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蘭
〔關鍵詞〕 語文教學;作文;指導;生
活;書面寫作;口頭表達;
結(jié)合;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10—0090—01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軟肋”,學生怕寫,教師怕教。在作文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指導,尤其是在起始階段,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就如何進行有效的指導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豐富生活,開闊視野,挖掘?qū)懽髟搭^,激發(fā)寫作興趣
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因為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有限的,在觀察的時候,往往看不到事物的本質(zhì),這就需要教師適時進行引導點撥。當學生看到事物“是什么樣”,教師要多問幾個“為什么”,讓學生徹底了解它們“為什么是這樣?!蓖瑫r,教師還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第一,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制訂詳細的計劃,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第二,觀察時要多種感官協(xié)同配合,從而準確把握事物的特點;第三,要邊觀察邊聯(lián)想。教師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開動腦筋,積極思考,使觀察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深入到自然和社會中去觀察,徹底解放學生的雙眼,讓學生自主觀察自己喜愛的事物。比如,寫《一次活動》時,先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活動,然后讓學生以這次活動為素材進行寫作,從而豐富作文內(nèi)容。寫之前,先對學生進行口頭訓練,讓他們把活動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講出來,鼓勵他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最后讓學生把說的內(nèi)容整理成文章。
二、做到寫作與口頭表達相結(jié)合,真正做到“以我之手,寫我之口”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出現(xiàn)了一種“重文輕語”的現(xiàn)象。教師們沒有認識到口頭表達是寫作的基礎,導致口頭表達與寫作脫離。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學時,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真正做到寫作與口頭表達相結(jié)合。例如,寫《我家小狗》時,教師先提問:“你為什么喜歡小狗?”學生們興致勃勃地談到小狗的外形、習性、舉動等。學生在說的同時涉及到很多內(nèi)容,但在寫作時哪些該寫,哪些不該寫,哪些要詳寫,哪些要略寫,還需要教師點撥。之后,才能明確主題,把握文章主旨,合理安排素材、布局和結(jié)構(gòu),把自己心中所想有條不紊地寫出來。
三、放飛想象,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法國近代教育學家盧梭說過:“為了使一個人能成為明智的人,就必須使其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采取我們的看法?!弊魑囊彩侨绱?。這就要求教師在教作文時要解放學生的頭腦,把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由于社會的不斷變革,新事物層出不窮,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一些看似平常的問題,如果適時引導學生采用一些超常規(guī)的方法去思考,會起到一些意想不到效果。因此,讓學生作文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動腦,善于思考,多角度看待問題,不包辦代替,不讓學生按自己的思路框架來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重視學生的實踐體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對某些問題的解決情況,產(chǎn)生解決某些問題的強烈愿望。
第二,指導學生通過想象解決問題。在想象中解決問題,滿足自己美好的愿望,一般有兩種策略。一種是“假如是這樣……”通過大膽的想象使假想的內(nèi)容具體化;再一種是 “未來是這樣的”,通過想象來推測社會、世界、自己的變化,通過想象未來的變化來解決現(xiàn)實的困惑,實現(xiàn)自己美好的愿望。
第三,指導學生對想象出來的內(nèi)容進行梳理,構(gòu)思出比較完整的形象,一般是具體事件或者問題解決的經(jīng)過,要求具有相對的完整性。
編輯:謝穎麗