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潢源尋水(外一篇)

    2012-04-29 18:27:30王秀杰
    鴨綠江 2012年10期
    關(guān)鍵詞:西拉遼河源頭

    王秀杰

    1970年代初留校任教,恢復高考后入遼師大讀書,1983年底開始從事政府行政工作,2002夏年到省文聯(lián)系統(tǒng)工作,2010年冬任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省人大常委,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一級作家。創(chuàng)作多以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為主旨,已出版《鶴羽蘆花》、《與鳥同翔》、《水鳥集》、《千秋靈鶴》等多部作品集。

    我的家鄉(xiāng)盤錦地處遼河入??冢且蛔窟|河而生存,而繁榮的新興城市。它的工農(nóng)業(yè)主導產(chǎn)業(yè)“黑”石油加“白”大米都是靠河口的地理優(yōu)勢,靠河水的支撐。飲用遼河水,吃著盤錦大米長大的我,自懂事以來,就對神秘遼河的發(fā)源地有著一份崇敬與感恩之情。

    成人以后,對遼河文明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傞L1342公里的遼河,在《水經(jīng)注》、《漢書》等史籍上均有記載,被稱為中國第六大河。遼河流經(jīng)內(nèi)蒙古、河北、吉林、遼寧四個省區(qū),最后從渤海遼東灣匯入大海。從古到今遼河一路潤澤了兩岸的土地和生民,孕育出了興隆洼文化、紅山文化等古老的遼河文明形態(tài),騰飛起中華第一條巨龍,綻放出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而近現(xiàn)代遼河沿岸一系列城市的興起,更是遼河文明的延續(xù)和象征。這些,都加重了遼河在我心中的分量。今年七月有機會去遼河源探尋,使我夙愿以償。

    遼河有西遼河與東遼河之分,西遼河又有南北兩大源頭。南源老哈河地處河北省平泉縣西北,七老圖山脈的光頭山上。北源西拉沐淪河地處內(nèi)蒙古克什克騰旗中西部的渾善達克沙地東緣。

    我們一行的尋源路線,先去路途近而好走的老哈河,然后去路途遠而難行的西拉沐淪河。

    西拉沐淪河古稱潢水、潢河,在與老哈河匯流之前自行流淌了397公里,沿途吸納了50余條大小河流,其中有130公里在克旗境內(nèi)。潢河淵遠流長,歷史悠久,在遼河整體水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那些鐫刻在河兩岸山峰上的古老巖畫證明,早在原始社會這里就有人類活動,沿河流域是商先民及北方游牧民族的搖籃。

    源頭所在的克旗是個擁有獨特的自然地貌與人文風貌的神奇地方,地處內(nèi)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的過渡帶,大興安嶺山脈與燕山山脈的結(jié)合部,渾善達克沙地與科爾沁沙地的交匯處,高山大川、丘陵沙地、湖泊、平原薈萃交融于一體,既擁有北部的草原文明,又擁有南部的農(nóng)耕文明。

    前一天,我們奔波數(shù)百公里后在克旗經(jīng)棚鎮(zhèn)住下,翌日,換乘吉普車在當?shù)嘏笥训呐阃氯ヤ暝?。向西?0多公里,在好來呼熱鄉(xiāng)附近駛下了公路,開始了無路可尋甚為艱難的一段行走。近30公里的路程都是行駛在開闊而起伏的沙丘和草野上,時隱時現(xiàn)的便道上長滿了如茵綠草和爛漫的野花,拐向沙包路卻令我們的車子陷入黃沙里不能自拔。

    開始的路段,見草野都被鐵絲圍網(wǎng)攔護起來,偶爾還可見騎著摩托車的牧民在放逐著牛羊。走著走著,就不見人跡了。幾經(jīng)往返周折,終于到達一處平坦的沙岡,然后從此下坡,再下坡,在長滿楊樹、榆樹、樺樹、紅柳及灌木雜樹的林間一味地傾斜而行,旁側(cè)是一道深二、三百米的溝壑,對面高聳的是一道被綠樹青草覆蓋的沙梁。最后,從陡峭的沙坡下到一處沙地平臺,平臺呈簸箕狀展開,東向開裂成谷,從臺頂下望,深十幾米處三面環(huán)丘的坡底有些濕潤晶瑩。克旗的朋友說,那便是叫做“源水頭”的潢源了。

    我三步兩步跌跌撞撞地下爬到坡底,終于站到了源頭的沙地上。水從坡底頭及兩側(cè)坡腳的水草和沙土中一點一滴地滲出,一群藍色的小蝴蝶飛來飛去,爭相落在濕漉漉的沙土上吸水。順著斜面往下走二十幾步,便可見兩岸斑駁陸離的沙面上如蚯蚓般蠕動的細流涓涓涌出,匯成一道水深不過拳頭,寬度一步可跨的清澈溪流。潢水滲流發(fā)源的過程,就像大地母親在用手一點一滴地擠出她的乳汁,溪水的熠熠閃光仿佛就是生命的脈搏在跳動。這就是與黃河長江一道孕育了北方傳統(tǒng)文化與歷史遺存于一身,并使中國古代文明史提前了近千年的遼河文明的源泉之地嗎?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收縮得很緊。遼河之源,你的形成是如此的艱難,又是如此地神圣?。∥因\地走近水岸,然后,佇立在那里,默默地向源水頭致敬。

    河水是天生地造,也是天地呼應的結(jié)果。天聚攏云層化為雨水降到大地上,雨水滲入到沙原地下;大地將雨水呵護涵養(yǎng),一部分滋補地表綠色植物,一部分沉入沙地深層,積攢融匯為河源,以細波紋流的輸出成為大河的后續(xù)之水。天地合手釀造的瓊漿——河水如同血脈給人類及萬物的生命以滋養(yǎng),使得岸邊文明演繹的舞臺搖曳多姿。那么,我們?nèi)祟悜撊绾伪Wo好河水這個生命之源呢?遼河人又應該怎樣珍惜這一河之水呀?

    我突然想到前一天在西拉沐淪河上游看到的修建于遼代的普渡橋——潢河第一橋旁的小廟,那是專門用來祭祀潢河之水的。即使在“文革”期間也未曾遭到破壞——有人在小廟門楣上雕刻了一個五角星。還有剛剛路過的高高沙岡上豎立的那座潢河敖包,是專門用來祭祀潢源源水頭的??梢姡钤阡晁畠砂兜娜嗣褡怨啪投谜鋹圻@河水,并把那珍愛升華為一種崇拜,一種信仰,一種宗教。

    其實,這里蘊含的是一個人和水的關(guān)系問題。曾有人說,一部中國的歷史,就是人和水的斗爭史。在人類文明形態(tài)以往的原始文明、農(nóng)業(yè)文明、工業(yè)文明的三個階段,這個觀點可能是適用的,尤其是工業(yè)化發(fā)展階段,人類對自然的征服達到極致,造成全球性的生態(tài)危機。當人類發(fā)展到今天的生態(tài)文明階段,對于水等自然生物、山川地理的態(tài)度就要改變一下了,不能再奉行“人類中心主義”那一套了。人與自然萬物,包括人與水,應該是相互尊重,相互依靠,相互保全。人依靠水,養(yǎng)護水,水就會變得溫順,變成水利以益人;反過來,如果水的生成環(huán)境遭到破壞,水就會變得暴戾,變成水災以害人。也就是說,河流對人的行為會有反應,是要回報的。一定意義上講,災害就是大自然的代言人,大自然拜托災害向人類發(fā)出警示,提醒人類尊重它,保護它。譬如旱澇等災害,看似天定,其實人為破壞是主要因素。因此,保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應是人類的天職。

    這個道理并不是每個朝代都認識得清楚,比如潢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就遭受過多次致命的傷害。

    潢源在遼朝以前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平地松林”。起先,我是從《契丹國志》里記載的一則青牛白馬祖先締造契丹的故事里,知道了這個地名。故事用那個騎青牛從潢水源頭而來的女子的話說,我家鄉(xiāng)那兒,土地平坦,長滿了高大的松樹,叫“平地松林”。后來,從《中國歷史地圖集》上,我真就查到了對平地松林的標注。當時的“平地松林”,也稱千里松林,主要是潢水源頭南北的區(qū)域,應包括七老圖山與大興安嶺南端之間的一個三角地帶,方圓有一千里,而今天的潢源一帶正是其核心所在。

    可以推斷,遼朝以上,潢源沙地上應以松樹居多。遼多位皇帝都曾到這里狩獵?!哆|史》記載:遼的第二任皇帝太宗耶律德光曾“幸平地松林,觀潢水源?!彼みM松林,見沙坡上泉水淙淙,詩興大發(fā),便賦詩一首,稱這里為“源水頭”。從此,這個地方便以“源水頭”為名,至今。源水頭的全稱為“渾善達克沙地源水頭”,渾善達克為滿語沙地水源頭的意思,此地還有一個古名為“百爾赫賀爾洪”,是蒙語平地松林的意思。

    然而,今天我去尋訪“源水頭”,一路經(jīng)過原來被稱為平地松林的潢源區(qū)域,于源頭的沙丘草野中看得到的多為闊葉樹,偶爾可見云杉,沙地柏,松樹卻十分稀少,千年以上的松樹已不得見。

    專家斷言,廣闊的平地松林是在遼末消失的。是怎樣消失的呢?一說,驟增的人口生產(chǎn)、生活消耗掉大量的森林資源。遼之前的西拉沐淪河流域主要是牧區(qū),一代代的北方游牧民族如秦、漢時的東胡、匈奴、烏桓、鮮卑,晉、南北朝、隋唐時的庫莫奚、室韋等都曾在此躍馬揚鞭輪番奔馳過。但到了遼朝江山大定之后,便在這里修建了臨潢城,以之為首都。一時間,人口大量匯集。其中掠略遷徙大批漢民到潢水旁墾荒種地,僅農(nóng)業(yè)人口就達到35萬之多,而農(nóng)業(yè)人口的規(guī)模與農(nóng)田開墾的規(guī)模,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是直接相關(guān)的。同時,改牧場為農(nóng)田,也使草原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二說,皇家頻繁的狩獵,“行帳辦公”,損壞消耗掉大量樹木?!疤礈Y之盟”后,宋朝與遼朝和平共處120年,遼皇室為了使親族大臣得到騎射訓練,便到平地松林和潢河岸邊以狩獵方式進行“行帳辦公”。辦公設施及行軍狩獵的食宿行勢必消耗掉大量林木?;始壹増F隊連年不斷地光顧,加上氣候變冷,環(huán)境變了,獵物少了,平地松林也便逐漸消失了,遼朝那個天祚末帝就不屑到這個地方來了,最后反被金人擄掠而去。此外,地震后重建擴建都城臨潢的房屋也砍伐了大批松樹,而以木為層層棺槨的契丹人在喪葬中也消耗著松木。從一座上世紀50年代發(fā)掘的蕭太后長女大長公主的墓里就拉出來16大車的木料,原來,連其墓道都是用上等木材裝修的。

    西遼河流域受到這樣一次大的傷害,環(huán)境開始慢慢地惡化。

    潢河流域是遼王朝的政治中心,也便成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敏感地帶。有意思的是,發(fā)育了契丹王朝的潢河的生態(tài)植被,正是被契丹人用無節(jié)制的墾伐濫用消毀了,當然,同時消毀的還有那喧囂繁華了數(shù)百年的王朝和江山。

    你看看那座建在土地肥沃,農(nóng)、牧兩宜,城臨潢水的耶律阿保機創(chuàng)業(yè)之地、契丹之上京都城臨潢都城,不也在金末徹底荒廢,到如今只落得個宮殿遺址尚可辨認的地步嗎?

    成敗皆在一塊土地上,只因認識的落后而使結(jié)局不堪。這僅僅是一種歷史的巧合嗎?遼代的衰敗,與其本身對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的漠視不無關(guān)系。

    到元代,這里成為牧場,畜牧一度重興;明代在此屯軍,撂荒之地被重拾。潢河開始恢復它的本來面目,塞外出現(xiàn)了升平景象。

    待女真人統(tǒng)一中國,滿清在臨西遼河流域又大肆墾荒。嘎達梅林起義的發(fā)生,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竟是緣起——為了保護蒙古牧民的利益,反對大面積將牧場放墾為農(nóng)田才揭竿而起的。從生態(tài)保護的角度看,嘎達梅林的起義是正義的。放墾的最大的危害是對地表植被的毀滅性破壞。由于短視和無知,那次放墾并未因起義而中止。到日本人統(tǒng)治時期,墾荒加劇,生態(tài)環(huán)境更加惡化。

    砍伐樹木,過度開墾是草原退化的古代原因,而超載放牧和水庫截流卻是水源減少、草原沙化的當下原由。掠奪式的超載放牧,破壞了植被,使水土流失,河道干涸,沙地干旱加劇。適當?shù)乃畮旖亓?,有利于源頭區(qū)域,也有利于整個流域。但如果對河水攔蓄過度,便會造成下游的流量減少甚至斷流,使遼河的生態(tài)鏈條脫節(jié)。

    遼河流域上中游的生態(tài)狀況一度日趨惡化。原始森林早已消失,現(xiàn)存的闊葉林或混交林都是次生的,且在日益減少。大片大片的林地草地變成荒漠,荒漠又被沙粒變成了許多流動和半流動的沙丘??似鞏|部邊緣的科爾沁草原大部分都已沙化,地圖上已標示為“科爾沁沙地”。沙地總面積已達8000萬畝,成了中國最大的沙地。嘎達梅林犧牲之地烏力吉木仁河早已斷流,變成了一條沙溝。

    人類對大自然的無情摧殘,勢必遭到大自然的報復。20世紀末21世紀初,持續(xù)數(shù)月的洪水、沙塵暴和干旱,前所未有,愈演愈烈。 人類在吞咽到自己種下的苦果后,終于明白了自然環(huán)境和自身生存的關(guān)系。

    其實,歸結(jié)起人類的歷史,真就是一部人與水的關(guān)系史。環(huán)境的好壞,人是脫離不了干系的。在擁有潢河源頭及上游流域的克旗亦逃不出這個宿命。由于干旱和過度放牧,到2000年,克旗境內(nèi)的西拉沐淪河流域樹木減少,草地減少,有近三分之一的草場沙化,荒漠增多。原本植被相對較好的潢源一帶,也出現(xiàn)植被退化,水源涵養(yǎng)能力一度銳減。

    當克旗人認識到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人類自己時,從2000年開始,借國家投資治理京津風沙源的契機,開始了全民恢復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行動。旗里提出了“生態(tài)好,百業(yè)興”的口號,把生態(tài)建設放到了全旗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大局的戰(zhàn)略地位,于每年春秋兩季展開大規(guī)模的生態(tài)建設大會戰(zhàn)。在全旗范圍內(nèi),注意草畜平衡,開展休牧、禁牧、劃區(qū)輪牧,對西拉沐淪河流域?qū)嵤┝巳忾]管理,設置了管護站房,成立了專職管護隊伍,基本消滅了散養(yǎng)放牧,讓大面積退化、沙化的牧場得以休養(yǎng)生息。同時,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實行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的造林機制,完成了萬畝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任務。經(jīng)過十幾年的治理,沙化基本得到遏制。西拉沐淪河兩岸的植被逐步恢復,沿河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變得更加多樣化了。如今的潢河,以其清麗的面目重展風采,以較強的能力造福于兩岸人民。尤其是源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恢復得更好,變化更大。我們看到的源頭的綠色景象正是這個巨變的成果。

    地質(zhì)學家對西拉沐淪河兩岸一萬多畝臺甸地進行分析,認為從前的西拉沐淪河流比現(xiàn)在要大上幾倍。也就是說,千百年來,西拉沐淪河浩浩蕩蕩,洋洋河水往往白白流淌。用河水發(fā)電,解決全旗群眾的生活和生產(chǎn)用電問題,以潢河水利服務民生。從1974年初龍口水電站建成送電開始,克旗政府和人民利用橫貫旗中部的西拉沐淪河的水能資源優(yōu)勢,在60余公里長的上游峽谷中相繼建起11座小水電站。水電站形成的水庫資源又可在旱季向農(nóng)牧田地輸水灌溉。一庫碧水,同時又成為上好的旅游資源,迎來絡繹不絕的旅游者前來觀賞水電站的湖光山色。河水一旦變?yōu)樗o予人類的益處是多么豐盈??!

    事實上,對潢河水源的利用,也成了克旗經(jīng)濟發(fā)展的命脈。我們參觀了兩座水電站。離水源頭最近的,同屬于潢源區(qū)域的是響水水電站。在那里,我們看到了一幅人水和諧、山清水秀的清麗場景:山包上密密麻麻的白樺樹倒映在一泓碧水中,庫邊大片的波斯菊正在盛開,潢河水流淌到這里變得恬靜而光鮮。

    從源頭出發(fā),沿西拉沐淪河呈東西向延伸開一條長340公里、寬50公里的峽谷,即西拉沐淪大峽谷,亦稱潢源峽谷,地質(zhì)學家稱其為西拉沐淪深度斷裂帶。利用峽谷的百米水位落差和狹窄河道,可從龍口電站順河漂流。一路上,沙丘掩綠樹,碧波任魚躍的諸多美景盡收眼底。到達聞名遠近的西拉沐淪第一漂時,只見游人如織,一群一伙的年輕人歡笑打鬧著從河面上飄然而過。

    從陸路也可游覽峽谷風光。從源頭響水水電站至龍口水電站,沿河而下是一條50多公里的風光帶。與他地石峰夾持幽深峭立的峽谷不同,位于渾善達克沙地的這個峽谷峰不高,水不深。我們沿南岸的沙石路,順河一路向東,在一幅潢源清流的圖畫中緩緩而行。南岸起伏的沙梁間,綠楊白樺林郁郁蔥蔥;北岸平緩的坡地上,墩柳矮榆灌木叢交織錯落。滿眼的青山綠水,風景處處美!我?guī)状蜗虢型O萝嚺恼?,終究沒好意思開口??似斓呐笥颜f,這濱河路一線已建成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級的自然保護區(qū),在開展旅游的同時,我們格外注重以各種形式對游客進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宣傳和教育。這里的景致一定會越來越好。

    但在潢河上游的克旗人以水興旗、如魚得水的歡笑中,我卻為西拉沐淪河下游的狀況而憂慮。西拉沐淪河與老哈河會流后即為西遼河。我從一份資料上看到,2000年至2007年,西遼河曾連續(xù)七年沒水。蘇家堡水利工程是西遼河的第一座水利樞紐,其下不遠向南岔去的是一條叫孟家段的人工運河。興建之初的計劃,是想從西遼河引水去灌溉沿線數(shù)十公里的農(nóng)田。但河水何來?站在人工運河上的人們只能望河興嘆!保護西拉沐淪河與西遼河流域的植被,生發(fā)大水源,應該是全流域共同的責任吧?

    將要離開克旗的時候,一個工程項目讓我憂從中來。大唐煤制氣公司,這個內(nèi)蒙古最大的煤制氣項目落腳克旗,用的是鄰近的錫林浩特的褐煤,依賴的是西拉沐淪河的水源。聽說達產(chǎn)之后,克旗的財政收入能增加10多個億,可翻一番。目前,已在潢河源頭區(qū)域剛剛修建完成一個名為大石門的大型水庫,將潢源及兩個最大支流的源頭之水全部截流??似斓乃娬驹谄渲现挥袃勺?,其它十余座都在其下游。水庫設計總庫容為1.85億立方米,電站總裝機容量6000千瓦,是目前克旗所有水庫總裝機容量的三分之一。令我疑慮的是,本來因氣候惡化,水土流失等原因,水源頭流出的水就已經(jīng)很少了,再從源頭地段將其截流提取走,這座大水庫的下游將會出現(xiàn)什么狀況?克旗自身的水利設施能否保證正常運轉(zhuǎn),遼河中下游的水量能否受到影響?而且,沿岸除了煤化工廠、冶煉廠、電力廠一字排開的百里工業(yè)長廊與潢河如影相隨外,還有橫貫河畔的百多公里的輸氣管線的鋪設,雖說是按照環(huán)保要求建設,實行清潔能源轉(zhuǎn)換,探索生態(tài)工業(yè)之路,但對河的水流量、流域的植被能沒有一點影響嗎?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水之斷流,人何以堪?人和水總得要相互照應。但愿我的擔心是多余的。

    返程沿著內(nèi)蒙古大通道從克旗直奔赤峰,其實一路都是沿著西拉沐淪河在走。我盯盯地看著,那河一會兒在路左,一會兒在路右,與我的心意百般纏綿。夏季的西拉沐淪河,朝著三千里以外的目的地,不停地向東,向南,向前方,源源不斷,流水湯湯。真希望這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情景能夠保持久遠。

    從潢源一路奔流而來的遼河,讓我們相約在遼河口,盼望在我每次回家鄉(xiāng)時都能看到你奔騰入海時那清麗的面容與雄偉的身姿!

    流經(jīng)北方四省,蜿蜒1345公里的遼河在西遼河段有兩個源頭,一個是北源西拉沐淪河(亦稱潢河),一個是南源老哈河(亦稱土河)。20世紀末,一些權(quán)威人士推測出老哈河比西拉沐淪河長29公里,按照年徑流量相近時以河上游最長的河源頭為發(fā)源地的規(guī)定,老哈河又被說成是遼河上游主流河。

    平泉縣地處冀北燕山丘陵區(qū),是個山水資源豐盈的地方,七老圖山、燕山、努魯爾虎山三條山脈從西、南、東環(huán)抱著一個沉陷的盆地,五條河流在盆地中交匯,俗稱為“三山五水”??h境西北的七老圖山脈1700多米高的馬盂山為平泉諸山之最高峰,其東麓柳溪鄉(xiāng)即為遼河源頭所在地。遼河源已于1996年8月被國家林業(yè)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

    平泉是契丹與奚族的發(fā)祥地,馬盂山的峰頂狀似契丹人系在馬上盛水的盂,因而在遼代得名。契丹始祖青牛白馬的傳說中,那個騎白馬的男子即是從馬盂山出發(fā),浮土河而東去,與從潢河源頭出發(fā)騎青牛的女子相會于兩河交匯處的。

    午飯后,平泉的朋友小王陪同我們從縣城出發(fā),去60公里外的河源。她介紹說,馬盂山處于東北與華北植物群落的過渡帶,面積近18萬畝,有植物1700余種,被稱為綠色基因庫。

    森林公園主要由大窩鋪林場和黃土梁子林場組成,林木的栽植與管理由林場負責,旅游者進入景區(qū)都要接受林場管理人員的檢查。

    進入園區(qū),汽車沿著山坡下的水泥公路行駛,撲面而來的是無邊的綠色,各種花草樹木郁郁蔥蔥,我們仿佛進入了一個綠色王國。走著,不斷可見溪水從路較高一面的坡草中流出,漫過路面;有的路面稍洼,便會汪起能沒腳面的溪水,令人感覺這山路就是在溪水的簇擁之中。

    進公園不久,見到路右側(cè)石虎村遼代陳國公竇景庸的墓地。十幾只雕刻精致,神態(tài)惟妙惟肖的石獅、石羊矗立在野草中,千年的風雨并沒有磨損掉那獅的兇悍,羊的恭順。

    又走了十幾公里緩緩上行的路,車子在路邊的一塊數(shù)米高的大石頭旁停了下來,原來到達了遼河源頭刻石處。從一道窄窄的石溝里流過來一股細細泉水,落到巨石的側(cè)面一尺深的石縫隙里,嘩嘩地響著,再從巨石的前面繞過,流到深草中去了。這石頭上的字是1996年由營口藝術(shù)家遼河尋源團刻的。這可能是他們在尋源路上見到的稍大的頭道水泉,但這里是不是真正的源頭呢?沒有地質(zhì)學方面的參與和定義,還不好說。而且大家感覺這源頭的發(fā)現(xiàn)有些輕易,缺少探尋的意味。權(quán)當作這里是一處水流匯集的標志,且為遼河入??谌藢θf分崇敬的遼河源的一種心意表達吧!按照慣例,大家爭相與大石頭合影。

    從刻石處左向步行,是一條通往“森林浴場”的便道。所謂“浴場”是指眼前這片30多萬平方米的天然油松林,這可是公園的一個大景觀。頭上縱橫的松枝插滿了天空,讓人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遠。行走中,間或聽到嘩嘩啦啦潺潺流水聲響,不時可見到溪水在樹林和草野中斑駁陸離,熠熠閃光。涼絲絲的空氣透明澄凈,每吸一口,都是一次沁人心脾的洗禮,是一種蕩滌心胸的舒坦。走進松林深處,眼前豁然開朗,是一大片的白樺林呀!林前的一小片草地上,開滿了野花。我忙下到草叢里去拍攝。邁腳下到草地,軟軟的;走幾步,濕濕的;再走幾步,便粘粘的了。我也顧不得了那么許多,徑直奔著那串高高竄起的黃色花簇而去,一只腳卻陷進了泥水里。拔出腳來低頭一看,原來有溪水隱在草下的腐葉土中。我三步兩步跳到旁邊的一塊石頭上,又見有細細的溪流在石頭底部蠕動。真是奇怪,溪水流淌的聲音此起彼伏,水流時隱時現(xiàn);聽到了水聲卻看不到水流,看到了水流卻聽不到聲響。這些水是從哪里來的?是從那片白樺樹的根部溢出來的,是從草叢下涌出來的,還是從石隙中擠出來的?難怪這些樹木花草如此繁茂,看來,大山處處有水,有明水,也有暗流。

    我問小王,這山里的水源怎么這樣充沛?她說主要是這些森林樹木的作用,樹木的根系交織成厚厚的絮網(wǎng),防止了水土流失,也把水源涵養(yǎng)住了。而那些遮天蔽日的樹,滿山遍地的草,還形成了一方小氣候。草木的根系、葉脈、枝條能在地面形成水氣團,與天空中的冷濕空氣對接,便容易吸引來雨水。豐富的雨水降入到草木之下的土壤里,被樹草的根系保護起來;喝得飽飽的大山,再將水一點點地輸出。如果說大山是河流的水源,那么,樹木則是大山的水源,是源中之源哪!

    但形成這萬源之源的前提是必須有好的植被。如果山體裸露沒有草木,水土就會失去依傍,隨雨水流失,樹沒了,草沒了,水在哪里駐足?水因山而生,山又因水而秀。青山與綠水原來是這樣的相輔相成,渾然一體,密不可分的呀!

    我又問,這些山林樹木是自然留存下來的嗎?回答是否定的。遼政權(quán)的中后期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南移到中京大定府(寧城縣),與大定府毗鄰的平泉被納為京畿之地。那時的馬盂山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草木繁茂,虎豹出沒,豬鹿成群,一時被稱為神山。作為皇家禁苑,只有皇親貴族偶爾到此一游,所以基本保持了原始風貌。遼代很多貴族選這塊風水寶地為墓地。在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13處遼代貴族墓葬中,除竇景庸之墓外,葬在蒙合烏蘇鄉(xiāng)的蕭太后的長女大長公主墓也十分顯赫。

    但后來,此山遭到了三次大的砍伐。一是元代在今北京城西南郊建設大都,二是明代建北京紫禁城,三是清代多次維修皇宮。三次劫掠之后,原始森林的參天大樹蕩然無存。至解放前,這里成了洪澇不斷,災害頻仍的地方。

    平泉人對神山素有畏敬之心,歷來悉心保護。解放后,建起國有林場負責育苗、造林、巡山、護林。河源所在的大窩鋪林場多為原始次生林,保護的任務重;而與之相鄰的黃土梁子林場則多為人工造林,造林的任務重?,F(xiàn)今的遼河源森林公園,已有近22萬多平方米的林區(qū)面積,其中原始次生林近12萬畝,森林覆蓋率已達90%以上。

    我們在濃墨重彩的山水畫廊里興致勃勃地行走著,傳來往回走的喊聲。車子沿著彎彎的盤山路行駛。路兩旁多種針葉、闊葉樹木混雜交錯:楊樹,槐樹,松樹,柞樹,遮天蔽日;墨綠、翠綠、黃綠、青綠,綠意紛呈。綠樹撐起的山谷別有洞天,穿行其間,綠得人心都醉了。

    越往上走,樹木越低矮,一簇簇,一團團的灌木叢執(zhí)著地護衛(wèi)著腳下的山野。溪水隨處可見,有的路面濕漉漉的,可能剛有溪水漫過。幾只喜鵲飛起落下在其上尋覓,難道溪水會流下什么可啄食的東西?

    小王說,快到山頂?shù)摹巴鯛旕R場”了,那馬場有數(shù)千畝之大,沿著山脊走有十幾公里呢!統(tǒng)治北方200余年的遼代不知有多少金戈鐵馬的英雄人物在此策馬揚鞭,進行過演兵、狩獵、祭祖。叱咤風云的蕭太后也曾多次陪同遼景宗、遼圣宗兩代帝王登上過這馬場,領(lǐng)略過這里的美麗風光。

    說著,車子直接開到了“王爺馬場”,那天高地廣的場景,令人震驚。山頂是一片地勢平坦百草豐茂一望無際的闊大草場。各種野花盛開其上,看上去就像一塊色彩斑斕的大地毯;只有寥寥幾棵樹,圓圓的樹冠猶如一柄柄支撐開的大扇蓋。一陣陣山風吹過,那些花朵在搖曳中綻放著笑臉,這樣一個山頂真是柔美極了。我下到半米多高的草地里,去識別各種野花,紅色的虞美人,藍色的鴿子花,白色的野菊花,橘紅的金蓮花,黃色的鈴鐺花,一墩墩、一簇簇紅白相濟的十樣錦,幾十種野花一時難以認全。草地植被很厚,踩上去軟軟的。我放心地走著,卻又一次陷入了泥沼。撥開草叢一看,那些松軟的土壤竟是濕濕的粘粘的,難道這山頂也有水嗎?

    小王說,這些花草下確實有溪流。她指著不遠處山石簇擁的褐色山峰說,那才是真正的馬盂山頂,水就是從那里流出的。只見那峰頂從無邊的草場上突兀而起,孑然獨立,不要其它山坡的托扶。所謂馬盂山的別稱光頭山,大概就是指這個不生草木,沒有一點綠色的山崖群吧?但與這偌大的王爺馬場相比,那形似馬盂的頂峰顯得很小。我們想去那里,可小王說,你看著近,其實有5里多地遠哪,時間不夠了,而且我們也都沒了力氣。她忙向我們介紹峰頂?shù)募殯r以彌補不能登臨之憾。在那群山崖的根底部,有一個“龍母洞”,那偌大的山洞里有泉水滴積,分幾條水道涌出,沿著石縫向下流瀉。因此,還有人把那里說成是老哈河的源頭呢!

    遼河源頭到底在哪里?那一刻,我找到了答案。馬盂山遍山有水,直至1700多米高的峰頂。老哈河之源不是一條單一的泉水頭,而是一整座馬盂大山的萬千溪流。馬盂山有多少溪流,老哈河就應該有多少源頭。原來如此!堪稱奇跡!遼河之源頭啊,我終于找到了你!你在大自然風花雪月的造化里,在呈現(xiàn)人類辛勤勞動成果的山崗上,在每一棵樹下,每一簇草里,每一塊石罅中。何況,在那山巒的深處,還會有多少我們無法看見的無數(shù)溪流的逶迤,無法聽見的萬千溪流的歌唱?。柯奖橐暗牟菽局缤度腭R盂山機體的神經(jīng),數(shù)以萬計的溪流如同布滿馬盂山全身的血管,它們以每一個弱小的努力和付出,共同造就出一個強大的生命機體,一條大河數(shù)千里的波瀾壯闊!

    我抬頭四望,馬盂山就像一個綠色的海洋,萬頃波濤正翻滾在它的溝溝壑壑中。綿延起伏的群峰又像一條條綠色的長龍,忠誠地護衛(wèi)著身下一脈脈的澄凈之水。我由衷地信服,這樣一座綠意蔥蘢生機無限的萬泉之山,配得上來發(fā)祥一個強大的民族,一條綿長的大河!

    對遼河源頭靈山秀水的培育和保護,平泉人功不可沒。山高林密,水源遍布,老哈河源頭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平泉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他們多種措施并舉,努力保護好大山的自然環(huán)境。封山育林,退耕還林;涵養(yǎng)水源,防治污染;改善土地結(jié)構(gòu),增加綠地面積;沼氣做燃料,柴草回歸山林。為減少牲畜啃食山場植被,實施了畜禽圈養(yǎng),以秸稈綜合利用解決舍圈飼料問題。作為北方最大的食用菌生產(chǎn)基地,平泉人將生產(chǎn)蘑菇所用的碎木屑、玉米秸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形成了林木資源的永續(xù)利用。為中小學生發(fā)放綠色生態(tài)卡片,為保護行為積分叫好,把對青山綠水的保護傳承下去。同時,遼河源森林公園一建成,馬盂山的生態(tài)保護便步入了法制化、科學化的軌道。他們爭取合作,廣納資金,進一步加強了公園基礎(chǔ)設施建設,改善了公園的供電和交通等條件,使景區(qū)的影響力大幅度提升。已被批準為省級遼河源自然保護區(qū),目前正在做爭取國家級的努力。

    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tài)路的平泉人并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他們提出了建設“綠色平泉”,創(chuàng)建省級環(huán)保模范城的工作目標,計劃到2020年,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0%,建成一個比較發(fā)達的森林和林業(yè)產(chǎn)業(yè)體系。

    我相信,把大山河源建設保護得如此好的平泉人的目標一定能夠達到!正如膾炙人口的《契丹歌》唱的那樣,“海東健鶴健如許,鞴上風生看一舉?!辈唏R飛奔的平泉人一定會乘風而上一舉成功的!

    下山回返走的是另一條路線。在離馬盂山不遠的下橋頭村,我們看到了一棵九條側(cè)干穹曲橫旋回轉(zhuǎn),狀似群龍嬉戲的古楊樹。樹干周長五米,樹冠近800平方米,聽說它的樹齡已逾千年。難道是遼代在源頭留下的一個大山的見證人和守望者嗎?俗話說,多大的樹有多大的根,它的存在,確實可以旁證馬盂山泉水資源的豐富與久遠。

    平泉尋源,心里一路暢快,但有一點疑問,卻一直在我心頭糾結(jié)。老哈河的源頭之水在平泉縣境內(nèi)流經(jīng)57公里后,便進入369公里的內(nèi)蒙古境內(nèi)流程,為什么在與西拉沐淪河匯流之前,常常會斷流呢?這與平泉人施行的圍山、圍水、圍川的“五圍”措施,為截流源頭之水而興建的40余座提水、引水蓄水工程有沒有關(guān)系呢?當然,在更長的內(nèi)蒙古流域區(qū)段,出現(xiàn)各種問題的可能性會更大。我想,導致河水斷流,終歸與無節(jié)制地引水截水,過度開發(fā)流域水資源有關(guān),而過分強調(diào)行政區(qū)劃內(nèi)的經(jīng)濟利益,狹隘的區(qū)域本位思想也會人為地阻礙遼河流域經(jīng)濟的融合,使遼河上游的“斷流”次數(shù)增多。

    遼河不再斷流!遼河之水長流!這應該是遼河流域所有生民的共同期盼,而作為遼河入海口之人,我的愿望則更為迫切。

    車行途中,仍可見到各種水流,流動于草間則無聲,奔流于石隙中則聲響。駛出公園,回望承載著萬千溪水,以整座大山為遼河之源的馬盂山,念及為保護遼河源頭無私奉獻的人們,一份崇敬與感激不禁油然而生。馬盂大山和平泉人,我向你們致敬!

    猜你喜歡
    西拉遼河源頭
    遼河口
    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 強化源頭治理
    傾聽
    遼河(2020年8期)2020-09-02 14:25:25
    ?;卦搭^看看
    遼河文訊
    遼河(2018年5期)2018-11-15 03:39:26
    塔克西拉佛教遺址發(fā)掘歷程述論
    敦煌學輯刊(2017年3期)2017-06-27 01:07:04
    基于ELM算法的遼河沈陽段水污染評價
    從源頭上確保食品安全
    Force-Based Quadrilateral Plate Bending Element for Plate Using Large Increment Method
    Cracking Patterns of Shear Walls in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ue to Strong Earthquake Based on Mohr-Coulomb Criterion
    呼玛县| 陆丰市| 刚察县| 满洲里市| 读书| 赣州市| 金堂县| 河津市| 承德市| 静海县| 武清区| 昌都县| 莒南县| 应用必备| 武安市| 抚松县| 隆子县| 蒙自县| 京山县| 鄂尔多斯市| 玛曲县| 宁晋县| 温宿县| 新宾| 潼南县| 永兴县| 桂东县| 金寨县| 绥棱县| 峨眉山市| 固安县| 松原市| 北流市| 五指山市| 藁城市| 东明县| 上林县| 鲁甸县| 方城县| 滕州市| 九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