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英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占有重要位置,在平時的考試中閱讀題也是占有很大分值的,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是離不開意會的,但是后半句就不適合現(xiàn)在的教學了,這樣的教學效果也是不利的,不能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水平。所以,要加強語文閱讀中的“意會”與“言傳”,將其合理利用,提升教學質(zhì)量及學生學習水平。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意會;言傳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我國古人的一種學習方式,意思就是學習要自己去揣摩,只能自己去領(lǐng)會其中的意思而不能用語言來表達。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及教育制度的改革,這種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適合現(xiàn)在的教學模式了,對學生成績與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都沒有好處。21世紀是一個科學技術(shù)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所以,在語文學習中要加強“意會”與“言傳”,要不斷地去揣摩文章中的有用信息,用心去感悟那些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意思。
一、語文閱讀中如何來理解“意會”與“言傳”
“意會”顧名思義就是根據(jù)課文中的內(nèi)容用心去領(lǐng)會,將自己置身于文章中的環(huán)境里,對文中所要表達的意思進行揣摩,用心去體會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意思。通過現(xiàn)在的教學觀點來看,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意會”主要是通過“移情”、“反思”、“融合”等形式來表現(xiàn)的,意會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與主體性。在語文課堂上的“言傳”主要是通過語言表達來進行的,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通過語言的形式來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學生通過與老師的交流來表達對文章內(nèi)容的看法;同學之間的各抒己見。
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將“意會”與“言傳”相結(jié)合的話也就體現(xiàn)出了語文教學的中心思想。要將“意會”與“言傳”結(jié)合起來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從語文閱讀的價值指向出發(fā)
意會主要針對的是文章的深層含義,其更注重的是對學生們?nèi)宋木竦呐囵B(yǎng),但是言傳就不一樣了,其主要針對的是文章的表層意思,更注重的是文章的知識性與精確性。
2.站在語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及教學理念上來進行閱讀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其更注重的是對學生們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們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培養(yǎng)學生們的感悟能力,但是這樣的教學方法還存在一定的弊端,這樣不能很好地驗證學生們的學習成果,對教學成果也很難做出一個準確的判斷,不利于提升教學效果及學生們的學習能力。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們?nèi)ァ耙鈺?/p>
在語文閱讀過程中要學會領(lǐng)會,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要特別關(guān)注學生們對文章的意會能力,這樣才可以使學生們把文章理解得更透徹,這樣才不會在考試的時候在閱讀理解題中失分太多,這樣的教學形式更加符合語文教學的特點?!罢Z文”顧名思義就是語言與文字的結(jié)合,它所包含的不僅是一種語言形式,還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語文還是一種傳導文化的工具,在新課標中也對此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語文其實就是其工具性與人文性的一種統(tǒng)一體,人文性其實就是要求學生們在進行語文閱讀的時候能夠充分去領(lǐng)悟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意思,能夠理解文章的精神所在,其與學生的知識含量與學生個人能力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其主要就是讓學生們在閱讀的時候能充分體驗并且感悟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正意思及其精神所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要特別關(guān)注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其寫作能力,這兩個方面可以充分顯示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如果老師忽視了對學生們意會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做法是極其不科學的,這也不符合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教學要求,還會影響學生們的語文成績。
學生們的意會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文言文與白話文不同,需要認真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時候可能就體現(xiàn)在一個詞上面,所以,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要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們的意會能力。但是在現(xiàn)在的文言文教學中,老師普遍采用的教學方式是:第一步先讓學生們通讀課文,解析文中的重點詞語。第二步就是翻譯句子。第三部再進行問題思考。比如:有一位老師在講解《出師表》的時候就是按照這樣的形式來進行的,特別是在進行第三環(huán)節(jié)的問題解答時,更采用的是學生們搶答的形式來進行的,這種形式看似活躍,從表面上來看是使語文課堂活躍了,學生們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了,但是,從整個過程來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其整個過程就是圍繞著文章的表層來進行的,學生們根本無法真正去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也就驗證了作者文章中所說的那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無法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那種無奈,以及對當時社會制度的那種厭惡之情,更不能理解作者的雄心壯志是從何而來,以及對當時社會情況等都缺乏了解。學生們更加無法通過對文章的學習來構(gòu)建自己的人格了。這種教學方式只是知識的一種傳授方式,忽略了教學的真正目的——對學生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們?nèi)ァ把詡鳌?/p>
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或者是在學生們做閱讀理解題目時通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在回答課堂問題或者是回答書本問題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言詞匱乏的情況,學生知道文章的意思可是就是不知道該怎樣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無法用語言或文字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老師都在想辦法使自己的課堂“活”起來,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隨之也走入了一定的誤區(qū),語文課堂變得不像語文課堂了,老師們采取的唱歌、跳舞、小品等形式的教學方式,表面看起來是活躍了課堂氣氛,可是卻沒有起到實際的教學效果,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老師們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組織一些可以鍛煉學生們語言能力的活動,既完成了教學任務還提升了學生們的言傳能力。
四、結(jié)束語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對學生意會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加強對學生言傳能力的訓練等,使學生們掌握最基本的語文技能,這樣學生們在閱讀的時候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為祖國培養(yǎng)更多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 蘇飛.依托文本 聚“沙”成“塔”——對小學中高段閱讀教學再思考[J].小學語文教學,2009(11).
[2] 施圣賢.淺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體驗[J].雙語學習,2009(07).
[3] 吳邦武.閱讀教學中的方法指導探索[J].陜西教育,2009(10).
[4] 林平福.導之有法 提升閱讀教學實效[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11).
(責任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