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訪/整理 老蒲
老蒲:劉老師,我應《創(chuàng)作與評論》雜志的安排,特意來對您進行一個訪談,請您談談學習書法篆刻的經(jīng)歷、心得、體會。
劉小平:好的,您問我答吧!
老蒲:我也愛好書法,是湖南省書協(xié)的早期會員,所以我在與省書法篆刻界的朋友談起您,都說您是一棵不老松、長青樹,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到現(xiàn)在,一直活躍在書法篆刻界,并且還不斷在創(chuàng)作上取得新的突破。就在前不久,全國最高規(guī)格的中國書法蘭亭獎,您是以書法作品獲的獎,因為在書法圈中,人們一直認為您是一位篆刻大家,而這次以書法獲獎,大家都沒有想到。
劉小平:哈,不會吧!我早在好幾年前的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中入展的就是書法,在全國扇面展、平復帖杯書法展,都是上的書法。就在約二十年前的“懷素杯行草書書法大賽”中,我也是寫的字,只是人們把我忘了,我還會寫字。
老蒲:可能是您的篆刻成就掩蓋了您的書法成就了吧?
劉小平:我一直都在寫字,學字的時間比刻印的時間要長多了。從三、四歲開始學寫字,而學刻印是在十七、十八歲時,長了十多年了。
老蒲:那照您這么說,篆刻比書法容易些?
劉小平:不能這么說,易與難是相對的。但如果把印章刻得一般或沒有個人特點,我認為是容易些。因為篆刻要經(jīng)過設計、鐫刻、修飾等過程,還可以模仿、集字,多花點工夫刻一枚印,并不是件難事。如果要形成個人風格和面貌,一代人中也出不了幾個人,應該比書法更難。篆刻的文字,大都用篆,而篆字本身變化并不大,不像書法,字體多、變化多,尤其是草書變化就更多了。而從甲骨、大篆到小篆,變來變?nèi)ゲ畈欢?,印章的面積又小,文字不多,要想與古人、今人風格拉開距離,很難做到。所以篆刻界很多朋友,為了追求個人的風格,就在文字上花心思,把什么漢簡、草書、隸書入印,但這些人只將字帖里的字放進了印章,不講究刀法、布局,生搬硬套,看了很機械。其實,這種想法是很傻的,毫不夸張地說,如果以這種方法追求個人風格,什么人都能想得到、做得到,是一種很初級的玩法。印章是這樣——你把文字放進去,整個章法既要有巧思、也要人看不出你在弄巧,還要有虛實變化,文字與文字、文字與邊欄的關系要和諧,更要有合適這種文字入印的刀法,這樣的創(chuàng)新才有意義。但話又說回來,篆刻創(chuàng)新還有空間,印章創(chuàng)作真正由文人介入到現(xiàn)在,只有幾百年的時間,不像書法,有幾千年了。在印章文字的應用上,在近代出土有很多青銅器,不同器皿上的文字,都有變化,可以琢磨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對一些典型風格的文字加以夸張和放大,就會產(chǎn)生另一種樣式。而且刀法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而從元代至明清文人用石材刻印,相對于秦漢銅鑄印和玉印外,改成石材后才有了切刀法、沖刀法之說,這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印材的創(chuàng)新必定會帶來刀法上的創(chuàng)新。總之。創(chuàng)新的方法是留給有心人的。
老蒲:這次書法蘭亭獎獲獎的作品,據(jù)說您是寫的《平復帖》?而《平復帖》又被理論界認為是千多年來打不開的一把鎖,還沒有人用純“平復”進行創(chuàng)作的,而您是怎樣做到的?
劉小平:唐代及以后的書法理論家,都曾說到《平復帖》是“畢其一生而不可及”的法帖,就是說用一生的時間都學不好它。但我學它時并不知道這些說法,只知道很高古,有味道,但并不知道有古人說的那么難。
因為我在書法的學習上比較全面,我學過十年的歐陽詢楷書,學過十年的孫過庭草書《書譜》,臨過大量的金文和隸書,研究過文字的流變,也就是說中國文字從甲骨到現(xiàn)代文字的變化過程我是知道的,這無意中為學習《平復帖》打下了基礎?!镀綇吞肥俏鲿x陸機的手札,全文只有84個字,除了重復和不認識的文字,只有72個單字。同時,《平復帖》讓人的感覺就是獨立的一個書體,沒有類似的和借鑒的字帖。不像其它的字帖,有成千上萬個“字庫”,有大量的臨摹范本。雖然很高古,有一種神秘感,很吸引人,但一旦臨習又望塵莫及,不知如何下手。在1700多年來,還沒一人能用《平復帖》的字法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因為“字庫”的字量太少,不知道字帖以外的字怎么寫。
老蒲:那您是怎樣解決這個“字庫”問題的?
劉小平:因為我學了十年的草書,草書字法沒有問題。我在學習“平復”時,開始時并不覺得難,只是后來越學越難,我就從秦漢簡牘行草書中尋找字法的線索,因為草書在秦漢時期就有,而陸機又比較接近那個時代。我覺得陸機的《平復帖》肯定與秦漢行草有淵源,我就找來了很多這樣的資料,仔細琢磨,分析它們與《平復帖》的關系,反復練習,其實這些文字之間是有演變脈絡的。好在我學了很多年的草書,節(jié)省了重新記憶草法的過程。
老蒲:能寫出《平復帖》的線條也是件難事,感覺很多難事都擺在您的面前,您是怎樣解決寫出《平復帖》生澀的線條的?
劉小平:理論界形容它的線條如“火箸劃灰”,很生澀、毛糙,看不明白陸機是如何用筆的。所以,理論界認為陸機用的是禿筆,也就是所說的破筆。我學了十多年后,發(fā)現(xiàn)理論界的說法不準確,因為我用新筆也能寫那種味道。其實“平復”的線條有紙和筆的作用。陸機用的麻紙,本來就粗糙,是產(chǎn)生這種線條的一個方面。還有毛筆,那時狼毫的質(zhì)量相當好,筆小,鋒很長,我在簡牘博物館中就看到過。我就用類似于古代的方法和筆,寫古代人的字,就很容易找到感覺。還有一點很重要,我寫過大量的篆書,這種用筆的方式與寫篆有同工異曲之妙,絞轉(zhuǎn)方法很接近。如果不會寫篆隸,肯定也寫不好《平復帖》,這是我的優(yōu)勢。
老蒲:聽您這席話,覺得您學習的方法很值得書法和藝術界的朋友學習和借鑒,很會思考和解決遇到的難題,還很勤奮。
劉小平:學習藝術,一定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別人說什么你都聽,很多人懂得并不深入,看起來像專家,其實是浮在表面。
我學習的方法就是一句話——追根溯源。學什么,你都要追溯它從哪里來,另外還要思考它將如何發(fā)展下去,這就有了創(chuàng)新的源泉和方向,才能做到入古出新。有一些書法篆刻朋友拿作品給我看,很多人把創(chuàng)新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學習傳統(tǒng)卻沒有那么花力氣,尤其是經(jīng)典的法帖和印章。那些細微的東西不去琢磨,只講究大體的樣子,把那些微妙的東西給丟了。還有的人把大量的時間放在創(chuàng)作上。這是錯誤的,真正要學好,還是要花大力氣多臨習,反復地把最精彩的地方學到家,并形成書寫的習慣。日積月累,即使隨便寫、隨便刻,都有來歷,都有出處,都有自己的心得。
老蒲:說一句冒昧的話,也有一些朋友說您很傲氣,看不起人,不太喜歡跟人玩。也就是說有些活動想請您,但不敢請您,是您不想?yún)⒓樱?/p>
劉小平:這個說法我聽好幾個朋友說起過,我也反思過這件事,想來想去好像并不是他們說的那樣。我參加工作就一直在東江那個地方,是一個很漂亮的風景區(qū)。我在那里三十年了,一直交通不便,也很少出來,也沒有老師指導我的學習,更沒有什么同行交流,幾十年來都是一個人在琢磨書法和篆刻。我所取得的所有成績,都與那里的生活環(huán)境有關。我也喜歡學習,看看書,寫寫字,刻刻印,具有獨立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并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學習習慣,不愿意出來與人打交道。有些活動也太無聊,無趣,沒有學術性,難有讓我心動的東西。也的確很多人太浮躁了,名利思想太重,不太習慣。有些展覽,值得一看的作品太少,而且活動又多,太耽誤時間。我認為學藝術,把很多時間放在無意義的事上,不如自己扎扎實實做點事來得實在。其實我也參加過一些活動,我在展廳里,很少有人認得我,我站在展廳半天也沒人知道我是誰,看一會就走了。還有,我喜歡講真話、實話,喜歡講別人作品的不足,其實也是對他們好,希望他們有進步,但我太直接了,很多人承受不了,但我認為好的部分不需要我太多講,大家都明白的,學習嘛,就要多講不足才有進步??赡苁莿e人不喜歡這樣的方式,但我在改,現(xiàn)在好多了。其實很多跟我熟悉的人都說我沒有架子,也能開得起玩笑,我的學生都說我是一個頑童,很天真,是一個沒有心機的人。還有,我真的沒有太多的時間陪別人玩,我有很多的事要做,我要工作、要看書、要寫字、要刻印,要做陶瓷,要燒窯,要陪家人。一個真正玩藝術的人,哪有時間浪費,哪有時間去搞那些沒有意義的社會活動。我不是傲氣,我是真的沒有時間。真正與我打交道多的人,沒有一個人認為我傲氣的,還認為我是一個好玩的人。
老蒲:去年我在省博物館看過您的個人書法篆刻展,很成功,同行們幾乎是一致的評價——震撼。沒想到您這些年來能干好這么多事,書體多,而且都很精彩。有些人一輩子寫一種體都寫不好,您寫那么多種書體,非常豐富。感覺您寫什么都能駕輕就熟?
劉小平:剛才我說了,我喜歡很安靜地琢磨藝術,其他事沒有太多心思去管,就是家里的事也不喜歡管,更何況……這可能就是我與別人的區(qū)別吧,其實搞藝術真的有做不完的事,要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這么多作品(108件書法及篆刻原作),不是我臨時創(chuàng)作的,都是平時的積累,寫得好一點的,刻得好一點的,就留下了。展覽前,請朋友在幾百件作品中選了一下。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我這些年來,真的一直在學習和創(chuàng)作,沒有松懈,我比別人付出的時間要多得多,所以,我哪有時間用來浪費?
我寫過今草十年,也寫過祝枝山的大草,寫過楷書,因為刻印,當然要寫篆書,所以我的作品書體就很多。其實我本來沒有寫過小楷,但寫了這么多年的字,手性好,就可以寫小楷了。但是,有的書體我寫得還是不太滿意,并不是人們說得那么好。我還想做得更好,不知道能做到么。
老蒲:在展廳中,有幾個老書法家在議論,說您這個展覽恐怕在湖南十或二十年都沒有人能超過,您認為呢?
劉小平:別人怎么說那是別人的事,反正我不說。我說那是吹牛。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個展覽不算太差,也很全面,看了不累。書法展覽很單調(diào)的,很容易看疲勞的。
老蒲:您最早出道是篆刻,在全國都知道您是篆刻名家,在書法上有如此高成就的篆刻家,應該不多吧?
劉小平:應該這樣說,如果在解放前,全國就很多,但現(xiàn)在的確很少。篆刻大家,必定是書法大家,這是一個正常的事,這是個相輔相成的事情。沒有一件事(藝術)的成功是孤立的,必然是相關藝術門類、學術、整體修養(yǎng)的結(jié)果。如果只會刻印,不會寫字,那他的印章也高級不到哪里去,也不管他有多大來頭,多大名氣,多少頭銜。就說篆刻,你連篆書都寫不好,什么篆刻家?不可能噻!篆書對篆刻是有絕對作用的。還要有深厚的古文字學知識,篆刻家又不是工匠。
老蒲:您學篆刻又沒拜在哪位名家的門下,完全靠自學就取得很高的成就,是怎樣做到的?
劉小平:是的,我沒有拜在名家的門下,但古代的經(jīng)典有多少?一輩子都學不完。名家的作用是讓你少走彎路,能經(jīng)常得到指點,在這點上我是吃了虧的。我在學篆刻時,正在待業(yè),家里很窮,也買不起書,也找不到什么名家。那時有一位老師送了我一本《怎樣刻印》的書,就照著書上說的去做,但還是很盲目。也犯過亂刻的毛病,這人學幾天,那人學幾天,不成系統(tǒng)。但我喜歡琢磨,什么刀法怎樣刻,什么人的風格是怎樣的,反復練習。后來在我省首屆“湖湘書大賽”中(1984年),胡慰曾老師找到了我,他說看到《書法報》上有個我的篆刻作品。他以為是長沙的,一問都不曉得,當看到參賽名單中有我的名字,找到我后,我給了他一迭蓋好的印章請求指點。他看了說:小劉,蠻有悟性的,只是刻得太雜了,可以專門學一家,再學學秦漢印。我就信了,其實這句話篆刻教材中都有。之后學了黃牧甫,再學秦漢印,越學越覺得有內(nèi)容,有深度,越學越有心得,越學就越有癮。這段經(jīng)歷對我作用蠻大的。
拜不拜在哪位名家的門下并不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有書本,有前人眾多的經(jīng)典作品,不就是老師嗎?
老蒲:您在1987年就獲得西泠印社篆刻大賽的金獎,證明您的確是有很高悟性。
劉小平:我在很多場合都說過,在作品還可以的情況下,入展、獲獎,運氣成分也是有的。您想,全國搞篆刻的多少人,我年紀輕輕的獲金獎,沒有運氣那是違心話。同時我也很清醒,那時就停下來很少參加全國性的展覽和比賽,潛心鉆研秦漢印。我覺得我沒有資格拿這個金獎,傳統(tǒng)的功底還很缺,不得不抓緊補課。
老蒲:后來怎么又搞起了簡化字入印了呢?
劉小平:完全是偶然。因為我寫過《好大王碑》,1993年在一條馬路上,看到有人用油漆寫在三夾板上的“精修各國汽車”的招牌,很有啟發(fā)。這些民間的字,歪歪斜斜,感覺就是《好大王碑》的味道,我就嘗試著入印,然后又去臨寫《好大王碑》,找出入印的線索,而后一發(fā)不可收拾。
老蒲:前人沒搞過,不擔心別人不理解?
劉小平:不理解的人多了。基本上都說搞不長久,不可能深入。其實宋代就出現(xiàn)過簡化字印章,在秦漢的磚文上,也有很多現(xiàn)在我們使用的簡化字,只是沒有人系統(tǒng)地進行創(chuàng)作,并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從這點也可看出,有了扎實的傳統(tǒng)基礎,創(chuàng)新才有可能,才有這個功夫去創(chuàng)新。如果我像許多人一樣,也就是一位普通的印人。
老蒲:在談話中,我一直覺得您很有自信。
劉小平:是嗎?也可能是吧!我說的都是真話,不隱瞞自己的觀點。我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別人的優(yōu)點和不足,我敢于直接說。一個搞藝術的,內(nèi)心都不真實,是很可怕的。
老蒲:您的強項是篆刻,為什么這幾年來在全國展中都是投的書法作品?投篆刻不更有把握,更容易獲獎?
劉小平:正因為別人都以為我是搞篆刻的,也已經(jīng)認同了,我又何苦不斷去證明我是搞篆刻的?何不檢驗一下自己的書法?我想證明,我的書法不是弱項,也是強項。我天天都在學習,天天都想著在藝術上有進步。
老蒲:您喜歡讀什么書?
劉小平:老莊、論語、大學、中庸和蘇東坡、柳宗元、歐陽修、陶淵明他們的散文。但現(xiàn)在人的文章讀得少。我讀書是為了消遣,也是為自己營造一種心境,一種寧靜的心境,不使自己變得浮躁而已。但我讀書是翻來覆去讀,隨意從一頁開始,隨意從一頁結(jié)束。有如陶淵明說的,不求甚解。
老蒲:湖南書法圈幾乎所有的人都說您是天賦最高的人。您搞書法、篆刻,還自己燒陶印、玩瓷器,您哪有那么多的時間?有的人能干成、干好一件事就不錯了,您能把這么多領域都玩得有水準,不簡單。
劉小平:我單位上班是7小時工作制,除去睡覺8小時,還有9小時空閑。在這9小時中起碼有2小時可以用來學習。很多人覺得沒時間,不是還有周末、節(jié)假日嗎,怎么沒有時間呢?我說,當你想做學問,就有很多做學問的理由;當你不想做學問,可能有更多的理由為自己開脫。我曾很多次與朋友們說,天賦,其實是與生俱來的感悟能力,如果不去挖掘自己的潛力,那是白搭。玩(書法篆刻)藝術畢竟要通過手上的功夫去實現(xiàn),如果不勤奮,誰知道自己有沒有天賦。作為中國人,對書法會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只要勤奮,方法對頭,肯定能做好。還有,能寫各種字體,但是各種書體會相互受影響的。王羲之不但能寫行草,還能寫小楷、章草,其實是一通百通的事。如果一件事通不了,其它就都通不了啦??v觀古今的書法篆刻大家,他們的能力是很全面的,還有的詩書畫印樣樣精通,就是這個道理。
老蒲:有很多書法界的朋友知道您在學畫畫,是嗎?
劉小平:有人關注,證明我還沒有被人遺忘,總還有些價值。但畫畫的時間不長,剛開始,眼高手低,不成氣候。
老蒲:您作品的市場怎樣?
劉小平:不咋的,多少有一點,不強求,看緣份。但藝術瓷反而好一點。
老蒲:您創(chuàng)作藝術瓷有多久了?
劉小平:斷斷續(xù)續(xù)大概七、八年了吧!自己還是不太滿意。
老蒲:是自己要求太高了吧?
劉小平:那倒不是,瓷器有瓷器的特點,體會不是很深。主要是沒有時間,不夠深入。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慢慢好起來。
老蒲:您對書法和篆刻技法以外的理解?
劉小平:這個題目太大,一時半會說不清。但我覺得它們是修煉人的心智的東西,從中可以看出很多辯證的關系,比如虛和實、濃與淡、快和慢、重與輕,尤其是貫穿了中國古代的“老莊”思想,同時也能鍛煉人對事物的專注和執(zhí)著。我學書法篆刻這么多年,越學會越心靜,越學會越淡然,越學會越低調(diào)。因為在浩瀚的古代經(jīng)典面前,我們太渺小了。
老蒲:我覺得您是一個很率真的人,所以我冒昧地提一個問題,有些人不喜歡您的作品,您怎么看?
劉小平:很正常。因為我寫的字當今很少有人在寫,尤其是《平復帖》一類的。以前幾乎沒有人見到過,特別是那些不搞書法的人,基本看不懂。我認為高中低三種眼光的人看東西,會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我的印也是這樣,也有些不喜歡,感覺不精細,以前也沒有人這樣搞過,有點另類?,F(xiàn)在很多人不使用毛筆,對筆法和字法的微妙變化不能理解,如果不通俗,不秀美,他們就不喜歡。我最得意的作品風格,不是雅俗共賞的那一種,我不是也可以寫很精致的小楷嗎?但那不是我最拿手的書體。比如很細的朱文印,我在18、20歲時就能刻,但這個很容易做到。只要設計好,多花點時間,就能搞得出來,但是沒情趣,沒技巧,太直白,很簡單。藝術就要拙中藏巧、平中見奇才好。任何藝術,都要認真去分析、體會和在學習中領悟,否則,看不懂就是必然的了。
老蒲:您怎樣來評判藝術的高度?
劉小平:我們撇開各藝術門類特殊的語言和表達方式不談,總而言之,藝術作品有沒有高度,第一個層次首先是好,這是理所當然要做到的,對玩藝術的是最起碼的要求;第二個層次,要好得與所有人不一樣,就具有了個人符號和標簽;第三個層次,好得與人不一樣,但又讓人難以仿效,就是最高的目標。如果連好都談不上,說明根本還沒有入道;如果不是好得與人不一樣,說明沒有自身存在的價值;如果雖然好得與人不一樣,但容易模仿,說明作品的技法高度很有限,沒有具有“防偽”的功能。
老蒲:這種解釋很到位,非常通俗易懂。聽您這么說,這樣的作者就相對少了?
劉小平:是的。任何時代,任何一個地區(qū),能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的作者,僅僅只有少數(shù)幾個人。經(jīng)常聽人說,這是名家,那是大家,都是吹的泡泡,自欺欺人。
老蒲:您算名家還是大家?
劉小平:都不是。名家、大家,是別人說的,不是自封的,是要經(jīng)過歷史檢驗后的認可。
老蒲:您創(chuàng)作的狀態(tài)是怎樣的?
劉小平:我?guī)缀跛械臅ㄗ髌?,都是在讀到一篇好文章以后,抄錄一下,寫錯了,就在旁邊打上“點”,作為標記。章法也是隨意安排,邊書寫邊完善章法,待落款、蓋章后,章法就完整了。其實歷代好多經(jīng)典的作品,都是信手拈來的東西,如《蘭亭序》、《祭侄文稿》等等,都是信手書寫的手稿,沒有一件是刻意為之。當然,只有功夫到家了,才能做得到。我入展全國展的所有書法作品,都是家里現(xiàn)成寫好的,或者是寫一兩遍就可以了。現(xiàn)在有些作者,為了參展,翻來覆去練習一段文字,幾個月寫一件作品,這是有悖于書法的精神實質(zhì)的,是為了參展而參展。我雖然不反對,但是不喜歡。
老蒲:聽說您的學生也入了這次蘭亭獎?
劉小平:是。有搞篆刻的,也有搞書法的。
老蒲:劉家班不錯?。?/p>
劉小平:也有運氣問題。不談這個,都是他們自己努力的結(jié)果。
老蒲:您對今后有什么打算和規(guī)劃?
劉小平:安安心心玩藝術,平平淡淡過日子。
老蒲:今天談了這么多,對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覺得您是一位有思想,很勤奮,很樸實,很真實,很有個性的藝術家。可能您參加社會活動比較少,雖然別人對您的作品印象深刻,但您對藝術的思考和處世方法外人并不了解。與“傳說”中的您完全不一樣,內(nèi)心豐富,處事簡單,勤奮、智慧,耐得住寂寞,這樣的品格非常難得,只有這樣,才能出作品,才能成就事業(yè)。希望您在藝術上道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