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明
人大工作探討
消除誤區(qū)準確全面有效地做好代表資格審查工作
□ 王文明
代表資格審查工作,是整個人大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依法、準確、全面、有效地做好代表資格審查工作,對于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嚴肅性,尊重選民或代表的民主選舉權利,尊重和維護當選代表的人格尊嚴和被選舉權,充分體現(xiàn)和深入貫徹民主法治精神和原則,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但是,從歷次換屆選舉和日常代表辭補工作實踐看,在代表資格審查工作中,出現(xiàn)和存在不少的問題亟待解決和規(guī)范。比如,在審查當選代表名單時,對其中超計劃生育的、有違法亂紀不良行為的當選代表,或不被確認代表資格,或讓原選區(qū)組織重新選舉;提請代表資格審查的選舉結果報告,內容簡單,格式不規(guī)范,只有選舉結果(當選代表名單),沒有選舉過程和選舉程序的描述;對屆內或年內因故出缺代表,不予隨時報告、隨時補選、隨時確認代表資格,等等。
上述現(xiàn)象和問題的根本原因,除了對選舉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學習不夠、理解不深外,主要是在以往慣性思維定式下,認識和工作上存在的一些誤區(qū)導致的。
誤區(qū)之一:代表資格審查是對于“人”的審查。從以往的慣性思維定式出發(fā),一看到“資格”、“審查”等概念,自然而然地認為代表資格的審查,是對于當選代表“個體”、“個人”的審查,類似于或者等同于當兵、提干、考公務員時進行的“政審”。
誤區(qū)之二:代表資格審查內容是當選代表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在代表資格審查的具體工作中,把審查的重點和內容,放在了當選代表的結構、比例和代表登記表中填寫的“個人簡歷”、“主要表現(xiàn)”等方面。為了“慎重”起見,有的時候還深入到當選代表所在單位或者選區(qū)選民,實地考察了解當選代表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并據此確認代表資格。
誤區(qū)之三:代表資格審查工作是一項時段性、臨時性工作。只把代表資格審查工作集中在五年一次的代表換屆選舉結束之后和一年一度的人代會召開之前,未能隨時貫穿在屆中、年內代表因故出缺及其補選、增選的現(xiàn)實實踐中。
嚴格依照法律規(guī)定,準確全面有效地做好代表資格審查工作,在消除上述誤區(qū)的基礎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應當明確代表資格審查的概念、目的、實質和意義。代表資格審查是依法產生的專門機構(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對選區(qū)或者選舉單位選舉人大代表的過程進行審查,從而確認選舉產生的代表其資格是否有效的一種法定程序;目的是為了在選舉人大代表時,嚴格依法辦事,防止選舉工作中的違法行為,確保代表的選舉符合法律規(guī)定;實質是對選舉代表程序的審查和監(jiān)督。因此,代表資格審查工作,涉及憲法、選舉法律法規(guī)和我國選舉制度的正確貫徹和全面落實,涉及民主政治建設進程,進而涉及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堅持和完善。與此同時,涉及公民民主、政治權利的行使和保障,涉及公民人格尊嚴的維護和尊重,也涉及人大機關工作的效果和質量。因此,從事代表資格審查工作的專門機構和人員,應當從這樣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代表資格審查工作的重要意義,不斷增強積極性、主動性、科學性,切實提高代表資格審查工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其次,應當明確選民資格是代表資格審查的基準點和起始點。之所以說選民資格是代表資格審查的基準點和起始點,是因為一個公民具備了選民資格,就有了被選舉權;有了被選舉權,就具備了被提名為代表候選人的資格;具備了被提名為代表候選人的資格,就具備了被選舉為代表的資格。換而言之,代表資格的審查,首先要審查當選代表有無被選舉權。有無被選舉權,實際上看他是不是一名選民。那么,什么樣的人或者公民是選民?按照憲法和選舉法的規(guī)定,只要符合“三條件”,即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到選舉日年滿18周歲、未被剝奪政治權利的公民,滿足“九不分”,即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yè)、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應當?shù)怯洖檫x民,列入選民名單。法律關于選民登記的規(guī)定,實質是對公民是否具有選舉權利的一種確認。從歷次換屆選舉的情況看,登記的選民人數(shù)往往占到18周歲以上人口數(shù)的99.9%以上,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極其個別。這是我國選舉制度民主性、廣泛性的具體體現(xiàn)。正是在這個法律層面上,當選代表只要具有了選民資格,就有了代表資格。所以說,選民資格是代表資格審查的基準點和起始點,在具體審查工作中應當明確和牢牢把握。
第三,應當明確選舉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是代表資格審查的重點內容。在直接選舉中,這些環(huán)節(jié)包括:一是確定選舉日;二是登記選民,并于選舉日20日前公布選民名單;三是法定主體推薦提名代表候選人,于選舉日15日前公布初步代表候選人名單;四是按照“代表候選人的人數(shù)應多于應選代表名額的1/3至1倍”的差額比例規(guī)定,確定正式代表候選人名單,于選舉日7日前予以公布;五是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代表,本選區(qū)全體選民的過半數(shù)參加了投票,選舉有效,代表候選人或者另選人獲得參加投票選舉選民的過半數(shù)的選票,始得當選。在間接選舉中,主要是:一是召開人代會或人大常委會會議進行選舉或補選。二是按照“代表候選人的人數(shù)應多于應選代表名額1/5至1/2”的差額比例規(guī)定,確定正式代表候選人名單。常委會會議補選代表時,可以實行差額選舉,也可以實行等額選舉。三是人代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代表,代表候選人獲得全體代表過半數(shù)選票始得當選,常委會會議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補選代表,代表候選人獲得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過半數(shù)選票始得當選。
綜上所述,代表資格的審查,其實就是審查代表的選舉是否符合法定形式、法定時間、法定差額比例、法定投票方式、法定當選票數(shù),當然還包括是否存在賄選等情況。審查后,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確定當選代表的資格有效;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確定當選代表的資格無效。以上選舉代表的過程和程序,既是代表資格審查的重點內容,也是選區(qū)、選舉委員會或者選舉單位,向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提出審查報告應當涵蓋的重點內容,也應該是審查報告的規(guī)范性格式。
第四,應當明確代表資格審查與體現(xiàn)代表廣泛性、先進性之間的關系。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應當具有廣泛性、先進性。這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內在要求。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應當說代表的廣泛性、先進性與代表的選舉,在邏輯法理、內在要求、根本目的和我們的主觀愿望上具有一致性。但是,代表選舉的客觀情況和實際結果,往往“事與愿違”,選舉的結果出現(xiàn)了合法不合“理”的差異性。這就要求代表的選舉以及代表資格審查工作,應當明確和正確處理與代表廣泛性、先進性之間的關系。保持和充分體現(xiàn)代表的廣泛性、先進性,應當在選舉前和選舉中,廣泛深入有效地宣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性質地位作用;充分發(fā)揚民主,廣泛發(fā)動選民或代表推薦提名代表候選人;利用合法有效的形式,做好代表候選人人選宣傳推介工作,努力使方方面面的優(yōu)秀人物成為代表候選人,并當選為人大代表。同時,一定要明確,代表是否當選、當選代表的資格是否有效,標準只有兩條,一是是否具有選民資格,二是選舉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除此之外,沒有第三條標準和其他任何附加條件。也就是說,代表的廣泛性、先進性,是選舉代表時的工作要求,而非確定代表是否當選、確認代表資格是否有效的必然的和法定的條件。與此標準相符合,應正確處理“問題代表”的代表資格,即代表資格審查機構,不能因當選代表本人違法不予確認或者撤銷其代表資格,代表如因違法行為不宜當代表的,可以勸其辭職,也可以由原選區(qū)或原選舉單位依法予以罷免。
第五,應當明確代表資格審查工作是一項常態(tài)性的工作。
按照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目前,我國五級人大任期均為5年。在任期內,代表應依法執(zhí)行代表職務,直至任期屆滿。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代表在任期內往往會因故出缺,其情形有七種:(1)遷出或調離本行政區(qū)域的;(2)辭職被接受的;(3)兩次無故不出席本級人代會的;(4)被罷免的;(5)喪失國籍的;(6)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7)死亡的。代表因上述情形出缺,無論何時,選區(qū)或者選舉單位、代表所在單位,應當及時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和反映,代表資格審查機構及時審查,及時依法終止出缺代表的代表資格,既維護法律的嚴肅性,也督促、引導和保障其他代表認真履職。出缺代表的代表資格被終止后,按照選舉法第五十四條的規(guī)定,應及時予以補選,及時審查確認其代表資格。及時補選代表并及時審查確認其代表資格,是基于兩方面的需要。一方面,人民代表大會是一個權力集體,由法定的代表人數(shù)組成,當其中的一些代表出缺時,這個權力集體的完整性就受到一定影響,為了保持其完整性和權威性,需要及時補選出缺的代表,及時審查補選代表的資格;另一方面,從選區(qū)或者選舉單位來看,代表出缺,選區(qū)或者選舉單位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得不到全面及時的反映,甚至其利益很有可能受到影響,也需要及時補選出缺的代表,及時審查確認補選代表的代表資格。
(作者系甘肅省張掖市人大常委會代工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