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 王玲 蔣蔚 李鳳霞
(河南大學淮河醫(yī)院,河南 開封475000)
喉癌是喉部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手術切除是治療喉癌的主要手段[1]。全喉切除術后喪失了喉的發(fā)音、呼吸及防護功能,且需終生留有造瘺口,出院后需要自我護理氣管造瘺口,易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出院后延續(xù)性護理作為住院護理的延伸,能使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延伸到患者家庭[2]。我對喉癌全喉切除術患者出院后實施全面系統(tǒng)的延續(xù)性護理,取得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6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64例喉癌行全喉切除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32例,男30例,女2例,年齡51~74歲;文化程度:小學9例、初中11例、高中9例、大學3例。對照組32例,男31例,女1例,年齡48~70歲;文化程度:小學10例、初中10例、高中8例、大學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和臨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接受病房統(tǒng)一實施的責任制整體護理,包括相同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而觀察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進行出院后的延續(xù)性護理指導和服務,具體方案如下。
1.2.1 建立出院病人健康檔案 對每位患者建立檔案,項目包括病人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家庭情況、收入情況、治療過程、預后情況、聯(lián)系方式、住址等。
1.2.2 病人護理需求 對64例全喉切除術患者出院時進行調查,對出院后相關知識的需求有:(1)氣管套管和造瘺口的自我護理知識;(2)進食技巧;(3)交流技術;(4)發(fā)音練習;(5)自查及復查相關知識;(6)心理調適;(7)有效咳嗽技巧等。
1.2.3 制定延續(xù)性護理計劃
1.2.3.1 心理健康指導 鼓勵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全喉切除術的基本情況,教育家屬承擔家庭護理的責任,喉套管的清洗和消毒方法,安排好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復診。鼓勵家屬克服困難,不要嫌棄患者,經常和患者在一起,及時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困難,多理解、寬容和體貼患者,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
1.2.3.2 氣管造瘺口及氣管套管自我護理指導
全喉切除術后,患者頸部須留下永久性的氣管造瘺口或佩帶氣管套管,因此對氣管造瘺口及套管的自我護理指導非常重要。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教會患者氣管造瘺口和氣管套管的自我護理方法,出院后加強指導和隨訪,要保持造瘺口清潔,隨時用柔軟、干凈的紙巾擦凈造瘺口周圍的分泌物,每日用鹽水紗球清除附著于造瘺口的結痂,每日清潔消毒內套管2次,更換喉墊一次,氣管內分泌物較多時,隨時清潔消毒內套管;氣管套管口用雙層紗布簾遮蓋,防止灰塵、異物、細菌的侵入,囑患者減少到人多的地方以避免交叉感染。
1.2.3.3 飲食指導 囑患者少量多餐,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為宜,保證攝取足夠的營養(yǎng),以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平衡。戒煙酒,禁濃茶、辛辣食物,避免暴飲暴食。
1.2.3.4 語言溝通指導 喉是呼吸和發(fā)音的器官,術后患者失去了發(fā)音功能,喪失語言功能,造成生活中的溝通與交流產生了障礙。我們建議患者隨身攜帶紙筆,家里可備畫板,用文字代替,也可用手勢表達,家屬應耐心領會患者用手勢表達的意思,給患者以支持與鼓勵。再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發(fā)音重建方法[3]。目前較常用的方法為食管發(fā)聲,指導患者正確練習食管發(fā)聲。
1.2.3.5 生活起居指導 保持居住環(huán)境通風良好、舒適安靜,保持臥室空氣清新、溫濕度適宜,空氣干燥時可采取室內多灑水或使用空氣加濕器。指導患者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生活情趣,進行適當?shù)捏w育鍛煉,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禁止游泳,以防止水流進氣管導致窒息。指導患者保持口腔清潔,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預防肺部感染。病人的造瘺口處任何時候都應加以遮蓋,防止灰塵、棉毛纖維、小蟲進入和氣溫的突然變化。男性病人可以穿高領衫,女性病人可以佩戴既能掩飾造口又能適當通氣的圍巾或項鏈等。病人在咳嗽或打噴嚏時捂住造口處,防止分泌物弄臟衣服。
1.2.3.6 復查指導 指導患者及家屬出院后定期隨診復查,前半年每月隨診1次,以后每3個月1次,遇到問題,隨時就診,并教會病人學會自查,如捫診頸部及鎖骨下有腫塊,呼吸困難,咳嗽時觀察到痰中帶血等問題隨時就診。告知病人主管醫(yī)生的門診時間及聯(lián)系方式,建立長期的隨訪記錄。
1.3 觀察指標
1.3.1 根據(jù) GLQZ[4]生活質量測量指標,通過對疾病和治療有關的癥狀和體征、精神心理狀態(tài)、生活社會能力、氣管套管和造瘺口自我護理、交流技術、進食、發(fā)音等方面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調查內容共40項,每項計0~4分,總分160分,其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評定時間選取患者出院時以及出院后第6個月隨訪時進行。
1.3.2 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喉癌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全喉切除術患者出院后第6個月隨訪時進行調查。從護理人員素質以及服務態(tài)度和服務內容等3個方面進行調查。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的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的比較(±s,分)
t P觀察組組別 例數(shù) 出院時 出院后第6個月32 1.79±0.54 2.61±0.27對照組 32 1.82±0.37 2.14±0.432.79 0.05
表2 延續(xù)性護理實施后全喉切除術后患者滿意度比較(±s,分)
表2 延續(xù)性護理實施后全喉切除術后患者滿意度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人員素質 服務態(tài)度 服務內容觀察組32 32.26±0.57 35.43±0.7 40.42±0.91對照組 32 30.43±0.64 33.58±1.09 36.85±0.67 t 5.73 5.91 13.54 P<0.05 <0.05 <0.05
3.1 雖然患者大部分健康問題在住院期間已經解決,但是很多患者回家后仍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而延續(xù)性護理則是整體護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住院護理的一個繼續(xù)和延伸,能夠使出院后的患者在住院治療結束后的恢復過程中得到持續(xù)性的保健知識和康復指導,從而有效鞏固和保證患者的整個康復治療,最大限度地降到了患者因病情惡化而再次住院的概率,從真正意義上達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tǒng)一的目標。
3.2 我們對全喉切除術患者出院后提供延續(xù)性護理服務,將護理工作深入到出院患者家中,督促、指導患者及家屬,解除患者心理障礙,用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教會并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防止并發(fā)癥,重建語言交流的能力,延長患者生命,提高了生活質量,有助于患者的全面康復,使患者早日回歸社會。表1結果顯示,6個月后其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2結果顯示,患者對醫(yī)務人員的滿意度顯著提高P<0.05)。綜上所述,延續(xù)性護理能有效提高喉癌全喉切除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田勇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16-219.
[2]黃金月.出院后延續(xù)性護理所需求的護理劑量及能達到的成效[J].中國護理管理,2006,6:156-158.
[3]姚嬌利,劉濤.喉癌不同治療方式后發(fā)音機制[J].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30(5):300-302.
[4]Eypasche,wood-Douphinees,Williams JI,et al.Den,gestriontes-tional Lebens qualitaetsindex[M].Denchinuig,1993:6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