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古典智慧視域下杜威民主精神的檢視與批判

      2013-04-11 05:04:04龍,王
      關鍵詞:民主制施特勞斯杜威

      徐 龍,王 帥

      (華中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杜威教育思想作為國家現(xiàn)代化和教育現(xiàn)代化的晴雨表,人們在很大程度上將他的教育思想等同于現(xiàn)代教育思想。而美國政治哲學家列奧·施特勞斯又恰恰是以深刻批判現(xiàn)代性問題而聞名。目前學界對于二人的單獨研究都非常多,涉及二人觀點的比較研究就筆者目力所及而言數(shù)量極少,因此,從施特勞斯的角度來檢視、批判杜威的民主精神,可以啟發(fā)我們對于杜威民主精神新的理解,從而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其民主精神的認識,也可以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推動中國當下的教育民主化進程。

      一、杜威的民主精神

      杜威是美國20世紀重要的民主哲學家和現(xiàn)代教育之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民主主義與教育》被視為不朽的教育瑰寶。書中主要分析了民主社會所蘊含的理想,并以這種理想為前提討論了教學、課程等一系列教育問題。對于此書,教育學者向來肯定稱許,即便有所批評,也多詬病于其民主教育的具體實踐內(nèi)容,如忽視間接經(jīng)驗①滕大春認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即生長、即經(jīng)驗改造的理論,如果僅就初級階段和低淺層次的教育的改造而言的確無可厚非;不過,以教育為生活、生長和經(jīng)驗改造的理論來處理高級階段和高深層次的教育,就是有不足了”。[參見滕大春.杜威和他的《民主主義與教育》(《民主主義與教育》序言)]、輕視直覺思維②“杜威似乎過于強調(diào)了‘科學思維’與‘實證研究’,而幾乎放棄了藝術化的‘直觀思維’與‘直覺思維’”。(參見“回到經(jīng)典與杜威問題”[EB/OL].(2010-05-05).[2012-09-12].httP://www.177 liuxue.cn/info/2010-5/89254.html.)等。對于民主教育理念本身——通過教育實現(xiàn)民主的社會理想,則非議頗少。畢竟教育的民主化已被看作教育現(xiàn)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也被看成教育現(xiàn)代化的一個重要理想,教育的民主化趨勢儼然不可阻擋。即便對此有所質(zhì)疑,如石中英認為,由于學校組織的教育性特征,誕生于政治領域中的民主原則并不能完全無條件地適用于教育領域[1],也多是在承認“民主”理念的前提下,對于教育民主化理論做的一些補充或修正的工作。

      簡要言之,目前學界對于杜威民主教育的思想基本上是認同的,對于其“民主的理想”,鮮有人去質(zhì)疑。“民主”已然視為常識,民主的價值已經(jīng)毋庸置疑。可“民主”真的完美無缺嗎?至少西方古典智慧不這么看,如施特勞斯所言,“古典派把民主制貶斥為一種低等種類的政制,否認這點是愚蠢的”[2]27。為此,筆者將主要借鑒施特勞斯的論述資源,用一種古典智慧的視野去關照杜威的思想,檢視杜威的民主精神,著力批判其堅持的民主理念,當然在此之前,有必要介紹一下施特勞斯其人及其作品的一些情況。

      二、施特勞斯的古典智慧

      列奧·施特勞斯被視為美國20世紀偉大的政治哲學家,他一生的全部政治哲學研究都致力于反思西方文明的總體進程,強調(diào)重新開啟古今之爭,即以西方古典智慧的視野來全面檢視、批判西方現(xiàn)代性和自由主義。用施特勞斯自己的話來說,“現(xiàn)代人與古代人之爭這段公案必須重新開審;換言之,我們必須學會嚴肅而不帶偏見地考慮這種可能性:斯威夫特當年把現(xiàn)代世界比作小人國,而把古典世界比作巨人國,他是對的”[3]。按照施特勞斯的觀點,與古典政治哲學相比,所有后來的政治思想(包括杜威在內(nèi),其民主精神即可理解為杜威本人的“政治哲學”思想),都發(fā)生了一次對首要問題的偏離,也就是不再主要關注最佳政治秩序或者永恒之善的問題,從而導致了一場西方現(xiàn)代文明危機——虛無主義——對任何目標無動于衷、隨波逐流,對這一點,下文將在檢視杜威民主精神時進行有關闡述,這里還需要再談及施特勞斯的著述情況。

      施特勞斯一生的著作數(shù)目繁多,前期和中期的著作主要檢視現(xiàn)代啟蒙傳統(tǒng),著有《斯賓諾莎的宗教批判》《霍布斯的政治哲學》和《思索馬基雅維利》等,后期的著作才主要關注古典政治哲學的傳統(tǒng),著有《城邦與人》《蘇格拉底與阿里斯托芬》和《色諾芬的蘇格拉底》等。按照《古典政治理性主義》編者潘戈教授的說法,施特勞斯復興政治理性主義,正是根植于與偉大現(xiàn)代政治哲人之間歷經(jīng)數(shù)十年、永無止境且富有同情的切磋,因為他們都是現(xiàn)代人,或者不如說在古典智慧面前,他們都是初學者[4]38。從施特勞斯“從現(xiàn)代返回古典”的著述過程和潘戈教授的論斷,可以看出施特勞斯的“古典研究”絕不是純粹的為古典而古典,而是由其強烈的現(xiàn)實關懷出發(fā),即研究西方古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深刻地理解西方現(xiàn)代性的危機,反過來,只有深刻地認識了現(xiàn)代性的危機才能真正體會到古典智慧的良苦用心所在——堅持審慎的美德。所以,筆者將秉承施特勞斯關懷現(xiàn)實的研究理念,以《什么是政治哲學》《古典政治理性主義的重生》等施特勞斯的著述作品等作為參考資源,將問題指向杜威的現(xiàn)代民主精神,思考這一當下中國教育民主化實踐的“思想源頭”或者“問題源頭”。

      三、古典智慧下杜威民主精神的檢視和批判

      杜威在《教育中的民主理想》一文總結道,“我們選擇了兩個標準來衡量特定的社會生活形式的價值:一個群體的利益被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到什么程度;這個群體與其他群體具體的相互作用的范圍和自由程度”[5]94。這里的“特定的社會生活形式”,不難發(fā)現(xiàn)即為民主的社會生活形式,“一個群體的利益被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到什么程度”強調(diào)每個成員都可以平等地分享所在群體的利益,重在“平等”;而“這個群體與其他群體具體的相互作用的范圍和自由程度”則顯然更著重于群體間交往的自由性,強調(diào)“自由”。也就是說,衡量民主精神的價值,需要從“平等”和“自由”兩方面進行檢視,畢竟實現(xiàn)民主理想的可能性取決于在社會實踐與社會制度中實現(xiàn)平等與自由之結合的可能性[6]31。

      在這一點上,古典智慧是與杜威一致的,施特勞斯曾如此表述,“民主制的原則是自由”[2]27,“民主制更容易培養(yǎng)同志意識(平等精神)”[4]17。可問題是,古典智慧對于“自由”和“平等”持批判態(tài)度,也即對于“民主”持一種批判態(tài)度,羅素就指出柏拉圖很鄙視民主制。對于古典智慧這一令人為難的特性,施特勞斯勇敢地承認了,但他隨即又指出,古典的民主批判并不敵視民主制,反而有益于民主制,并且的確植根于對民主制的真正依戀[4]9。也就是說,古典智慧對于民主的批判,不等于對于民主的否定,這種批判只會加深我們對于民主的認識,意識到民主社會的可能不足,進而采取一定的改進措施和手段,從而能更好地來維護民主社會。以下,筆者就將具體展開古典智慧下杜威民主精神的批判工作,指出杜威的民主精神將可能衍生出“專制獨裁”和“多數(shù)平庸”的消極后果,而這一切都可牽連到杜威對于一種社會因素的過度強調(diào)。

      (一)對“自由”之批判:自由民主的結果是專制獨裁

      首先,針對“自由”,杜威認為爭取自由的斗爭是重要的[7]106,可施特勞斯認為自由作為目的是含混的,因為它既是作惡的自由也是行善的自由[2]27,因此對于自由的追求,將會弱化人們對于善惡的絕對區(qū)分,進而影響人們對于美德價值的追求和堅守。具體來說,自由民主的價值由于堅定“每一種存在都應享有存在之名,具有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6]22的信念,就必將尊重每個個體的意愿和選擇,這也就會導致價值多元主義的產(chǎn)生,于是杜威強調(diào),我們需要認識到個人和社會群體的活動的無限的多元性,不能再停留在生活的最終目的,因為柏拉圖并沒有理解個人的獨特性[8]101。因此要堅持民主價值,就必然要堅持價值多元主義,即沒有一種絕對好的價值,只能在相對立場上討論價值的優(yōu)劣。于是,我們必須得放棄對于“什么是更美好生活”問題的追問,放棄對永恒而普遍的善的追求,因為這個問題沒有唯一答案,每個人因為立場不同答案自然就有所不同,也根本不存在永恒而普遍的善或正義,自由主義者伯林就明確指出,“對人類的問題,追求一種唯一的、最后的、普遍的解決,無異于追逐海市蜃樓”[9]。

      換言之,價值多元主義不能做出絕對的價值判斷,也就放棄了價值判斷,擺脫了道德判斷,因為沒有一個絕對的道德標準,也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賦予的自然法則”??墒┨貏谒箙s指出,納粹事件恰恰證明,哲人不能擯棄對回答“什么是美好的生活”這一問題的關切,正是因為蔑視某種絕對的價值,徹底拜倒在歷史相對主義腳下的德國哲人們,才在1933年沒有能力對德國的政治命運做出道德裁決[10]17,34。原來如此,施特勞斯之所以反對相對主義(也就是批判自由民主),是因為自由民主的結果將很可能是人們未曾預料的專制獨裁。畢竟放棄了價值裁決,就意味著政治制度對惡保持“中立”,不能也不可以對惡采取防范措施,因為對于所謂的惡人來說,作惡就是他們自己的“自由”,價值多元主義沒有理由去否定他們的自由,這實際上就會導致對于惡行的默許和縱容。“自由之花開出專制之果”①除了按照民主—自由—多元價值—絕對價值判斷的弱化和消解的路徑,我們也可以按照民主—個人主義—個人孤立的路徑來思考民主引發(fā)專制獨裁的問題:民主社會下,一個顯著特征是個體主義,這個原則下強調(diào)個人自主和在特定的范圍內(nèi)不受別人的干涉(伯林意義上的消極自由);可另一方面?zhèn)€人主義卻容易導致一個消極后果:每個人只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只關心自己的子女和親友,而對其他人的命運漠不關心,這種相互梳理的個體生活現(xiàn)狀將給覬覦權力的專制者提供可趁之機。對于這一路徑的詳細說明參見倪玉珍《有節(jié)制地熱愛民主》(《讀書》2013年第3期)。,這一點著實讓人感到驚異,但一經(jīng)施特勞斯指出,我們就會覺得這是一種真實,一種讓人感覺無奈的真實。

      (二)對“平等”之批判:絕對平等的結果是多數(shù)平庸

      再針對“平等”,杜威認為信仰平等是民主信條的一個要素[6]5,可施特勞斯偏偏認為,絕對的平等會導致多數(shù)人的僭政[4]23,民主制下,社會將臣服于多數(shù)人的意見統(tǒng)治。具體來看,對于歷來精英與大眾間不平等的階級劃分,杜威是深惡痛絕的,“柏拉圖把個人和他們本來的能力分成很少明顯劃分的階級卻是很膚淺的見解”[8]101,必須要反對少數(shù)人的特權和壟斷地位,故而每個人必須使自己的行為參考別人的行為,顧及到別人行為的存在與影響,進而與別人保持一致。因為任何東西,只要能確實使一位個體有別于另一位個體,都會威脅到民主制最基本的平等原則,畢竟“有別”即意味著建立起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等級制度。于是平等的民主制下,不可能存在任何杰出個體,因為“民主的至高無上性恰恰基于其個體成員最低的共同水準”[11],民眾力量的偉大正是源自于其組成成員全無差等、團結一致,也正如施特勞斯所述,“民主制總是容易高估和過度強調(diào)貧乏的多數(shù)人能夠企及的德性,而忽視那些需要非凡才干、教化、閑暇及廣泛政治經(jīng)驗的德性或美德”[4]17。

      在這種情況下,個人的獨特價值就會受到“平等”觀念的拷問,“如果任何人論證一種獨特道德洞見、生活方式或人的類型具有卓越性,那么他就在某種程度上是精英主義者或反民主派——所以他不道德”[4]23,也就是說,如果你堅守并推廣某種價值理念,如善,正義的優(yōu)越性、永恒性,就等于將自己的價值觀念強加于別人,這可能就會違背別人的意愿,阻礙別人做出選擇,所以,對于別人來說,你的“堅守和推廣”就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于是,沒有任何人能夠敢于堅持并辯護自己獨立于別人的價值追求,民主制就會淪落于一種“齊平道德主義”,個人不能凸出,也無法凸出,只能淪為“平等”,也終為“平庸”的大多數(shù),畢竟“所有人都平等,他們的才智也應該平等,真理不可能不在大多數(shù)人這一邊”[12],而顯然大多數(shù)人都能接受的真理只能是淺顯易懂的意見,而不可能是高深莫測的普通人難以獲致的真理知識。因此,最流行、最通俗、最大眾化的就是最好的,因為這樣最平等、最民主、最正確。進一步而言,個人將服從于社會大眾“公共意見”的道德權威,強調(diào)社會價值的某些德性,如聯(lián)合、合作等,將受到重視,而那些強調(diào)個人獨立探索、開創(chuàng)新局面的德性價值則受到輕視,乃至敵視。個人的獨特價值似乎已經(jīng)難以立足。由此,對于平等價值的追求,將不可避免地致使“社會標準”的越位和個性價值的異化。

      (三)對“自由”與“平等”總批判:“社會性的,太社會性的”

      事實確是如此,杜威批評柏拉圖教育哲學等三個歷史時期的教育理論,“教育的社會涵義特別顯著”[8]98,其實細究起來,杜威本人對于“社會”的強調(diào)絲毫不亞于他的批評對象,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據(jù)統(tǒng)計,《民主主義與教育》全書中“社會”一詞出現(xiàn)了831次,而“個人”出現(xiàn)了532次,“兒童”出現(xiàn)了256次②這里的數(shù)據(jù)是是筆者利用“MicrosoftWord”軟件“查找”——“閱讀突出顯示”工具,對于《民主主義與教育》全書(排除前面滕大春的序言部分和后面附錄部分收錄的胡克導言)的內(nèi)容檢索得出的結果。。對于一種“社會標準”或者“社會精神”的強調(diào)貫穿于全書的前后,也難怪胡克批評,杜威的哲學是“社會性的,太社會性”,這種哲學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盡量采取與別人聯(lián)合和合作的學習方式;而不太強調(diào)學生從事獨立的沉思活動,對于知識經(jīng)驗擴展本身產(chǎn)生的內(nèi)在快樂,也認識不足。[8]392也就是說,杜威強調(diào)合作的實踐學習相對于自我的沉思探索具有優(yōu)先性和優(yōu)越性,可亞里士多德恰恰相反,他認為沉思生活優(yōu)先于實踐生活,更值得人們追求,因為相對于實踐生活,沉思生活更為持久、更為純凈、更為自足[13]。

      應該說,杜威之所以如此強調(diào)民主和教育中的社會因素,是因為其身處的時代是一個快速發(fā)展的工業(yè)社會,當時追求經(jīng)濟私利的個人主義理念頗為盛行,整個社會心態(tài)功利、浮躁,社會環(huán)境十分混亂,杜威因此斥之為“舊個人主義”,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種“新個人主義”,強調(diào)過一種合作的、共同體的生活,個人盡可能實現(xiàn)與社會現(xiàn)實和諧一致。其對自由、平等價值的追求,都可以關涉到他的這種強烈的社會關懷。因為要求合作,前提自然是合作的各方行動意愿必須自由;而要過一種共同體的生活,前提則必然要求彼此能夠平等相待,尊重彼此不同的價值理念。也就是說,只有實現(xiàn)了自由和平等價值的訴求,我們才可能過上一種真正的“共同”或者“聯(lián)合”生活。換言之,真正意義上的“社會生活”,則必然訴求著自由和平等價值的張揚和推行。所以可以認定,杜威對于民主理念的追求,導致了其堅守“自由”和“平等”的價值,進而促使了杜威民主教育思想偏執(zhí)于一種社會的因素,也就引發(fā)了上述“專制”和“平庸”的隱患,畢竟“社會”的價值就是一種多元和大眾的價值。

      四、結語

      總之,杜威追求多元自由可能導致了專制獨裁,向往大眾平等也可能消弭了個人價值,這些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杜威民主精神對于社會因素的過分強調(diào)。由此,我們就不得不對于民主制產(chǎn)生懷疑,民主制可能并不是最完美的制度,民主教育也可能并不是最完美的教育形式。進一步而言,杜威的民主精神思想確是有所不足,值得改進,中國當下轟轟烈烈的教育民主化實踐似也應當以此進行反思。但這并不能否定杜威在民主教育領域做出的巨大貢獻,公允地說,對于杜威的民主精神,最緊迫的不是對其進行改進而是為其辯護,當我們渴望改進民主教育時,我們必須永遠感激我們已有的那些彌足珍貴的自由、平等。

      以上的反思批判主要通過借鑒施特勞斯的論述資源,對于杜威的民主精神進行了粗略的考察,向人們提供了杜威民主精神的“古典批判”,得出的一些結論可能會不同于以往對于杜威的理解,甚至是一種截然相反的認識,于此,連同杜威本人的觀點在內(nèi),筆者主張,一種較為可取的對待態(tài)度是理解和確定這些觀點的位置和相互聯(lián)系,民主現(xiàn)象畢竟是復雜的,我們需要借助盡可能豐富的觀點以達成對民主(教育)世界的全面理解。

      [1]石中英.教育的民主概念,一種批判性考察[J].北大教育評論,2009(10):65-77.

      [2]施特勞斯.什么是政治哲學[M].李世祥,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1.

      [3]Strauss.“Preface to the American Edition”,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Hobbes: Its Basis and Its Genesis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2,xv.

      [4]施特勞斯.古典政治理性主義的重生[M].郭振華,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1.

      [5]杜威.民主·經(jīng)驗·教育[M].彭正梅,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6]杜威.新舊個人主義[M].孫中有,等,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

      [7]杜威.哲學的改造[M].許崇清,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

      [8]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9]沈文欽.自由教育與美好生活[J].北大教育評論,2006(1):33-45.

      [10]劉小楓.施特勞斯的路標[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1.

      [11]戴維斯.哲學的政治[M].郭振華,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119.

      [12]《南方人物周刊》編輯部.新政治科學家托克維爾[J].南方人物周刊,2013(5):31-39

      [13]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廖申白,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305-306.

      猜你喜歡
      民主制施特勞斯杜威
      施特勞斯
      讓我們搖起櫓來
      蘇格拉底之死:對雅典民主制的再思考
      學理論·下(2017年1期)2017-02-18 16:20:10
      “玻璃人”的世界:以饑餓為例透視“無法擺脫”的貧窮
      青年時代(2016年21期)2017-01-04 11:18:46
      西方民主制的缺陷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5:33:47
      不想做個追隨者
      公務員文萃(2016年6期)2016-06-18 19:24:25
      施特勞斯論海德格爾與現(xiàn)代哲學
      社會科學(2016年6期)2016-06-15 20:29:09
      因為仰慕
      絕世武功的奧秘
      杜威傳播思想在中國的早期接受
      湄潭县| 天门市| 南澳县| 巴楚县| 阜宁县| 明光市| 永吉县| 金坛市| 榆林市| 柳林县| 昌乐县| 大竹县| 鹿泉市| 响水县| 襄城县| 黔南| 平谷区| 山阴县| 威海市| 五常市| 岳阳市| 巴东县| 武冈市| 明水县| 萝北县| 灌南县| 伊金霍洛旗| 渝中区| 阿勒泰市| 康保县| 鄯善县| 同德县| 仁寿县| 饶平县| 延川县| 桐梓县| 临澧县| 香港| 绥江县| 怀集县| 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