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 要】目的:探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護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診的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結果:經(jīng)治療及護理,治愈56例,好轉11例,轉普外科手術1例。結論:正確診斷、效治療及認真細致的觀察護理可使患者轉危為安,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從而達到康復的目的。
【關鍵詞】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護理;體會
消化道以屈氏韌帶為界,其上的消化道出血為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或胰、膽等病變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最常見的癥狀之一。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多較緊急,來勢兇猛,嚴重者導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本病是臨床常見急癥,雖然近年診斷及治療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在高齡、有嚴重伴隨病患者中病死率仍相當高,臨床應予高度重視,及早識別出血征象,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迅速準確的搶救治療和細致的臨床護理,是搶救病人生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院2012年1月一2012年12月共收治6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現(xiàn)將急救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診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68例,年齡37~85歲,平均年齡(48.5歲), 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0例。病因分組中,消化性潰瘍37例,肝硬化食道下段及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26例,出血性胃炎5例。臨床治愈56例,好轉11例,轉外科手術1例。
2 護理
2.1 一般護理
2.1.1 休息與體位 大出血時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取平臥位并將下肢略抬高,以保證腦部供血。嘔吐時頭偏向一側,防止窒息或誤吸;必要時用負壓吸引器清除氣道內(nèi)的分泌物、血液或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吸氧。
2.1.2 飲食護理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惡心、嘔吐者應禁食。禁食期間應保證熱量的供給,靜脈輸入液體或靜脈高營養(yǎng),補充電解質(zhì)、維持體液平衡。對于消化性潰瘍病人少量出血無嘔吐者,可進溫涼、清淡流質(zhì),因進食可減少胃收縮運動并可中和胃酸,促進潰瘍愈合。出血停止后改為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無刺激性半流質(zhì)、軟食,少量多餐,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止血后1~2d可進高熱量、高維生素流質(zhì),出血停止后可逐漸改為半流質(zhì)、軟食。限制鈉和蛋白質(zhì)攝入,避免粗糙、堅硬、刺激性食物,應細嚼慢咽,防止損傷血張靜脈而再次出血。
2.1.3 活動 輕癥病人可起身稍事活動,可入廁排尿排便。有活動性出血時,病人常因入廁排便時或便后起立時暈厥,應囑病人避免突然坐起或站立;出現(xiàn)頭暈、心悸、出汗時立即臥床休息并告知護士;必要時由護士陪同入廁或暫時改為在床上排泄。重癥病人應多巡視,并用床擋加以保護。
2.1.4保健指導 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經(jīng)過及預后因引起出血的病因而異,應幫助病人和家屬掌握有關疾病的病因和誘因、預防、治療和護理知識以減少再出血的危險。講解相關的急救知識,消除悲觀情緒,保持最佳心態(tài),調(diào)動患者的積極性,主動配合治療。對一些可能誘發(fā)或加重潰瘍病癥狀甚至引起并發(fā)癥的藥物應禁用或慎用。
2.2 病情觀察
2.2.1 嚴密監(jiān)測病人的心率、血壓、呼吸和神志變化,必要時進行心電監(jiān)護、中心靜脈壓監(jiān)測。準確記錄出入量,疑有休克時留置導尿管,測每小時尿量,應保持尿量>30ml/h。
2.2.2 觀察周圍循環(huán),如病人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皮膚濕冷、四肢冰涼提示微循環(huán)血液灌注不足;而皮膚逐漸轉暖、出汗停止則提示血液灌注好轉。觀察嘔吐物和糞便的性質(zhì)、顏色及量。定期復查紅細胞計數(shù)、血細胞比容、血紅蛋白、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血尿素氮,以了解貧血程度、出血是否停止。急性大出血時,經(jīng)由嘔吐物、鼻胃管抽吸和腹瀉,可丟失大量水分和電解質(zhì),故應密切監(jiān)測血清電解質(zhì)的變化。
2.3 對癥護理
2.3.1 抗休克護理 立即建立兩條有效靜脈通道,一般置留置針,配合醫(yī)生迅速、準確地實施輸血、輸液、各種止血治療及用藥等搶救措施,觀察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并遵循補液原則。
2.3.2 局部止血護理 去甲腎上腺素可以刺激α-腎上腺素能受體,使血管收縮而止血。胃出血時可用去甲腎上腺素8 mg,加入冷生理鹽水100~200ml,經(jīng)胃管灌注或口服,每0.5~1h灌注一次,必要時可重復3~4次。應激性潰瘍或出血性胃炎避免使用。下消化道出血時,亦可用該液反復灌腸3~4次止血。
2.4 心理護理 病人出現(xiàn)嘔血、黑便會緊張不安,產(chǎn)生恐懼心理。護理人員應向病人說明緊張、焦慮均不利于止血,協(xié)助病人臥床休息。說明安靜休息有利于止血,關心、安慰病人。搶救工作應迅速、有條不紊,以減輕病人的緊張情緒。經(jīng)常巡視,大出血時陪伴病人,使其有安全感。嘔血或解黑便后及時清除血跡、污物,以減少對病人的不良刺激。解釋各項檢查、治療措施聽取并解答病人或家屬的提問,以減輕他們的疑慮。
2.5 用藥護理 輸液開始宜快,必要時測定中心靜脈壓作為調(diào)整輸液量和速度的依據(jù)。避免因輸液、輸血過多、過快而引起急性肺水腫,對老年病人和心肺功能不全者尤應注意。肝病病人忌用嗎啡、巴比妥類藥物;宜輸新鮮血,因庫存血含氨量高,易誘發(fā)肝性腦病。由消化性潰瘍或急性胃黏膜損害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常用西咪替丁、奧美拉唑治療;由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引起的,常用血管升壓素。血管升壓素可引起腹痛、血壓升高、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甚至發(fā)生心肌梗死,故滴注速度應準確,并嚴密觀察不良反應?;加泄谛牟〉牟∪思捎醚苌龎核亍?/p>
3 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常見的內(nèi)科急診,起病急、來勢兇險、變化快、并發(fā)癥多,治療過程中除臨床醫(yī)師進行積極有效的救治外,臨床觀察與護理干預成為搶救患者生命過程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過程及預后因引起出血的病因而異,應幫助病人和家屬掌握有關疾病的病因和誘因、預防、治療和護理知識,以減少再度出血的危險。詳見各有關疾病。教會病人及家屬了解出血嚴重程度。生活起居要有規(guī)律,勞逸結合,保持樂觀情緒,保證身心休息。應戒煙酒,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勿隨便用藥。避免長期精神緊張,過度勞累。病人出血時應鎮(zhèn)定,以減少出血。合理飲食是避免誘發(fā)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告之病人應注意飲食衛(wèi)生和規(guī)律飲食,進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過饑或暴飲暴食,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或過冷、過熱、產(chǎn)氣多的食物、飲料等。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往往有原發(fā)疾病存在。常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激素等對胃黏膜有損害的藥物,導致出血的危險性增加,指導病人應禁用或慎用此類藥物。教會病人及家屬早期識別出血征象及應急措施:出現(xiàn)頭暈、心悸等不適,或嘔血、黑便時,立即臥床休息,保持安靜,減少身體活動;嘔吐時取側臥位以免誤吸;立即送醫(yī)院治療。慢性病者應定期門診隨訪。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第七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83.
[2] 章愛芳 舒適護理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響 [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6)
[3] 許勤 152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臨床特點分析 [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0,(9)
[4] 梁冰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觀察及護理[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