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權 包金全
(遼寧省阜新蒙醫(yī)藥研究所 ,遼寧 阜新 123000)
過敏性紫癜是由于病原體感染、某些藥物作用、過敏等原因,體內形成IgA或IgG類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沉積于真皮上層毛細血管而引起血管炎。
過敏性紫癜在蒙醫(yī)屬于巴木病范疇,我科于2012年6月份開始共觀察治療了72例病人,按照蒙醫(yī)證侯及西醫(yī)療效判定標準進行了療效判定。具體內容如下。
所選的過敏性紫癜患者共7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 40例,年齡 8~38歲,平均年齡 15.36±7.13歲,病程3天~2年。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其中治療組37例,對照組35例。
參照200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蒙醫(yī)學百科全書-醫(yī)學卷》(蒙文版)及 2010年出版的《蒙醫(yī)病癥診斷及療效判定標準》(蒙文版)進行診斷。并參照西醫(yī)診斷標準即張之南《血液病診斷與療效標準》(第三版)過敏性紫癜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3.1 治療組
3.1.1 黑巴木病:治法:收斂解毒、清血熱、止血、調胃火、燥協(xié)日烏素。方藥:瘀紫丸,2~3g/次,早飯后溫開水送服,巴特日七味丸,5g蜜丸,晚睡前服用1丸。
3.1.2 白巴木?。褐畏ǎ红畎瓦_干赫依之邪、調胃火、收斂解毒。方藥:那仁滿都拉,9g蜜丸,早飯前服用1丸。瘀紫丸,3g/次,晚飯后溫開水送服。
3.1.3 花巴木?。褐畏ǎ赫{理三根七素、調理脾胃、促進精華糟粕分解、燥黃水。方藥:瘀紫丸,3g/次,早飯后溫開水送服,別沖召那,2g/次,晚睡前服用溫開水送服。同時應用基礎西藥即西咪替丁、維生素C、葡萄糖酸鈣等治療,不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
3.2 對照組:西咪替丁、維生素 C、葡萄糖酸鈣等,不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
臨床證侯的評價:采用蒙醫(yī)證侯計分表進行觀察和比較,主癥按無、輕、中、重程度分別記 0、2、4、6分,次癥按無、輕、中、重程度分別記 0、1、2、3分。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大便潛血和尿常規(guī)均(-),證侯積分減少≥95%。顯效:皮膚紫癜減輕,無新的瘀點出現,腹痛、便血、關節(jié)腫痛明顯減輕,大便潛血(±),血尿、蛋白尿基本消失,證侯積分減少≥70%。有效:皮膚紫癜時起時消,程度減輕,腹痛、便血、關節(jié)腫痛減輕,大便潛血(+),血尿、蛋白尿減輕,證侯積分減少≥30%。無效:臨床癥狀未減輕,證侯積分減少小于30%。
計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6.1 療效性指標
6.1.1 主要指標:皮膚紫癜、腹痛、便血、關節(jié)腫痛等癥狀的恢復情況。
6.1.2 次要指標:惡心、嘔吐、咽痛、咳嗽、發(fā)熱、食少、腹脹、腰痛等癥狀的改善程度。
6.2 安全性指標:一般體格檢查項目。治療前后進行血、尿、大便常規(guī)、凝血、肝功能、腎功能檢查。藥物的毒副反應:胃腸道反應、過敏反應、肝損害、腎損害、神經毒性等。
治療組治愈18例,顯效11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6%。對照組治愈 13例,顯效 8例,有效5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74.3%。兩組進行t檢驗,P<0.05,具有顯著性差別。
治療結束后1個月進行了回訪,治療組復發(fā)了5例,復發(fā)率為13.5%,對療組復發(fā)了11例,復發(fā)率為31.4%,兩組復發(fā)率進行t檢驗,P<0.05,具有顯著性差別。
本病屬于蒙醫(yī)巴木病范疇。近幾年來筆者用蒙藥治療本病取得滿意療效,主要考慮體內的黃水、琪素、巴達干互相不協(xié)調而引起病變。病因主要有飲食起居不合理或中毒,過敏引起胃火衰弱致清質和濁質未消化,次血和黃水增多,代替人體的營養(yǎng)物質,經過一系列代謝化解,化作病態(tài)七素三邪而引起致病。疾病侵入人體時在一般情況下由表入里,經皮膚出現丘疹、腫、刺癢;經肌肉見肌肉浮腫、肌肉變色化斑;墜于腑中多見于胃腸,主要癥狀有嘔吐、腹部疼痛、腹瀉,有時嘔血,腹瀉等;掉于臟中多見于腎臟,主要有腰部酸疼,血尿,全身浮腫等癥狀。治療方法主要扶正胃火,調理清質和濁質分離解毒,分清次血和黃水,針對病因結合發(fā)病部位進行辨證施治,可取的良效。
[1]蒙醫(yī)學百科全書-醫(yī)學卷(蒙文版)[M].人民出版社,2002.
[2]蒙醫(yī)病癥診斷及療效判定標準(蒙文版)[M].2010.
[3]張之南.血液病診斷與療效標準(第三版)[M].2008.
[4]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蒙醫(yī)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