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娜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需要注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積極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高。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
隨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提出和實施,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被提上日程。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不敢在課堂中發(fā)言,僅僅通過認真聽課和做筆記來提高知識水平,這顯然不適用素質(zhì)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要求。在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fā):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和諧課堂氣氛對教學有效提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可以激發(fā)學生思考、探究和互動的欲望,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課堂氛圍應該是開放民主的,不是一味地安靜保守的。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兩點:第一,在課堂中,教師要尊重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水平,關心成績比較差的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與學生加強交流,實施情感教育;第二,在課堂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主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互動討論、自主學習等形式可以營造開放化的學習環(huán)境,并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
初中語文課堂中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就要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通過積極思考、感悟提升語文素養(yǎng)。首先,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法。在語文教材的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模式,讓學生積極融入文本情境中去,理解文本中的角色,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表演話劇、情景劇、分角色朗讀課文等都是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方法。其次,教師可以采用分組討論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某一話題進行討論,或者定期組織讀書交流會等,促進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與見解,進而學會思考和探究,學會學習語文學科的方法。第三,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利用豐富多彩的圖片、視頻、音頻、動畫等不僅可以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語文教學,還可以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進而大大提高了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劉春蓮.巧用善用課堂觀察,提升語文課堂實效性[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16).
(作者單位 河北省灤南縣宋道口鎮(zhèn)初級中學)
新課程學習·中201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