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婧
【摘要】在素質(zhì)教育下的中學英語課堂中,雖然“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被大多數(shù)教師所擯棄,英語課堂教學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多彩,但是,課堂中的提問仍是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設(shè)置提問,使之不流于形式,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索,并能鍛煉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課堂效率,是需要英語教師不斷探索的一個問題?!娟P(guān)鍵詞】英語課 課堂提問 設(shè)置技巧
隨著新課程在我國全面實施,英語教學越來越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運用能力。課堂中的問題也應(yīng)根據(jù)這一目標進行設(shè)計。然而長期以來,一些教師對英語課堂的提問技巧缺乏研究與探索,沒有根據(jù)不同的課堂情況選擇適當?shù)奶釂柗绞?,沒有根據(jù)不同的學習目標選擇不同的問題類型,沒有使用適當?shù)奶釂柌呗裕⒄Z課堂表面上看起來有問有答,實際上提問缺乏實用價值。教師的提問必須既講究藝術(shù)性,又講究實用性。本文擬對英語課堂中的提問技巧做簡單分析,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技巧一:根據(jù)不同的課堂情況選擇合理的提問方式。
1.開放式提問和封閉式提問。開放式提問是指問題不預(yù)設(shè)任何答案,沒有限制,沒有框架,可以讓學生自由發(fā)揮。開放式提問用于調(diào)動學生最大限度地做出反應(yīng),能避免阻塞學生的思路,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討論。
封閉式提問是指問題的答案是唯一的,有限制的。封閉式提問可用于指導(dǎo)學生定向思考,并能促使討論沿著正常的軌道進行。
請比較下面兩個教學片段。教學片段一:
T: Do you like this story?
Ss: Yes.
T: Do you get on well with your classmates?
Ss: Yes./No.
T: Do your classmates ever do anything that disturbs you?
Ss: Yes./ No. (接著課堂陷入沉默)教學片段二:
T: Is it important to get on well with other people?
Ss: Yes.
T: What will you do if one of your classmates doesnt understand or hurts you?
比較這兩個教學片段,在討論同學與同學之間的關(guān)系時,片段二中的教師巧妙地運用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What will you do if one of your classmates doesnt understand or hurts you? 給了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學生在討論中各抒己見,既提高了興趣,又鍛煉了表達能力。片段一中教師的提問堵塞了學生的思路,也使課堂教學進入了瓶頸。但是并非開放式提問總是優(yōu)于封閉式提問。
例如在學習英語動詞時態(tài)這個單元時,如果教師只需要學生復(fù)習上節(jié)課已經(jīng)學習過的幾種動詞時態(tài),以便展開練習,就可以采用封閉式提問,讓學生列出相應(yīng)時態(tài)下的動詞形式。這不但鞏固了知識,還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
2.直接式提問和間接式提問。直接式提問是指提問時直接指明問題的回答者,問題答案也很明確。直接提問針對個體,可以讓不愛說話或不主動參與活動的學生加入課堂討論中來,可以通過利用某種“行家”意見,推動討論向前進。有時還可以制止無關(guān)的交談或不適當?shù)幕顒印H玑槍σ恍┥险n容易走神的學生,教師就可以采用直接提問的方式將其“拉”回到課堂中來。
或者當討論到某個生活中的小常識時,如果讓班級中這方面的行家生活委員給大家作解釋,學習效果會更好。
間接式提問是指問題面向所有學生,問題答案不唯一,教師有時可引導(dǎo)學生指向某個預(yù)設(shè)答案。間接提問針對整體,用于發(fā)動和刺激學生展開討論。如何刺激那就要從讓學生感興趣入手,巧設(shè)懸念,引起學生注意,啟發(fā)學生思維。
教學片段:
T: I am very excited because the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 and I can go traveling. Last summer, I went to a very interesting place. (Showing some pictures) Do you know where it is ?
Ss: Huangshan.
T: Girls, can you guess what interesting things happened to me during the holiday?
教師借助最后一個問題來引發(fā)學生對假期旅游話題的興趣,通過猜測來講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和插曲,充實假期之旅的內(nèi)容,為即將展開的英語語言實踐活動做好了鋪墊和熱身。
3.反向式提問和傳遞式提問。反向式提問是指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馬上作答,而是巧妙地反問提問學生,讓學生自己先思考,教師在學生回答之后再做分析與補充。反向式提問用于激勵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設(shè)身處地想問題,還可以去除障礙或難題。如在學習莫泊桑的“The Necklace” 一文時,如果學生問 “ Whats the narrators purpose to write this article?” 教師就可以隨即反問學生“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ilda?””Can you describe the society which she lived in?”問到這里,學生提的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為什么呢?因為教師在學生不知從何下手時提出了兩個較容易的問題反問他。
傳遞式提問是指教師將一個學生的問題交由其他學生回答。傳遞式提問有利于建立一種共同交流心得的氣氛,提高集體參與度,還可制止個別占著話題不停的局面的發(fā)生。如在學習偵探小說“The Glove”一文時,有學生就提出文章第一段交代了犯罪現(xiàn)場周圍的環(huán)境有什么必要,教師就可以將問題傳遞給其他同學,共同討論得出答案。
當然,課堂的提問方式還有很多種,如清單式提問、假設(shè)式提問、舉例式提問等,在這里就不贅述了。只要教師能根據(jù)不同的課堂情況選擇合理的提問方式,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巧二:根據(jù)不同的學習目標,選擇適當?shù)膯栴}類型。
1.記憶和感官型問題。記憶和感官型問題是指教師為檢查學生對具體書本知識或具體信息的掌握和理解提出的問題。此類問題可便于教師在課堂上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或發(fā)現(xiàn)學習上的問題之所在。此類問題經(jīng)常用 who, what, when, where, which 等進行提問。如在課文“Throwaway Clothes:Cool and Cheap”中可以提問“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the clothes sold at H﹠M?”“Who are most likely to be H﹠M shoppers?”考查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
2.邏輯型問題。邏輯型問題是指教師需要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有效地分析與整合,并能根據(jù)個人的經(jīng)歷和思想對相關(guān)內(nèi)容作出合理表述時提出的問題。此類問題經(jīng)常用 why等提問。如在“Heroes”一文中,教師可以提問“Why have there always been heroes in human history?”
3.創(chuàng)造性問題。創(chuàng)造性問題是指教師需要學生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并運用發(fā)散性思維將相關(guān)話題引申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時提出的問題。此類問題經(jīng)常用 How等提問。
教學片段:
T: In senior books, weve learned many texts about famous people besides Madame Curie. Who are these famous people?
Ss: Cark Marx, Abraham Lincoln, Walt Disney…T: How did they become successful?
學生們各抒己見,熱情大膽地交流,得出了豐富多彩的答案。
技巧三:避免使用不適當?shù)奶釂柌呗浴?/p>
要提高課堂效率,教師不僅需要注意提問的方式和類型,還要避免以下一些不恰當?shù)奶釂柌呗浴?/p>
1.整堂課都是教師問、學生答,或者教師的提問很多但是學生的主動提問極少。
2.為了不影響教學的進度,讓教學過程總能按自己設(shè)定的路子走下去,總是讓成績好的學生回答問題,而成績中差的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很少。
3.教師過分引導(dǎo),勉強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
4.表層問題多、深層問題少。
上述問題的存在與教師的提問策略關(guān)系甚大,教師必須關(guān)注提問的“質(zhì)”與“量”,講求提問策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問答習慣等。
技巧四:教師提問時注意運用恰當?shù)闹w語言。
教師的肢體語言包括眼神交流、面部表情、身體姿勢,手勢等。教師肢體語言如果運用得好,就能充分向?qū)W生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與學生更好地互動,同樣可以提高提問的課堂效率。運用肢體語言時應(yīng)注意以下兩點。
1.合理適度。英語課堂中,教師過慢、過多地重復(fù)同一動作會使學生感到乏味;過快、過少的肢體語言又不能給學生留下任何印象。通過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在一分鐘之內(nèi)同一動作重復(fù)兩到三次的效果是最佳的。過分夸張的肢體動作還會讓學生覺得突兀。因此,教師需考慮在恰當?shù)臅r間使用適度的肢體語言,給教學錦上添花。
2.自然和諧。教師的肢體語言需符合提問的內(nèi)容和教師自身的性格特點, 能真實反映出自身對課堂、對工作的熱情,而非為了任務(wù)而上課。例如在對一些不良現(xiàn)象進行提問時,教師就不應(yīng)該滿臉笑容了。又或是一個性格內(nèi)向的教師在提問時突然間手舞足蹈起來,學生也會一時難以接受。
教師的課堂提問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shù),在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只有不斷實踐,不斷探索,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發(fā)揮提問的教學功能,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使之更好地學習英語。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楊永東.英語課堂提問類型、方式及其改進[J]教學與管理. 2008.
[3]徐立群.英語課堂教師提問類型的調(diào)查與分析[J].外語界.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