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無景點旅游的若干理論問題初探

      2012-11-13 05:45:04王西濤
      滁州學院學報 2012年3期
      關鍵詞:旅游者景點旅游

      王西濤

      (安徽工商職業(yè)學院 旅游管理系,合肥 230031)

      無景點旅游的若干理論問題初探

      王西濤

      (安徽工商職業(yè)學院 旅游管理系,合肥 230031)

      無景點旅游是與傳統(tǒng)的景點旅游相對應的新型旅游方式,發(fā)展迅速,但目前學術界對有關無景點旅游的理論問題研究較少。文章試圖通過分析其與傳統(tǒng)景點旅游、自助游、休閑與游憩間的關系,就無景點旅游的內涵、外延進行界定,提出無景點旅游的定義,同時從客觀條件、外部因素、存在機會的選擇等旅游者動機角度分析了無景點旅游產生、興起的原因,最后就其對現(xiàn)有旅游理論的啟示和影響進行探討,以期實現(xiàn)深化對無景點旅游特征、規(guī)律的認識。

      無景點旅游;概念辨析;休閑旅游;理論啟示

      依據(jù)傳統(tǒng)觀念,旅游活動的客體多為旅游景點,這類比較固定的空間場所是吸引人們外出旅游的主要外部因素。然而,近幾年來,在傳統(tǒng)旅游不斷升溫的同時,一種新的出游方式——無景點旅游正在悄然興起,并逐漸受到人們的喜愛。

      2008年前后,隨著各大景區(qū)的普遍漲價,無景點旅游首先受到報刊、網絡等社會媒體的關注:城市快報、昆明日報認為無景點旅游的興起是由景區(qū)擁擠、體驗下降直接引發(fā)的[1][2];牡丹晚報提出屬于休閑游的一種,具有較強的隨意性[3];哈爾濱晚報初步調查發(fā)現(xiàn)無景點旅游尤其受到青年和老人的喜愛[4];旅游新聞網則就無景點旅游的興起對旅行社業(yè)的影響進行了采訪報道??梢钥闯鰺o景點旅游在各地都有游客的廣泛參與,其興起和發(fā)展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在媒體關注度增加的同時,旅游學術界也對其進行了研究,理論釋義方面:伍延基、郭文分別就無景點旅游的內涵、特征及實踐意義進行了研究,方田紅就其與景點旅游進行了概念辨析;發(fā)展方面:黃子燕、伏六明、高鵬分別就無景點旅游的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并對發(fā)展對策進行了探討;影響方面:鐘麗娟、董紅梅、陳贊分別就無景點旅游發(fā)展對于導游、旅游景區(qū)、旅行社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實證方面:郭艷方、盛學峰分別從旅游者和景區(qū)角度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了大學生市場對于無景點旅游體驗的影響因素和“無景點”背景下的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策略。

      從現(xiàn)有文獻來看,目前學術界對無景點旅游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對于無景點旅游的產生原因的分析多為簡單論述,缺乏理論支撐;對于無景點旅游與相關概念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仍沒有做出明確的辨析;無景點旅游的內涵外延沒有得到明晰的界定,為數(shù)不多的無景點旅游的概念大多為描述性的解釋,沒有可以普遍接受的定義。然而要想全面深刻的認識一個新興事物,這些基本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文首先從共性、獨特性角度區(qū)分了無景點旅游與傳統(tǒng)景點旅游、自助游、一般性的休閑活動之間的差異和聯(lián)系,進一步通過對內涵外延的分析,嘗試提出無景點旅游的概念,同時從旅游動機的產生入手對無景點旅游的產生、興起進行了分析,并就無景點旅游對于現(xiàn)有旅游理論、旅游業(yè)的影響與啟示進行了探討,以期實現(xiàn)深化對無景點旅游特征、規(guī)律的認識,同時借此思考旅游學科的自我完善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問題。

      一、無景點旅游與相關概念的辨析

      “無景點旅游”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景點旅游提出來的,而其注重休閑、追求自由的特點,又使其與休閑及自助游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為了全面、準確的認識無景點旅游,我們有必要對其于景點旅游、自助游、休閑之間的區(qū)別、聯(lián)系加以辨析。

      (一)“無景點旅游”與景點旅游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景點的范疇及特征

      旅游景點是指那些有明確的界限同外界相隔并有固定的出入口,對游人的出入行使有效地游覽點或參觀點。作為一個旅游景點應滿足三個特點:專用性、長久性、可控性。專用性即指定的用來供游人開展各類休閑活動的場所。長久性即必須有長期固定的場所,并利用這一場所發(fā)揮其固有職能??煽匦约幢仨氂腥诵惺构芾?,能夠對游人的進出行使有效地管理[5]。具體來說景點包括風景區(qū)、博物館、寺廟觀堂、旅游度假區(qū)、自然保護區(qū)、主題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游樂園、動物園、植物園及工業(yè)、農業(yè)、經貿、科教、軍事、體育、文化藝術等各類旅游景區(qū)。而無景點旅游是與景點旅游相對而言的,其旅游客體不再是這些固定的與外界相隔的游覽區(qū)域。

      2.吸引無景點旅游的旅游資源

      無景點旅游是一種注重休閑與體驗、追求無拘無束游歷的旅游方式,吸引此類游客的旅游資源一般是那些可以讓游客感到獲得真實的親近自然、感受文化、陶冶性情、放松身心的事物和因素,例如一望無際的麥田、古香古色的小村寨、大學校園、特色小吃街,甚至是荒涼的郊外。對于他們來說旅游資源不一定要是著名的、世界級的,更重要的是它一定要是一種能釋放內心不適,得到真正意義上身心愉悅的地方。

      (二)無景點旅游與自助游的關系

      自助游是指旅游者在開展旅游活動時,不借助導游人員,完全根據(jù)自身的愛好自主選擇旅游目的地、自主確定旅游線路與行程,部分借助甚至不借助旅游中間商的安排,旅行中所涉及的吃、住、行、游、購、娛等事項全由自己決定的一種的旅游方式[6]??梢钥闯鲎灾闻c無景點旅游既存在著交集,也存在著區(qū)別。

      1.與旅游中間商關系的相似性

      無景點旅游和自助旅游者一般都需要親自規(guī)劃和安排旅游行程及旅游活動,很少依靠旅行社等旅游中間商,旅游活動靈活隨意。

      2.旅游客體選擇的差異

      與無景點旅游關于旅游客體的選擇不同的是,自助游的旅游客體可以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旅游景點也可是“無景點”。

      3.對自由、自主的共同追求

      無論是無景點旅游還是自助游,都是強調休閑性、自主性的旅游方式,希望擺脫傳統(tǒng)的機械的旅游行程安排,實現(xiàn)自己組織,以開闊眼界,獲得與花費相適應的更多的收獲,以實現(xiàn)真正的休閑、放松。

      4.側重點不同

      無景點旅游是通過打破傳統(tǒng)景點界限的束縛,尋覓另一種放松心境的空間,達到個性化休閑的目的;而自助游更關注旅行社等旅游中間商的對其體驗的約束,重點在于離開中間商,自行設計安排出游行程。

      綜合上述分析,傳統(tǒng)旅游隨團方式與自助游、無景點旅游的關系見圖1:

      圖1 隨團旅游、無景點旅游、自助游比較圖

      (三)無景點旅游與休閑、游憩間的關系

      作為一種注重休閑與體驗的旅游方式,無景點旅游與休閑間具有密切的關系(詳見圖2)。

      圖2 無景點旅游、游憩、休閑、旅游的關系圖

      1.旅游與休閑、游憩間的關系

      [6]Laufer,B.(1998).The Development of Passive and Active Vocabulary in a Second Language:Same or Different,Applied Linguistics,19(2).255-271.

      休閑是指人們在閑暇時間里所從事的各種自由活動[7],從這種意義上說其范圍似乎要大于旅游,但是旅游往往承擔了太多目的:消遣、娛樂、度假、探親訪友、商務、健康及宗教朝圣等,因此兩者是在范圍上存在交叉的同時又具有各自獨自擁有的部分。游憩被認為是那些人們在閑暇時間里所參與的活動,是自然性娛樂和運動的同義詞[8],保繼剛等旅游規(guī)劃研究者,在實踐應用中更是將游憩與休閑基本等同使用,游憩與旅游具有明顯的交叉范圍。因此,從本質上看,游憩和旅游的大部分區(qū)域是包含在休閑領域中的,但是旅游也有超出休閑氛圍而延伸到其他領域的情況,例如商務旅游。

      2.無景點旅游與休閑

      首先無景點旅游是一種以休閑為目的的旅游,其興起進一步反映了休閑、旅游、游憩間的密切關系,同時展現(xiàn)了目前旅游重休閑化的發(fā)展趨勢。當日常生活的緊張、壓力不能給人帶來快樂時,人們渴望通過旅游活動來舒緩壓力、放松身心,因此為了休閑而進行的旅游越來越普遍。這時人們不僅看重旅游活動本身,更注重旅游活動帶給自己的效用,消費更為理性、成熟,旅游需求由從眾游向個性游轉變。

      其次,無景點旅游應屬于“休閑性旅游”,事實上,如果從旅游業(yè)、休閑業(yè)及游憩娛樂業(yè)角度看,他們經常一起使用共同的資源、共同的設施,共同為滿足人們放松身心的需要而服務。因此,要用“休閑旅游”的視角看待無景點旅游[9]。

      再次,無景點旅游可以通過某些劃分特性與一般的休閑活動區(qū)別開來。既然作為一種旅游方式,就是一種離開慣常環(huán)境的休閑活動,具體可以利用旅游時間與旅行距離的不同進行區(qū)別。

      二、無景點旅游的界定及特征

      (一)無景點旅游的界定

      對于無景點旅游的界定,董紅梅認為,無景點旅游是與傳統(tǒng)的景區(qū)(點)旅游相對應的,是指一種不刻意、不專門游覽旅游景區(qū)(點),而在旅游目的地的體驗當?shù)匚幕?、社會生活方式與民風的一種旅游方式[10]。伍延基指出無景點旅游是一種注重休閑與體驗、追求無拘無束的游歷、并不十分看重景點的反傳統(tǒng)的旅游方式[11]。黃子燕認為無景點旅游是指異地性、暫時性、前往享受旅游資源或者免費核心旅游產品的健身型體育旅游休閑行為,個人游、自駕游、租車游、自助游、探險游、自由行、驢友游等形式都屬于無景點旅游(它們之間或存在交叉現(xiàn)象)[12]。結合上述文獻,通過辨析無景點旅游與相關概念,本文將無景點旅游界定為:旅游者以休閑、體驗為主要目的,在開展旅游活動時不以旅游景點作為對象,而是選取非旅游景點的空間范圍作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方式。

      關于無景點旅游外延的界定,應首先明晰以下兩個問題:無景點旅游是否要全程不含任何景點?無景點旅游是否要完全自助,不涉及任何中間商活動?

      本文認為一次旅游活動中可以有無景點旅游,也可以有景點旅游,兩者共存是不矛盾的,無景點旅游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全程不含任何旅游景點,只要旅游者不是為了專門游覽旅游景點即可。無景點旅游不必嚴格要求不含任何旅行社的活動,無景點旅游可能是完全的自助旅游即旅游者自己安排在旅游目的地旅游中的所有事項,也可能是部分自助的,例如旅游者通過旅行社或者其他中介機構代理預定飯店和火車票或者飛機票等。事實上,無景點旅游的興起客觀上會助推旅行社更新現(xiàn)有的產品結構,推出更多元化、靈活化的產品。

      (二)無景點旅游的特征

      相對于傳統(tǒng)的景點旅游無景點旅游具有休閑性、體驗性、個性化的特征[12]。

      1.休閑性

      選擇無景點旅游的游客,關注的不再是景點的名氣,而是重在享受旅游休閑的過程。他們在選取旅游目的地時不一定去固定的景點,做決策時更在意的是去哪里、用什么樣的方式會獲得更多,遠離緊張,實現(xiàn)放松,以實現(xiàn)休閑的目的。

      2.體驗性

      與傳統(tǒng)的旅游方式相比,無景點旅游者更注重體驗性,他們希望留給自己一些時間,讓節(jié)奏慢下來,深入感受當?shù)氐拿耧L民俗,留下更多的回憶,以獲得滿足其審美愉悅需求的旅游經歷。

      3.個性化

      個性化,即指選擇非旅游景點,目的地的選取具有明顯的個性化特點,每個人都是依據(jù)自己的興趣、個性等特征選擇心儀的目的地。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對于無景點旅游有了一定認識,但是對于無景點旅游的認識僅僅從定義上進行辨析是不夠的,為了深刻認識這一新型旅游方式的產生機制,以把握其形成、發(fā)展的進程,為旅游企業(yè)的應對提供相關參考,我們有必要從旅游動機產生的角度分析無景點旅游被游客選擇的過程。

      三、從旅游動機角度分析無景點旅游的興起

      (一)背景分析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出游越來越注重休閑性與體驗性,更希望通過旅游擺脫社會角色的壓力,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放松,然而現(xiàn)有的旅游形式卻存在著諸多“約束”,由此這種對輕松的審美、愉悅感受的追求與現(xiàn)有景點旅游的“不自在、不輕松”的現(xiàn)狀之間的差距,促使對休閑性追求更高的旅游者舍棄了現(xiàn)有的旅游方式,轉而去尋求更能滿足他們需要的新的旅游形式,無景點旅游這種新的出游方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

      (二)無景點旅游動機產生分析

      從心理學角度行為產生的直接原因是動機,而促使動機產生的原因包括內部驅動力和外部誘因。本文在謝彥君的“旅游發(fā)生的心理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外部因素等對旅游動機及旅游行為產生過程作了具體描述[13](見圖3旅游動機產生機制圖),下面將利用這一模式分析無景點旅游的“前因后果”。

      圖3 旅游動機產生機制圖

      1.基于Iso-Ahola理論的分析

      Iso Ahola構建了一個壓力轉移與旅游動機整合模型(簡稱Iso-Ahola模型)[14]。他認為個體旅游動機包括逃逸因子(escaping)和逐求因子(seeking)兩方面。逃逸因子代表旅游者為了擺脫其所處的個人環(huán)境(遇到的緊張、麻煩、問題、困難和挫折)或者是人際環(huán)境 (家庭成員、合作者、朋友和鄰里)壓力的一種替代心理需求。逐求因子代表旅游者想通過旅游活動獲得心理回報(包括個人回報和人際回報)的一種心理訴求。個人回報主要包括休息、放松、生理和精神享受、自我恢復與提高等;人際回報主要是指擴大社會交往、獲得聲譽和他人尊重、提高地位等。

      對于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一方面面對著高壓力,心靈、軀體都難以得到放松,另一方面迫切期望通過旅游以逃離慣常環(huán)境,重拾都市狀況下或日常生活中迷失的自我,他們渴望零距離觸摸目的地原來的真實的面目,獲得最真實的體驗,注重休閑的享受,不喜歡束縛自由的安排。然而,傳統(tǒng)景點旅游方式缺少新意的程式化形式、人滿為患的環(huán)境、走馬觀花的行程不僅不能滿足他們深度體驗的需求,反而成了疲倦、勞累的煎熬。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轉而尋求“無景點旅游”這種契合他們需要的新型的出游方式。

      2.客觀條件及旅游經歷的影響

      旅游需要形成旅游動機的過程受到收入水平、閑暇時間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在旅游景區(qū)普遍漲價與質量不見提升的情境下,面對物價上漲、金融危機的沖擊,加之以往被組織、走馬觀花式的“苦旅”的經歷促使人們重新審視現(xiàn)有的出游方式,由此“無景點旅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3.個性興趣的推動

      “無景點旅游”尤其受到白領一族、休閑族和大學生追捧,成為新銳人群的時尚體驗[15]。這一群體多討厭成規(guī),喜歡多變、刺激和新穎的生活方式,他們喜歡新產品,倡導個性,追求消費個性化、時尚化與多元化。同時又要求兼顧實惠和高標準消費,重視產品所帶來的各方面的附加效應,尤其重視產品消費體驗中是否能給自己帶來心理上、情感上最大的滿足,并獲得差異性、個性化、多樣化的體驗感覺。這一因素在無景點旅游的選擇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4.外部因素

      隨著旅游活動日益大眾化,游客量是呈明顯的上升趨勢的,然而現(xiàn)有旅游景點(尤其是知名景點)環(huán)境容量是有限,兩者之間的矛盾造成外出旅游難以獲得物有所值的感受。

      5.存在機會的選擇

      隨著鄉(xiāng)村旅游、森林旅游等業(yè)態(tài)的豐富、發(fā)展和城市休閑設施的進一步完善,人們外出旅游的選擇空間加大,不再局限在傳統(tǒng)意義上的旅游景區(qū)。

      綜上所述,解釋了人們?yōu)槭裁催M行“無景點旅游”的問題,同時我們可以看出無景點旅游之所以能夠進入游客的視野,并被最終選擇,是由內外部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四、無景點旅游的理論啟示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無景點旅游其實是一種注重休閑、體驗深度的旅游方式,一種旅游者出游理性的回歸。但是由于它與傳統(tǒng)旅游方式的不同,勢必會給原有旅游研究造成一定影響并提供相關啟示。

      (一)對旅游活動主要矛盾的再認識

      無景點旅游的興起,為旅游活動的基本矛盾是旅游者與旅游景觀之間的矛盾的論斷提供了佐證。傳統(tǒng)觀點認為旅游活動的基本矛盾是旅游需求與旅游供給間的矛盾。供給和需求是一組源自經濟學的概念,旅游需求一般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一定的價格水平上旅游者愿意并且能夠購買的旅游產品;旅游供給指在一定時期和價格水平下旅游企業(yè)愿意并且能夠提供的旅游產品。然而利用這種觀點很難解釋無景點旅游現(xiàn)象,旅游需求與旅游供給間的矛盾似乎更應作為旅游業(yè)的主要矛盾。無景點旅游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事實:當人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慣常環(huán)境無法滿足他們特定的需要時,就開始尋求一種能夠彌補現(xiàn)有不足的外界力量(旅游景觀)來解除這種不滿足狀態(tài),于是便產生了旅游活動。

      (二)對旅游產業(yè)地位的啟示

      無景點旅游的興起和發(fā)展,并不一定會直接使旅游企業(yè)受益,相反會使一些相關行業(yè)獲利,一方面反映出旅游產業(yè)具有較強的區(qū)域帶動性,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旅游產業(yè)貢獻的不易衡量性和產業(yè)地位的難于確定性。而旅游業(yè)突出的關聯(lián)性、依托性、帶動性,決定了旅游產業(yè)已經并將繼續(xù)成為促進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確定旅游產業(yè)的地位時,應考慮其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帶動相關產業(yè)發(fā)展、優(yōu)化產業(yè)機構、拉動內需等方面的作用。

      (三)對旅游資源、旅游產品與效益轉化的啟示

      以往的思路是將旅游資源進行開發(fā)而后轉化成旅游產品,從而最終轉化為現(xiàn)實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而無景點旅游無疑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原生態(tài)的資源可以直接帶來效益。首先,為現(xiàn)有的旅游開發(fā)提供了新思路——旅游者偏好方面的影響(對回歸原真的追求和向往);其次,原來被認為資源稟賦不佳、區(qū)位條件不好的地方,可能會受到特定群體的喜愛。

      (四)對旅游經濟結構的啟示

      高價門票已成為我國旅游業(yè)發(fā)展中的一大問題,尤其是對于許多高級別的具有公共品性質的景區(qū)(如世界文化遺產),更是面臨著服務大眾的社會功能與高漲的門票之間的矛盾問題。“無景點旅游”就是在景區(qū)普遍漲價的背景下被推到大眾面前的,它向我們展現(xiàn)了單一的“門票經濟”是不可取的這一事實。因此現(xiàn)有景區(qū)應努力尋求由門票經濟到產業(yè)經濟再到區(qū)域經濟的轉變,構建旅游產業(yè)、休閑產業(yè)集群,使其成為區(qū)域經濟一部分。

      (五)對旅游業(yè)態(tài)創(chuàng)新的啟示

      “無景點旅游”展示了一種全新的旅游方式,它是旅游者理性的回歸、追求個性的表現(xiàn)。旅游企業(yè)應迅速撲捉消費方式的變化,對現(xiàn)有旅游業(yè)態(tài)作出相應的變革,以適應現(xiàn)實需求對質量和規(guī)模擴張的要求。“無景點旅游”給我們的啟示至少有三點:首先在業(yè)態(tài)創(chuàng)新時應考慮游客的購買能力問題;其次要準確把握消費動向以確保生產的旅游產品對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即旅游者要愿意購買;另外還應為旅游者提供方便購買的途徑。

      五、結束語

      無景點旅游自興起以來就受到廣泛關注,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方式它展現(xiàn)了旅游發(fā)展的一種新趨勢,并正在改變著人們的旅游消費觀念和旅游行為特征。研究無景點旅游與傳統(tǒng)的景點旅游、自助游、休閑游憩間的關系,并進一步對其內涵、外延做出明確界定,對于我們科學認識這一新興事物的特征、規(guī)律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探討其帶給現(xiàn)有旅游理論、旅游業(yè)的影響與啟示,對于旅游學科的自我完善和旅游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具有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1]城市快報.“無景點旅游”:在休閑中尋找快樂[EB/OL]:http://news.xinhuanet.com/travel/2008-10/12/content_10182402.htm.

      [2]昆明日報.黃金周催熱“無景點旅游”[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yunnan/2010-09-10/content_848522.html.

      [3]牡丹晚報.“無景點旅游”處處都是景[EB/OL]:http://www.hezeribao.com/news/2010 - 10/22/content _66847.htm.

      [4]哈爾濱日報.非常休閑-追捧無景點旅游[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life/news/2008/10 - 13/1410404.shtml.

      [5]李天元,旅游學概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204-205.

      [6]謝 彬,我國自助游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青島酒店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4):34.

      [7]伍延基,王計平,曾海洋.無景點旅游的理論解釋與實踐意義[J].旅游科學,2008,(4).

      [8]薛 瑩,田銀生.閑暇、休閑、游憩、旅游之論[J].經濟地理,2007,(5):827.

      [9]王艷平.休閑旅游:圍堵還是推波助瀾[J].旅游學刊,2006,(12):6-7.

      [10]董紅梅.無景點旅游對我國旅游景區(qū)開發(fā)的啟示[J].商業(yè)時代,2008(18):85-86.

      [11]伍延基,王吉平,曾海洋.無景點旅游的理論解釋和實際意義[J].旅游科學,2008,22(4):28-31.

      [12]黃子燕.無景點旅游的現(xiàn)狀和對策探析[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版),2010,(4):317-320.

      [13]謝彥君.基礎旅游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4.

      [14]Iso-Aloha,S.E,(1982),Toward a social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touism motivation:Arejionder.Annals of tourism reasearch,(1982),12(5):256-262.

      [15]郭 文.無景點旅游:一種新型旅游方式的興起及影響研究[J].旅游論壇,2010,(5):567.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some Theoretical problems concerning Scenery Free Tour

      Wang Xitao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attractions tourism,scenery free tour is a new way of traveling,but there's less studies of theoretical issues about it at present though developed very fast.This paper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enery free tour and below items:traditional attractions tours,independent travel,leisure and recreation,in order to propose the definition of attractions tourism from attracted origin,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At same time,it analyses the reason of start and booming from tourist point of view.At last,it investigates the inspiration and impact on existing tourism theor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deepening of Scenery Free Tour’s feature and law.

      Scenery free tour;Concept Analysis;Leisure tourism;Theoretical Enlightenment

      F590.1

      A

      1673-1794(2012)03-0062-05

      王西濤(1978-),男,安徽阜陽人,講師,高級導游員,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在讀碩士,研究方向:企業(yè)管理。

      2012-02-12

      猜你喜歡
      旅游者景點旅游
      喀拉峻風景區(qū)旅游者的生態(tài)意識和生態(tài)行為研究
      打卡名校景點——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學景點
      旅行社未經旅游者同意安排購物屬違約
      女子世界(2017年4期)2017-04-13 19:36:33
      旅游
      英格蘭十大怪異景點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8:07
      沒有景點 只是生活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19:52
      景點個股表現(xiàn)
      旅游的最后一天
      淺論生態(tài)旅游者的分類與識別方法
      決策探索(2014年6期)2014-04-22 01:37:58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海外英語(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南宫市| 太仓市| 浠水县| 江安县| 安顺市| 漳浦县| 神木县| 鄢陵县| 永宁县| 洛浦县| 揭阳市| 化德县| 田阳县| 武山县| 金湖县| 正安县| 遂川县| 富源县| 汽车| 邮箱| 长子县| 丰城市| 兰州市| 吴忠市| 修水县| 尉氏县| 长沙县| 阳朔县| 垫江县| 凭祥市| 萨迦县| 石泉县| 石渠县| 巫溪县| 静宁县| 呼图壁县| 永昌县| 鄂温| 万宁市| 恩施市| 赤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