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僅靠老師的“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以多媒體為主要手段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逐步走進課堂,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直觀、生動、有趣,課堂教學密度增大,課堂教學氛圍活躍,教學效果顯著。對于化學而言,由于它比其他學科更具復雜性、微觀性和抽象性,尤其是在各方面條件較落后的農村初中學校,更需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詮釋化學的奧妙,以幫助學生對化學知識有更直觀的認識和理解。
那么從事農村初中化學教學工作的教師,應如何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呢?本人根據(jù)多年的初中化學教學及教學研究經驗認為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學生的興趣
美國教育家布魯諾說:“學習的最大動力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笨鬃右苍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辛伺d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地學習。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創(chuàng)設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可以化無聲為有聲,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一節(jié)化學課上,我通過播放四大發(fā)明圖片及其解說、工業(yè)煉鐵的影片片段、各種性能優(yōu)異的建筑材料并配以簡單說明、五彩繽紛的焰火等內容,這樣大容量的信息傳遞,對學生化學的學習具有潛在的吸引力。在講到《燃燒與滅火》這個課題時,我在課程開始先播放《冬天里的一把火》這首歌的前部分:“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在欣賞歌曲的同時,把學生帶入了火的意境,然后在課堂上與學生展開了對火的討論,中間插入一些失火和滅火的動畫。每一個畫面的展示都能把學生引入一個新環(huán)節(jié)、一個新知識點的討論。學生的討論聲一浪高過一浪。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在討論的浪潮中學會了燃燒與滅火的知識。在講到《二氧化碳的性質》時,我是這樣導入的:首先,在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中,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溶洞的精美圖片,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然后以問題“是哪位能工巧匠給我們雕砌出如此多姿多彩的世界呢?”引入新課,在這里利用多媒體課件導入課題就十分精彩。因此,多媒體教學在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二、運用多媒體模擬實驗,突破教學重難點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戴安邦也曾說過,實驗室是培養(yǎng)全面化學人才的最好場所。由此,化學實驗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要想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進行實驗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農村實驗設備簡陋,再加上化學環(huán)境、觀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很多實驗無法實現(xiàn)或難以觀察。利用多媒體課件來模擬實驗過程,可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讓學生觀察得更清楚,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新知識,更加重要的是它還能讓學生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科學研究的能力,從而突破教學重點、淡化難點,提高教學效率。運用多媒體模擬實驗的這種作用是其他教學方法無法替代的。
例如,農村學生沒見過工業(yè)煉鐵,對其缺少感性認識。這時在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表現(xiàn)出工業(yè)煉鐵的生產過程,展示高爐的結構和爐內的化學變化,對于各個環(huán)節(jié)也可以反復演示或局部放大,給學生加深印象。又如,農村中學沒有條件帶學生去參觀自來水廠,所以我運用多媒體播放一段錄像展示自來水在生產過程中取水、加藥、混凝、沉淀、過濾、供水的六個過程,讓學生對自來水的生產過程加以了解?!扳c與水反應”的實驗,整個過程反應速度快,由于反應的容器——燒杯不是很大,反應物鈉也只不過是綠豆大小的固體,若只采用演示實驗,只有坐在前幾排的學生能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其他學生就無法看清了。于是,我采用實物投影儀,將所演示的實驗現(xiàn)場攝像,并直接投影在熒屏上。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整個實驗的過程,這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用多媒體模擬有毒有害的實驗,可減少污染。如:一氧化碳的毒性實驗可借助一段錄像——小白鼠中毒死亡實驗,讓學生感知其毒性。在學習“氧氣的制取”這個實驗時,實驗制取裝置、加熱方法、收集氧氣方法等步驟是教學重點。我先制作好課件,課堂上運用多媒體將實驗制取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收集氧氣、檢驗氧氣等重要環(huán)節(jié)投影出來,讓學生觀看。學生很快就領會了實驗的重點,加深了印象。在學習原子結構時,學生難以想象電子是如何繞核運動的,這時我利用Flash動畫,給學生以形象生動的展示?;瘜W變化過程就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過程。我在課堂上通過Flash動畫,形象逼真地將該過程表現(xiàn)出來。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難于理解的重點、難點變得形象、具體、生動、通俗、易懂。
三、運用多媒體展示課程,增大課堂容量
在農村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綜合素質相對比較低,課堂節(jié)奏慢,容量小,教學方式比較單調呆板。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課程,可增大課堂容量,且呈現(xiàn)速度快,圖文并茂。尤其是初中化學,僅有一年的學習時間,在中考總復習中,多媒體課件更能發(fā)揮出它的實效性,使學生能更好更快更多地接受知識。
例如,在中考總復習時,我運用計算機將課堂教學中的板書、例題、練習制成一個多媒體課件,既可增大課堂信息量,減少板書時間,又能達到很好的復習效果。在進行實驗室制取氣體實驗裝置及相關練習的復習中,若用傳統(tǒng)的方法把裝置圖畫在黑板上很浪費時間,若用一些掛圖,又沒有動態(tài)效果,不夠直觀。我將復習內容制成多媒體課件,只需按鍵即可呈現(xiàn)出來,運行極為方便,且有更好的教學效果。這樣在中考總復習時,可以在課堂上充分以導為主,啟發(fā)學生思維,增加課堂練習容量,提高復習效率。
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大大提高了農村初中化學教學效果,但教師在教學中也不可盲目使用。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師授課的教學手段之一,多媒體素材的運用是教師教學不及或難于觸及的補充。對于教師通過傳統(tǒng)媒體或自身語言可以表達的知識,就沒有必要使用多媒體方式呈現(xiàn)。另外,化學離不開實驗,凡課標要求做的實驗都要做,不能做的實驗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去做。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科學研究的能力,只有對那些難以觀察的、抽象的、微觀的、有毒的、危險的以及在教室中根本無法實施的實驗,我們才有必要利用多媒體進行模擬。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并不是每堂課都要用到多媒體技術,只有適度的應用才能更好地為初中化學教學服務。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在農村初中化學教學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些傳統(tǒng)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它能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的奧秘,形成持續(xù)的化學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也能讓每一個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去體驗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lián)系、應用過程中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科學探究實踐中逐漸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深入研究,巧妙而恰當?shù)卦O計、開發(fā)、運用多媒體教學,使之與其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