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弋
摘 要:小學教育中的綜合實踐是我國提出的教育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結構的建立和改變。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主要注意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實踐。
關鍵詞:綜合實踐;課程內涵;有效實施;教學對策
一、綜合實踐課程的內涵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新型的課程,與其他學科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它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的實踐性課程;它是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批判、反思、研究型的活動;它致力于突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有效實施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對策
1.加強學校和老師參與的積極性
在小學生的課表中安排實踐課,并且學校要實時關注實踐課的實施情況。學校的領導要加強對實踐課的重視程度,并且要對實踐課程的內容有充分的了解。學校要轉變觀念,加強對實踐課教師的專業(yè)培訓,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設專職的實踐課程教師,這樣有助于學校的管理和考核。而教師應該加強參與的積極性,在教育的第一線為小學生的綜合實踐課進行有效教學。
2.制定科學的課程規(guī)劃
學校和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地區(qū)特色來進行科學的課程安排。并且優(yōu)化教學方案,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制定有層次的綜合實踐課程規(guī)劃。學校要充分發(fā)揮各個學科的優(yōu)勢,將這些優(yōu)勢科學地融入綜合實踐課程中,形成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要模式的教學核心,拓展校內外實踐活動,促
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是,要注意區(qū)別與其他的課程,綜合實踐課是增加學生的不同體驗,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而其他的課程更注重知識的學習。
3.確保實踐課程的教學品質
首先,要培養(yǎng)出一批優(yōu)秀的實踐課程教師,或者采用與語文、數(shù)學等課程進行跟班制的模式,保證課程實施的實效。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實踐課程的目的、性質和特點進行準確的定位,并將各個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在實施過程中,要進行跟蹤評價,對實施情況進行“立體化”管理。教師、家長要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現(xiàn)場指導,使學生獲得知識,并且能夠正確地運用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并且在活動結束后,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使他們對活動的意義和體驗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總之,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是進行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學校、教師和家長都要進行合理的指導和監(jiān)督。
參考文獻:
馮翠麗.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有效性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1(26):35-36.
(作者單位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云錦鎮(zhèn)云錦中心小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