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視高校音樂教育,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是新世紀新的教育機制對我們提出的新課題。因此,我們要轉變思想觀念,提高思想認識,拓展音樂教學的空間,積極改革教學方法,注重音樂理論教學,提高音樂教師的自身素質,開創(chuàng)我國音樂教育的新局面。
【關鍵詞】音樂教育;音樂素養(yǎng);素質提高;實踐體會
音樂在人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樂可以凈化心靈、美化情操,促使人們健康向上。音樂以它獨特的藝術魅力給人以美的素質,美的感染。音樂教育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對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音樂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素質,使人充滿了對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對生活、生命和整個世界的摯愛,增強奮斗的自信和力量。音樂教育感染人、教育人,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經說:“音樂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彼J為,音樂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會目的教育以外,還承擔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和善的人。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應當充分地重視高校的音樂教育,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一、師院音樂教育的現狀與制約因素
1.教育機制改革的滯后
隨著時代的前進與發(fā)展,教育機制也逐步完善成熟,由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一步步地轉向更加合理的,符合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現代化教育,這在高校教育機制中體現得最明顯。不過,由于長期以來保守教育機制的深刻影響,我國的教育體制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弊端,在大學教育當中,教育意識還不夠開放,普遍存在著過死、滯后的現象,根深蒂固的高考機制和傳統(tǒng)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的開放度,同時也制約了音樂教育的發(fā)展。
2.對大學音樂課堂的忽視
在我國,對大學生的音樂教育是個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音樂課堂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除了有音樂專業(yè)的院校設有專業(yè)的音樂課堂和教學設備,多數普通高校只開設了音樂選修課,課程較少,上課的質量也不高,使許多大學生在主觀或客觀上無意識地放棄了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學生在校期間受到的音樂熏陶和培養(yǎng)少得可憐。從初步調查的情況看,和其他專業(yè)相比,學校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嚴重影響著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主動性;音樂教學上課程設置很不理想,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授課條件十分有限,音樂教學設備和器材老化,不能及時更新,導致音樂課堂和教學難以達到現代化的教學標準;第二課堂的開設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也存在許許多多的現實困難。因此,師院現階段的音樂教育很難有突破性的提高。
3.西方文化思潮的沖擊
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涌進,西方文化思想也日益強大地沖擊著我國傳統(tǒng)文化。使師院音樂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如何在教學中保留自已的傳統(tǒng)音樂并包容外族文化的音樂,達到一種健康的平衡是師院音樂教育面臨的新課題?,F階段我國的音樂領域中,西方文化色彩濃厚的通俗樂、搖滾樂的沖擊波一浪高過一浪,我國傳統(tǒng)的音樂文化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光輝。對通俗樂的追隨在大學生當中也是十分地狂熱,而部份通俗樂的內容并不健康,某些歌曲歌詞的內容低俗偏激,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擔心。在涉世不深,身心發(fā)展處在半朦朧階段的學生身上,頹廢、自由色彩濃厚的音樂,將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過多地接觸低俗音樂,在音樂的學習和發(fā)展方向上容易迷失方向,心態(tài)容易受到不良影響,可能會形成偏激、浮躁的性格,嚴重的甚至會誤入歧途。凡此種種問題令人擔憂。
二、提高大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做法
1.拓展音樂教學的空間
在生活中,音樂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師要擅于拓展教學空間,寓教于平時的學習、生活、娛樂和活動中,不可放棄每一個契機和教學天空。教師要盡量利用課余時間和第二課堂多創(chuàng)造課堂教學授課的機會,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去增強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知識和能力,在活動中走近學生、了解學生,在和學生接觸的過程中進行細致的觀察和引導,了解學生對音樂的喜好和需求,糾正不良的喜好和錯誤的理解,打開音樂教學更廣闊的前景和天空。
2.積極改革教學方法
音樂教師要采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應用,給音樂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生動立體的強大功能,情境、情趣、情感畫面的展示,節(jié)奏鮮明富于動感的伴奏以及賞心悅目的視頻畫面,再加上微機練習的實踐題的設計,使得音樂專業(yè)教學展示出強大的鮮活力?,F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教學形象生動,學生感知鮮明,印象深刻,有利于促進學生智能的發(fā)展,大大提高音樂教育專業(yè)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運用視聽結合的多媒體教學在提高教學效率方面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3.注重音樂理論教學
理論是鑰匙,是規(guī)律,萬事萬物都有規(guī)律。我們要正確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就需要把握它的規(guī)律。學習音樂也是同樣的道理,音樂理論就是打開音樂之門的鑰匙?,F在大學音樂授課中,普遍忽視了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原因是理論授課讓學生感覺枯燥無味,音樂教師認為這樣可能會挫消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我個人認為,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關鍵在于老師有沒有將這一內容能夠生動,有趣地帶到課堂上來,讓學生認識到音樂理論的重要性,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掌握好理論知識,有利于準確地把握事物。對事物的認知要從本質上理解學習,從而提高到一個較高的層次,要重視并要求學生學習好音樂理論知識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讓學生更深意義地理解并學習音樂,這一神圣的職責義不容辭。如果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只限于在日常生活中唱唱歌、跳跳舞,拔動拔動音符,這是不夠的。要從理論的基礎上去學習,創(chuàng)造,發(fā)展音樂,挖掘音樂的真理與無窮魅力。
4.提倡高雅音樂的學習與欣賞
良好的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樂能啟發(fā)人們產生美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好的音樂作品不僅有鮮明美好的音樂藝術形象,而且有悅耳動聽的音響,充滿生活的氣息,表現出朝氣蓬勃的樂觀情緒,可以振奮人的精神,發(fā)揚新的社會風尚。古時,把音樂分為正音和邪(淫)音,正音可以移風易俗,凈化人的心靈,邪音沒有節(jié)制,會亂人心志。因此,有“正聲”效應的音樂對融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促進社會和諧團結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應盡量讓他們接觸一些平靜、廣闊,有一定高雅情趣的音樂,使學生在接觸音樂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受到熏陶,個人修養(yǎng)也得到了提高。
5.提高音樂教師的自身素質
在音樂課堂中,教師的良好心態(tài)將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自身素質高,在教學中有良好的心態(tài),優(yōu)美的教學風范將會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活生生的范本直接進入學生的視野,美化他們的心靈。把握良好的教學心態(tài),沉穩(wěn)恬靜的心靈,充分的愛心,寬闊的視野,優(yōu)雅的舉止,甜美的笑容,還有動聽的嗓音。這一切,將會直接觸動學生的心扉,培養(yǎng)他們高雅的審美情趣。因此,教師本身要嚴格要求自已,學會創(chuàng)造生活中的美,音樂中的美,提高音樂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從而引導學生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其良好的音樂素質和人格情操。
音樂素養(yǎng)包括音樂素質與音樂修養(yǎng)。即不單要有音樂綜合理論基礎,同時還要有一定的音樂知識與實踐能力,還要具有對音樂較高的認知能力與審美能力。如何加強大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教育,是新世紀新的教育機制對我們提出的新課題。因此,我們要轉變思想觀念,提高思想認識,采取各種切實有效的方式,使學生在學好專業(yè)的同時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從而開創(chuàng)我國音樂教育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李克用.高校音樂教育的研究與探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杜宇.如何增強音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J].湖南教育,2010,11.
[3]郭芙德.多媒體與音樂教育整合的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