加快了身體各方面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對剖宮產產婦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提高護理滿意度,減少術后并發(fā)癥,促進母乳喂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李粉英,宋冬冬,湯小均. 剖宮產圍術期護理干預的療效觀察[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2l):159-160.
[2] 張格玲. 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恢復的影響[J]. 臨床醫(yī)學工程,2009,16(1):75-76.
[3] 屈萍. 剖宮產圍術期護理[J]. 基層醫(yī)學論壇,2010,14(18):576-577.
[4] 張鳳玲,韓霞. 剖宮產術后疼痛控制及護理[J]. 中國中醫(yī)急診,2009, 10(18):1734.
[5] 秦學玲,霍海霞. 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早期排氣的影響[J]. 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1,28(1):57-58.
[6] 張靜平,唐瑩,冷曉紅. 現(xiàn)代護理學[M]. 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6:124.
[7] 張愛芳. 護理干預應用于剖宮產術后的護理體會[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29):204-205.
[8] 胡紊霞,趙梅平,王玉波. 對剖宮產患者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 吉林醫(yī)學,2010,31(28):5020-5021.
[9] 曾建玲. 剖宮產圍術期護理[J]. 護理研究,2011,18(1):108-109.
(收稿日期:2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